不同品种菜用甘薯产量及性状比较试验
陈剑, 何玲玲, 何贤彪, 项玉英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作者简介:陈 剑(1985—),男,浙江临海人,农艺师,本科,从事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E-mail:chenrichard615@163.com

摘要

以菜用甘薯浙薯726、福薯7-6、QZ01、薯绿1号、阜菜10-11、广菜薯6号、蒲薯53、湘7-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栽培,观察其地上部生长情况,并对性状、产量、食味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福薯7-6与薯绿1号表现较佳,更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品种筛选; 产量; 食味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1-0056-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18

甘薯俗称番薯、红薯和地瓜, 是旋花科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作物[1]。普通型甘薯主要是利用其地下部分的块根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 而菜用甘薯是指以食用甘薯幼嫩茎叶为主, 且具有地上分枝多、茎端绒毛少、质地鲜嫩、无苦涩味、适口性好等特点的新型甘薯品种。作为营养丰富且均衡、保健作用强、口感风味好的新鲜绿色保健型蔬菜, 甘薯茎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受欢迎, 在香港被誉为“ 蔬菜皇后” , 日本尊其为“ 长寿菜” , 美国将其列为“ 航天食品” , 医学界已将其列入抗癌蔬菜之一[2]

菜用甘薯同普通甘薯一样, 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生长或恢复生长快等特点, 在沿海多台风地区, 甘薯茎尖可作为绿叶蔬菜补充供应, 可缓解强风暴雨后的蔬菜供应紧张局面[3, 4, 5]。此外, 由于甘薯生长过程中病虫害较少, 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蔬菜。甘薯起源于热带美洲, 耐高温性强, 其生长旺盛期正处于蔬菜供应伏缺期, 正好可以补充夏季叶菜类蔬菜上市供应的不足, 增加蔬菜的花色品种。通过田间试验, 对引进的菜用甘薯新品种在植株生长状况、茎叶产量、适口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菜用甘薯品种, 并为进一步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品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浙薯726、福薯7-6、QZ01, 以及由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提供的薯绿1号、阜菜10-11、广菜薯6号、蒲薯53、湘7-2, 以浙薯726作为对照品种。

1.2 处理设计

试验安排在浙江省临海市永丰镇, 随机区组排列, 每组垄长4 m, 宽70 cm, 沟宽30 cm, 重复3次。每垄种1行, 株距30 cm, 每个品种3行, 品种间设保护行。2015年5月22日种下薯苗, 7月上旬开始第1次采摘, 视实际情况每隔大约10 d采摘1次, 连续采摘9次, 每次采摘完及时调查嫩茎尖产量、食味等性状。

1.3 记载项目及评价方法

地上部质量性状。记录各参试品种的株型、叶形、叶色、顶叶形状、顶叶色、叶片大小、茎叶长势及茎端茸毛等形态指标, 具体参照《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

食味。采摘嫩茎尖后尽快洗净烫熟, 请5~8名试验人员品尝评定, 从烫后颜色、有无甜昧、香味、滑腻感和有无苦涩味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分10分, 以平均分作为最终评价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上部质量性状

表1可知, 各参试品种的茎叶长势以强为主; 有5个品种的株型为半直型, 3个为匍匐型; 叶形与顶叶形以心形和尖心形为多, 有2个品种为缺刻形; 叶色均为绿色, 顶叶色均为浅绿色; 茎端大多无茸毛, 有1个品种有细小茸毛。从生产角度来看, 半直立的株型更利于密植、管理和采摘, 也便于实现大面积种植后的机械化操作; 此外茎端有茸毛以及叶片粗大的品种外观品质相对较差, 会影响食味。

表1 参试菜用甘薯的地上部质量性状
2.2 食味评价

对参试的8种菜用甘薯进行茎尖食味分析, 由综合评分(表2)来看, 对照品种浙薯726综合评分最高, 为90分; 其次是福薯7-6, 评分为87分。这2个品种茎尖烫后颜色翠绿, 有香甜味, 无苦涩味, 口感嫩滑, 适口性要强于其余参试品种。

表2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的茎尖食味

结合前文分析过的各参试品种的地上部形态特征可知, 甘薯茎尖的适口性与该品种的茎叶长势、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叶色和株型等性状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

2.3 品种间产量比较

在甘薯茎尖生产过程中共采摘9次。由表3可知, 不同品种菜用甘薯的茎尖产量在同一采摘期内相互间差异显著, 各品种茎尖总产量相互间也差异显著。

表3 参试菜用甘薯不同采摘期的茎尖产量变化

由图1可知, 各参试品种茎尖667 m2总产量最高的是湘7-2, 达4 133 kg; 广菜薯6号次之, 产量为3 736 kg; 对照品种浙薯726产量最低, 为2 143 kg。

图1 各次采摘茎尖产量变化趋势

2.4 不同采摘期产量比较

同一品种菜用甘薯的茎尖产量在不同采摘期起伏较大。由表3可知, 菜用甘薯的茎尖产量在前期采摘时相对较低; 进入7— 8月后, 随着温度升高及雨水增多, 甘薯茎叶的生长进入旺季, 茎叶的生长量大于采摘量, 因此茎尖的产量在此期间也达到最大值, 而且这个阶段的茎叶含水量较大, 鲜嫩度最好, 作为茎叶蔬菜是采摘的最好时期。8月下旬以后, 气温逐渐降低, 茎叶的生长速度变缓, 产量逐渐降低, 而且这个阶段的茎叶含水量随着雨水减少而降低, 会影响食用鲜嫩度。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试验观察和栽培研究可知, 各参试品种茎尖的产量与株型、叶形、叶色、叶片大小等性状无明显关联, 而是与采摘次数及茎叶长势密切相关。采摘次数是由嫩茎尖的生长速度决定的, 当嫩茎尖的生长速度快, 则采摘次数多[7]。由于每次茎尖被采摘后, 植株的地上部生长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采摘茎尖时, 都要保留20 cm以内的分枝不被采摘, 以保证光合作用强度和养分充足供应, 促进植株分枝及新叶生长[1]。尤其是在后期采摘时, 一定要注意保留足量的幼小茎尖。

在进行食味研究时, 由于不同品尝者在食味评价时的标准差异较大, 因此建议挑选不同评尝人员, 每人每次评尝的种类不宜过多。虽然人们普遍喜好传统的尖心形、心形叶和绿叶的菜用甘薯嫩茎尖[8], 但从食味的评价结果看, 菜用甘薯的食味好坏与形态特征关系不大。

在选择作为蔬菜利用的菜用甘薯品种时, 首先考虑甘薯茎叶的食味, 要达到鲜嫩爽口、无苦涩味和其他异味; 其次是考虑茎尖的产量, 需要具有种后早生快发, 分枝和采后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基于以上两点, 对参试的8份菜用甘薯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以福薯7-6和薯绿1号表现较佳, 建议进一步生产试验后推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陕建伟.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概述[J]. 北京农业, 2007(9): 13-14. [本文引用:2]
[2] 杨士辉. 值得开发的营养保健蔬菜—甘薯茎尖[J]. 蔬菜, 1999(3): 136. [本文引用:1]
[3] 郭小丁, 张允刚, 史新敏. 菜用型甘薯嫩梢的开发利用[J]. 中国蔬菜, 2001, 1(4): 40-41. [本文引用:1]
[4] 卢新建, 许朝辉, 吕美琴, . 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 2002(1): 9-10. [本文引用:1]
[5] 甘学德, 宋付平, 黄洁, . 1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7): 149-154. [本文引用:1]
[6] 张允刚, 房伯平.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1]
[7] 王铁固, 欧行奇, 赵双锁, .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2(6): 609-612. [本文引用:1]
[8] 曹清河, 刘义峰, 李强, . 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蔬菜, 2007(10): 41-4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