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10个粳稻品种播种期试验
刘中来, 傅小平, 沈少华, 潘世文, 李坤, 李三元, 雷凯, 谢国强*
九江农业科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通讯作者:谢国强,E-mail:xgq15163@126.com

作者简介:刘中来(1984—),男,江西九江人,农艺师,硕士,从事水稻栽培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E-mail:lzlai1984@163.com

摘要

对10个粳稻品种分3期播种研究其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生育期有明显的差异,播期延迟生育期延长;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播期稻曲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稻曲病发生程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品种早播稻曲病发生程度重,晚播稻曲病发生程度轻。初步筛选出赣粳80、宁粳3号、鄂粳403等3个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播期; 生育期; 赣北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10-1696-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004

近年来, 由于高产品种的推广, 分蘖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导致稻曲病在中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且呈现出危害不断加重的趋势[1], 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 而且产生的稻曲病菌毒素, 对人、畜有毒[2, 3], 严重影响稻谷品质。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ah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 病原菌从小穗的外稃与内稃的间隙入侵, 形成大于谷粒数倍的菌丝球即稻曲球, 且表面覆盖大量的黄色或墨绿色的厚垣孢子[4, 5, 6]。稻曲病是当前限制中国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7]。赣北是水稻双季稻和单季稻的混作区, 为筛选赣北种植的粳稻品种和合适的播种期, 进行了10个粳稻品种的播种期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九江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参试的有常规粳稻品种10个:赣粳80、赣粳89、赣粳95、赣粳162、赣粳164、赣粳177、赣粳275、赣粳277、宁粳3号、鄂粳403。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播种期处理, 分别于6月24日、7月1日、7月8日播种, 秧龄25 d, 分别于7月19日、7月26日、8月2日移栽。每丛插4粒谷的苗, 行株距20.0 cm× 16.7 cm。试验以不同播期为大区; 每个播期下各品种为小区, 小区面积10.0 m2, 重复2次。各品种之间留30 cm 左右的工作行。

667 m2施纯N 16 kg, 按基∶ 蘖∶ 穗肥为5∶ 2∶ 3比例施用; 施磷肥(P2O5) 6 kg, 全用作基肥; 钾肥 (K2O) 10 kg, 基肥、穗肥各半。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1.3 调查项目

采用平行跳跃式调查方法, 每小区去掉边际2行, 调查中间4行, 从第3穴开始, 每隔2 穴调查1穴, 每行调查5穴[8]。成熟期连续取5穴考种, 记录穗数、病穗数、每穗粒数、病粒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表1结果表明, 10个供试品种在6月24日、7月1日、7月8日3个播期的全生育期分别在120~131、 122~135、130~139 d, 播期延迟, 各品种生育期延长。赣粳277在3个不同播期生育期均最长。

表1 10个粳稻品种3个播种期的生育期和苗数表现
2.2 经济性状和产量

表2表明, 参试品种随着播期延迟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赣粳80、赣粳89、宁粳稻3号、赣粳164、赣粳275和鄂粳403等品种产量较高。

表2 10个粳稻品种3个播种期的经济性状、产量和稻曲病病情表现
2.3 发病情况

稻曲病调查结果(表2)显示, 赣粳162、赣粳164和赣粳275病穗率及病粒率明显高于其他参试品种, 表现为感病; 赣粳275在6月24日播期稻曲病最重, 病穗率为9.25%, 病粒率高达2.48%; 宁粳3号、赣粳80和赣粳277 在3个播期病穗率与病粒率均较低, 表现为抗稻曲病品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10个水稻品种随播期延迟生育期均延长。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播期稻曲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不同播期同一水稻品种田间稻曲病发生程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同一水稻品种早播稻曲病发生程度重, 晚播则发生程度轻。这可能与2016年9月赣北地区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有关, 稻曲病发生程度由破口期至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和湿度决定[9], 此时若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 稻曲病发病相对严重, 气候因素是决定稻曲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10]

赣粳80、宁粳3号和鄂粳403等3个品种播期在6月24到7月1日之间播种表现最佳, 稻曲病轻、产量高, 适合赣北种植推广。但不同品种产量、品质和稻曲病发生程度间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金辉, 陈越华. 湖南省2004年中、晚稻稻曲病流行情况调查[J].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25(8): 14-15. [本文引用:1]
[2] 伍永炎. 畜禽稻曲菌毒素中毒调查与防治报告[J]. 中兽医学杂志, 2004(5): 20-22. [本文引用:1]
[3] 高俊, 奚本贵, 吴永方, .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经济阈值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 2001(3): 36-37, 43. [本文引用:1]
[4] TANG X Y, JIN J, HU D W, et al. Elucidation of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teleomorph: Villosiclava virens) in rice spikelets[J]. Plant Pathology, 2013, 62(1): 1-8. [本文引用:1]
[5] HU M L, LUO L X, WANG S, et al. Infection processes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during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rice panicles[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4, 139(1): 67-77. [本文引用:1]
[6] FAN J, GUO X Y, LI L, et al. Infection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tercepts rice seed formation but activates grain-filling-related genes[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5, 57(6): 577-590. [本文引用:1]
[7] 柳美云, 何明远, 戴建平.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3): 121-122. [本文引用:1]
[8] 刘晓舟, 白元俊, 王疏, . 不同水稻品种与播期对水稻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17): 4112-4113, 4119. [本文引用:1]
[9] 张夕林. 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3, 24(5): 22-23. [本文引用:1]
[10] 张平, 金官植, 李志丰. 黑龙江省稻曲病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2): 49-5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