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蜗牛蛞蝓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
林文彩, 吕要斌, 章金明, 郦卫弟, 张治军, 贝亚维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作者简介:林文彩(1968—),女,副研究员,本科,从事经济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工作,E-mail:linwencai68@163.com

摘要

介绍浙江省铁皮石斛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的发生种类及主要蜗牛海南小囊螺的为害规律,提出以基质熏蒸法及物理隔离法(塑料杯法)为主,辅以农业防治、茶粕撒施或茶皂素喷雾、药剂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蜗牛; 蛞蝓;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2.4+2;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2-0265-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225

铁皮石斛具有“ 药中黄金” “ 救命仙草” 等美称, 是目前热门的中药材, 已成为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柱产业。作者实验室科技人员近几年对浙江省石斛栽培基地进行了几次调查研究, 发现目前农户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是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危害, 尤其对一些粗放管理的石斛基地, 蜗牛、蛞蝓的危害几乎造成绝收。当前, 化学农药防治是生产中防控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常用措施。农户常用的药剂为四聚乙醛粉剂或颗粒剂, 初期使用防治效果较好, 但经过几次用药后, 防效下降; 在药剂使用方式上也存在超量用药、生长期多次使用单一农药等情况, 甚至存在盲目施药等行为, 而致田间实际防治效果不理想、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作者所在单位近几年开展了铁皮石斛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结了多年来对蜗牛、蛞蝓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建立了铁皮石斛蜗牛、蛞蝓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现将有关经验和技术报道如下。

1 铁皮石斛上蜗牛和蛞蝓发生现状

据调查统计, 目前浙江铁皮石斛种植面积约1 333 hm2, 主要为设施栽培, 设施栽培中又分地栽和搭架栽培。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在这2种栽培方式上均有发生。地栽铁皮石斛上软体动物种类较搭架栽培的多, 主要有海南小囊螺Microcystis hainanica(Yen)、琥珀螺Suecinea sp、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Benson)、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Ferussac)、光滑颈蛞蝓Deroceras leave(Muller)、双线嗜黏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等; 搭架栽培的石斛上主要为海南小囊螺。据我们在雁荡山灵峰景区栽培的石斛上调查, 主要为海南小囊螺的危害, 严重的几个地块, 铁皮石斛几近绝收。蜗牛一年四季均可为害, 主害期在春季铁皮石斛发芽期, 若芽头被取食, 则严重影响石斛产量。

2 蜗牛和蛞蝓活动规律

目前浙江省的铁皮石斛主要为设施栽培, 冬有薄膜等保温, 夏有遮阳棚降低棚内温度, 因此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在设施石斛栽培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为害。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四季均能产卵繁殖, 但春秋两季繁殖最盛, 产卵初盛期始于3月。卵一般产在基质下4~6 cm处, 每处产卵2~10粒。蜗牛具有耐药耐饥耐干旱不怕涝等特点, 如海南小囊螺在接触到药液后腹足马上缩入体内休眠, 过几天又恢复活力进行取食; 断水断食2个月100% 存活, 3个月仍有70% 存活; 浸在水里6 d, 取出水后仍能存活, 生命力特别顽强; 但太渍、太旱的环境则不利其繁殖。

蜗牛、蛞蝓畏光、怕热, 都是昼伏夜出, 一般在傍晚18:00之后陆续爬出基质觅食, 喜欢取食嫩芽和基质表面上已经被取食过的植株, 晚上20:00至凌晨4:00之间是蜗牛和蛞蝓活动高峰期。晚上20:00至22:00在土表及植株上活动取食的蜗牛最多, 清晨6:00至8:00几乎全部返回藏身之处, 白天8:00至18:00之间几乎不出来活动。在阴雨天气的白天也只有少量个体出来活动, 即使白天浇水后也很少有蜗牛或蛞蝓爬出基质, 只有到日落后才出来取食。据作者观察夜晚能出来活动的海南小囊螺不到发生量的50%, 仍有大量的海南小囊螺晚上依旧躲在基质下(可以取食植株根茎), 而且该蜗牛个体小, 成螺最大也只有5 mm, 不易被发现。所以在发现蜗牛为害的设施栽培石斛, 实际上该设施内已有相当多的蜗牛, 只是由于其隐蔽性强, 外出活动的个体相对较少且是夜行动物, 故很难被发现, 一旦发现则表明危害已相当严重。

3 蜗牛和蛞蝓为害特点

蜗牛和蛞蝓对铁皮石斛生产的危害极大, 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3.1 直接危害

啃食幼嫩根系。新长出来的根系都被蜗牛或蛞蝓啃食, 不仅影响铁皮石斛植株生长, 而且将严重影响植株的产量。

啃食幼嫩新芽。幼嫩新芽遭蜗牛或蛞蝓啃食后, 该芽体的生长点若没被破坏, 该芽会继续长大, 但因为叶芽缺损而影响光合作用, 从而影响新生茎的肥大; 若芽体的生长点被啃食, 芽体萎缩就无新茎的产生, 等另一个新芽体继而产生, 时间将推迟很多。

啃食幼嫩花朵。花枝抽出时如遭遇蜗牛或蛞蝓啃食几乎都是拦腰啃断或花瓣被咬成缺刻, 严重影响花的商品价值。

3.2 间接危害

蜗牛或蛞蝓爬过的地方, 通常留有光亮而透明的黏液痕迹, 粘在叶片、枝条或花瓣上, 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降低植株品质。

诱发细菌性软腐病, 特别是多雨季节嫩芽被啃食造成伤口, 借着喷灌水将加速细菌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4 绿色防控技术

蜗牛蛞蝓的初始来源为周边爬入或基质带入, 因此全程绿色防控重点强调源头控制, 尽量不让蜗牛蛞蝓发生, 或推迟、减轻发生, 真正做到“ 源头控制, 预防为主, 综合防控” 。

4.1 产前预防

4.1.1 基质处理

基质, 特别是重复使用的旧基质, 最好进行高温熏蒸处理。可以用食用菌灭菌装置高温湿蒸汽熏蒸处理, 或在基地旁边搭一个简易灶进行煮水熏蒸处理(基质温度达到65 ℃以上即可), 以杜绝蜗牛和蛞蝓的带入。

4.1.2 棚室管理

保持周边环境的清洁, 清除不必要的杂物, 如杂草、砖瓦砾、树枝等, 周边地面上可以铺上黑色遮阳网, 可以杜绝杂草的丛生, 减少蜗牛的隐藏地, 恶化蜗牛的生存环境。

4.1.3 棚架蜗牛隔离

棚架栽培的铁皮石斛, 可采用棚架蜗牛隔离法。将塑料杯底剪开, 然后将纵向剖开的塑料杯套入床架支柱上, 用胶布把杯底和杯体的开口处黏合, 以免空隙过大。杯口内沿涂上胶水, 胶水上粘有无水硫酸铜。因塑料杯套住支柱, 蜗牛和蛞蝓从地面沿着植床支柱底部往上爬, 爬入杯底时无法通过支架到达石斛植床, 要么聚集在杯内呈休眠状, 或者向下爬回地面, 或者爬向杯口而碰触到硫酸铜而死。

4.2 产中防控

4.2.1 茶粕撒施

茶粕撒施可以很好地诱杀蛞蝓和阻止蜗牛爬出基质为害。茶粕撒施量最佳为300~600 g· m-2[1, 2, 3]

4.2.2 药剂防治

苗期石斛防治可用80% 四聚乙醛粉剂500倍液或50%杀螺胺乙醇铵盐粉剂300倍液夜间喷施。成株期石斛防治可用83.5%茶皂素100倍液浇灌基质, 石斛植株用100倍液喷雾, 在3月初石斛发芽前期进行防治。防治前, 最好在白天用水浇透基质, 使蜗牛处于活动状态, 然后再在晚上20:00— 22:00进行药剂喷雾或浇灌。因海南小囊螺晚上出来活动的数量不足发生量的50%, 所以最好是隔1 d再喷施, 连续2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艳丽, 章金明, 林文彩, . 茶粕对灰巴蜗牛的驱避作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8): 1259-1261. [本文引用:1]
[2] 林文彩, 陈艳丽, 吕要斌, . 茶皂素和茶粕对铁皮石斛小蜗牛的田间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6): 890-892. [本文引用:1]
[3] 蔡波, 陈施明, 敖苏, .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J]. 热带生物学报, 2012, 3(4): 329-33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