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施颖佳(1993—),硕士在读,E-mail:290384948@qq.com。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与TDA文本挖掘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中有关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的文献进行宏观分析,从国家、机构和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了解国内外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的发展与合作情况,并且进一步探索国家之间相似性研究与合作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农产品销售过程表现为农户生产, 并通过各方贸易活动最终将农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行业大致由市场、农业和工业三部分组成, 三者均为物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因素都可能决定农产品是否能够顺利流通。但随着市场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方不足开始呈现, 为了避免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缩短供应链的长度, 诸多超市性质的大型企业都倾向于直接与农户对接。胡曼等[1, 2]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报道, 发现超市行业发展速度飞快, 网店遍布各地, 且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配送系统能够满足对农产品运输要求, 令超市和大市场完美对接。该方式一方面保持了果蔬的新鲜度, 另一方面减少中间费用, 降低了成本。国内外对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的分析, 主要包括对该模式运行的研究[3], 分析其发展的机理与政策[4]; 对农超对接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 采用具体的分析方法加以解决, 如从博弈论的角度[6]最大化农超对接各环节利益, 从模糊最小风险的角度进行选址研究[7], 采用实证分析对农户参与意愿进行分析[8]等。但对于该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较少,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能够梳理发展趋势, 研究发展特征, 该方法的应用领域广泛, 如在工业领域中对智能交通系统[9]进行引文分析; 在社会科学领域, 对社交媒体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10]; 在生物医学领域, 对显微手术[11]、康复[12]等环节进行研究分析等, 该方法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其科学性。该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大部分针对某环节的研究, 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进行研究[13], 着重分析了项目基金、研究方向以及领域; 分析农产品品牌优势[14], 对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研究, 总结和探索农产品的优势品牌。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 对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的产量以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结果更具有说服性, 并且本文还使用了TDA分析工具, 将不同国家之间的产量、合作情况以及文献研究的相似性相结合, 分析整体特征。
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来获取相关文献, 该数据库包括3大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SCI); 人文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简称A& HCI), 且这3大数据库中的文献在学术水平上都经过严格的挑选, 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文献库, 拥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
本文在Web of Science中利用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文献, 该数据库的主题词简写为TS, 故利用检索式为TS=(agriculture or farm* )AND TS=(supermarketormarket or super) AND TS=(logistic* or (supply near/2 chain$))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了1980— 2016年所有有关农超对接模式的物流和供应链的文献, 共得到722篇。将所得数据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文本挖掘工具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利用TDA[15]能在大量的专利文献或者科技文献中寻找到更加有意义的情报, 不仅能了解某领域的发展趋势, 还可以探索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 为战略研究及今后的研究热点指路, 其所拥有的检索、分析、预警和管理功能, 能令使用者精确又快速地找到可利用信息, 提高科研效率。
本文将该领域文献产量用TDA做可视化分析后发现, 文献产量最多的地区为北美洲(表1)。北美洲地区美国为最高产国家, 达185篇文献, 主要原因是美国科研水平高, 科研能力强; 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以44篇次之。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对农业的现代化要求较高, 加之两国地处临壤, 相互间联系紧密, 故产量处于领先地位。
![]() | 表1 有关农超对接模式的文献产量情况 |
在南美洲地区, 产量最高为巴西, 共16篇文献, 其他国家则对此领域的研究甚少。该区域虽以农产品和畜牧业作为主要的商业活动, 但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导致国家对科研的经济支持力度不强, 虽有研究的必要, 但缺乏研究能力。
在欧亚大陆上, 同样呈现出发达国家研究产量更多的现象。英国在该领域共有102篇文献, 德国有49篇, 意大利有42篇。这些发达国家并非农业大国, 但对于食物的品质要求高, 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促使了该领域的探索分析, 且这些国家有对该领域做深入分析的较高经济和科研能力。中国产量达到55篇文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产品产量以及种类多, 消费群体大, 产销一体化需求高。澳大利亚共有45篇相关文献。澳大利亚是农业大国且农业发达, 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利用TDA可视化工具将年度变化用气泡图[16]的方式呈现。图1显示, 各个国家对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分析始于20世纪90年代, 基本可分为2个阶段, 1996— 2008年的初步发展阶段和2009— 2016的稳步发展阶段。在初步发展阶段, 多数国家文献产量为0, 或者文献产量连续性不强; 在稳步发展阶段, 各国家连续每年都有文献产出, 研究过程较为延续, 研究内容更有延展性。
美国的发展趋势依然较强。在2000年有3篇SCI文献产出, 2000— 2008年间每年保持产出2篇文献, 直到2008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年产量为前一阶段的2~3倍; 英国近年发文量有降低趋势, 2008、2009、2011和2013年均达到10篇, 2015年有9篇, 虽然产量有所下降, 但下降幅度很小。
2007年中国发表2篇关于农超对接模式的物流的SCI文献,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 农超对接” 可发现, 第1篇关于农超对接的文献是在2002年发表的, 说明在21世纪的时候才开始重视“ 农超对接” 这个模式的研究。原因之一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开始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 国内各类大型超市发展迅速,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问题慢慢显现, 在市场问题的导向下, 研究出新的策略来应对该问题。2008年, 中国颁布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推进了对农超对接模式的研究。
美国的科研力量最强, 基本所有国家和美国的合作文献数量均最多。图2与3用不同方式展示了国际合作关系。图2展示了合作数量, 图3展示了合作强度, 图3中的线条越粗就代表合作强度越大, 与美国合作最多的国家为中国, 共有14篇, 对于中国来说同样与美国合作最多, 占所有文献的25%, 且其中有篇文献是与荷兰、意大利、法国3国共同合作完成。合作国家越多, 国际交流越多, 更体现出中国学者乐于学习的优点, 能最大化地利用国际资源, 创造出有价值的文献, 通过合作交流提升文献的质量。
英国相关文献共有102篇, 其中有28篇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的, 英国的国际合作水平较高, 合作活跃程度大, 其国际合作强度虽比不上美国, 但也与10个国家进行了合作, 其中与美国、荷兰的合作最多。
德国共有49篇相关文献, 其中仅有7篇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 可见合作积极性不高, 说明该国国内研究情况良好。荷兰是国际合作最活跃的国家, 共有54篇文献, 其中24篇为国际合作论文, 合作比例达到44.4%, 其国家化合作程度较高, 能较好地利用他国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应加强自身的科研力量, 不能过多地依赖于他国的力量, 在合作中不能过于被动。
在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 相互间的合作情况并不明显(图4), 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不是非常高, 如根特大学(Ghent Univ)与其他机构合作程度最高达4篇, 但该机构共9篇文献。
利用TDA的互相关图谱可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研究的相似性。本文提取了标题中的高频词, 选取前5个高频词进行相似性研究。图5中2个国家中有直线连接, 代表研究内容存在相似性, 线越粗则代表相似性越高。
在农超对接模式中, 研究的主体内容大致相同, 但各国之间依然存在共性和差异性。首先各国都会优先研究本国的研究现状, 故可看到中国文献的标题高频词中有中国, 澳大利亚文献的标题高频词中有澳大利亚等; 其次不同国家之间最多有4个共同高频词, 但大体而言, 不同国家之间仅有部分高频词相同, 相同个数为2~3个, 说明各国家之间科学研究相似度较高。
与中国地区的研究较为相近的有新西兰、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 均擅长于研究结果, 注重实施该模式的后果如何, 中国还研究了该模式实施的目的, 这是其他国家考虑较少的。
比利时、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法国有共同的高频词产品, 说明这些国家注重农产品的质量情况, 在供应链中, 农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是否能够出售, 保存好农产品也是降低损失的体现。
澳大利亚有分析国家政策的研究内容, 这类研究在其他国家没有获得高度重视, 或者在其他国家, 政府政策对农超对接供应链存在影响, 但引起的关注不大。英国和加拿大有较多文献提到消费者这个因素, 消费是该供应链下的重要因素, 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使得该模式运转。
将研究相似性和合作网络结合可发现,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相似度较高, 这2个国家的合作程度较高; 英国和美国的相似度也较高, 共有4个相同的高频词, 同样的这2个国家的合作程度也较高。
将国际合作程度与国家间研究的相似性相结合发现, 研究相似性程度高的国家间合作趋势较为明显, 故在今后的发展中, 可加强与研究相似性高的国家的合作, 相互探讨研究成果, 提高双方的科研力。通过对合作的国家与机构进行分析发现, 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没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 缺乏持续性, 农超对接供应链发文量前10的不同机构之间大部分仅合作1篇文献, 最多的也仅有2篇, 没有明显的合作趋势, 合作能力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发展中, 不仅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强度, 还应该逐渐形成长期合作趋势。
我国农超对接模式的供应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与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相似性, 但在国际合作研究中却发现, 中国的国际合作情况较为单一, 国内学者应多与其他国家交流, 尽管不同国家国情不同, 农超对接模式采取的策略不同, 但以其他国家现存问题为借鉴, 做好今后可能遇到该类问题的准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