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加吾尔塔木河特色生态景观规划
金映雪1, 王策2, 吴怡1, 张若琳1, 马晓蕊1
1.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1

作者简介:金映雪(1991—),女,河南信阳人,风景园林学(地景规划与景观设计)方向在读研究生,E-mail:289123506@qq.com

摘要

以塔城市加吾尔塔木河及周边环境为规划对象,通过对河流环境现状的分析以及人文特点的调查,将景观进行系统规划和控制。在其地理气候、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为前提,采用多形式河堤生态护岸等方法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折中主义设计风格,打造独特的西北边陲城市生态水景观。

关键词: 河流环境; 生态堤岸; 民族特色; 整体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5-0811-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29
Abstract
Keyword:

塔城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沟溪43条、水库5座、大小泉眼数以千计, 形成西北地区少见的水网型城市, 也是新疆北疆地区河流穿越市区最多的城市, 在新疆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控制河流环境恶化带来的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水土流失等,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 自2000年以来, 水利部、国家行政部等部门相继提出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景观建设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的改革规定。

本文为探索新疆北疆地区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 选取塔城市河流沿岸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河流— — 加吾尔塔木河, 为研究对象。寻求符合塔城的科学改造方法, 对塔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以期对塔城河流环境现状的改善做出可操作性的参考。

1 城市概况
1.1 气候条件

塔城市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年降水289.3 mm, 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5.6倍。年平均气温5.9 ℃, 光能充足, 年日照为4 447 h, 地表水年径流量5.576亿m3, 其中河水4.266亿m3, 泉水1.31亿m3

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塔城拥有边境巴克图口岸, 在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优势突出, 发展外向型经济条件优越, 为内引外联提供了便利条件。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为工业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 旅游资源丰富, 人文优势突出, 但经济总量偏小, 综合实力较弱, 工业化程度不高。

1.3 建筑特色现状

塔城拥有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历史, 民房普遍采取中式传统的合院式民居布局, 但是城市典型建筑为红楼、哈萨克清真寺、双塔等。这些西式建筑风格受到多种装饰风格影响, 如俄罗斯本土传统装饰风格的造型特征、材质与色彩, 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构件, “ 新艺术运动” 的装饰花纹等, 对塔城人民的偏好留下深远的印记。在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下, 这些元素被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如维吾尔族民居在吸收了传统合院布局及俄式造型手法和色彩的同时, 大量使用其民族传统的装饰纹样, 给建筑增添了别样风情。

2 加吾尔塔木河现状
2.1 加吾尔塔木河水文概况

塔城市中心五条河流穿城而过, 加吾尔塔木河流经市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图1)。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和融雪水, 河长约4.5 km, 是由东西两侧的泉水汇集成的自然型泉水河[1]。河流平均流量为0.4 m3· s-1, 年径流量为1 265.6万m3, 最大洪峰量可达6.8 m3· s-1, 水深变化在0.5~2.0 m, 水质状况达到B级。

图1 中心城区的水系

2.2 加吾尔塔木河沿岸概况

河流中部河段距塔城市汽车站仅300 m, 周边居民居住密度大, 道路较宽, 车流量大, 人流量密集, 商户店铺繁荣, 如正对永丰桥南面有极具农家特色的美食巷子(图2)。然而沿河路段缺乏建设, 路面是未经修葺的泥土路。塔城市有半年时间处于雨雪天气, 泥泞的道路使整个环境状况处于不良状态, 不仅影响市容、不方便来此用餐客人的通行, 而且对临河居民的生活也有极大影响(图3)。

图2 特色民居的街道

图3 沿河的泥土路

2.3 河流及沿岸现状环境问题

塔城市在城市建设和居民行为规范两方面都缺乏制定具体的规则。河道多数被沿河建筑侵占, 开敞空间不足, 滨水体验场所缺乏, 造成“ 人在城中不知河” 的城市印象。加吾尔塔木河也面临蓝脉不畅、沿河建筑景观凌乱和缺少开敞节点等问题。河道采用传统混凝土硬化护岸模式, 河流水域内垃圾遍及, 水质浑浊, 河道两岸有陈旧的硬质景观, 早已失去应有的观赏价值, 休闲娱乐功能性较低。河岸杂草丛生, 景观建筑特色不明晰, 地域特色缺失。

2.3.1 居民生活对环境的破坏

河流被当作垃圾场、下水道。生活污水随意倾倒, 部分河段生活垃圾在河岸堆积。河道两岸旱厕林立, 乱搭乱建的现象严重。一些民居随意翻挖河岸原有营养丰富的草皮土壤, 用于圈地盖房等, 河岸原有的营养土变成裸地、烂河滩, 泉眼遭到围堵(图4、5), 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环境基础[2]

图4 植被生长的现状

图5 沿河乱搭乱建的现状

二次反复污染成为难题。政府会组织人员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 但不久便会恢复原样。实地问卷调查显示(表1), 民众对于河流环境的治理十分关注, 在民众“ 是否同意政府加大人力、资金的投入在河流环境治理和改造” 的问题中, 八成以上的居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

表1 民众对政府加大投入治理河流环境的需求度

2.3.2 传统全混凝土驳岸对环境的破坏

河流、河堤、河岸是一个连续的生态系统, 水系与河床土壤有直接联系, 河道表面被封闭, 土壤与水体间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不利于一些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生长, 导致河道自身生态功能缺失和退化[3]

2.3.3 河流沿岸人文环境建设缺失

一是城中现存少量20世纪初的建筑, 部分建筑保护较好, 形成多民族特色的建筑。但由于遗存数量较少, 不能构成城市主题风貌建筑群; 二是满城古城墙没能保护和利用, 人们可随意触碰, 城墙上的土坯轻易便脱落(图6)。早期城市建设没有进行合理整体规划, 现代城市建筑与历史建筑之间不能较好融合, 存在建筑样式、风格、色彩方面的差异与冲突, 使得目前城市建筑特色混乱, 现代的建筑群落风格与历史文化所体现的欧风俄韵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特色建筑严重不足, 整体建设薄弱, 地标性建筑缺失, 景观小品特色不明晰, 城市形象模糊, 地域优势被抹杀(图7)。

3 研究设计方案

加吾尔塔木河穿越塔城市中心, 河流沿岸建设集中为商业、文化、住宅等城市建成肌理(图8)。

图6 古城墙的遗址

图7 现代的建筑

通过对河流周边建成肌理的分析, 对河流周边环境进行不同功能、风格的规划划分。

3.1 蓝线控制人为对生态的破坏

为解决居民对河流环境污染的问题, 应制定相关的蓝线控制措施。对河流沿岸进行亲水平台设计和障碍规划, 设置围栏、栈道, 使人的行动轨迹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蓝线范围内严禁下列活动:违反蓝线的建设行为; 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等污染城市水体的行为; 填埋、占用城市水体的行为; 挖取沙石、土方等破坏地形地貌的行为等。

图8 河流沿岸现状的肌理分析

以光明路与边城街交叉口为例, 该片区域居民居住密集, 将局部毗邻居住、休闲、娱乐功能的水面进行适当扩大, 结合水系营建小公园。河流沿岸有较大可控制开发场地, 符合规划设计应具备的正常景观水位, 其景观水位在1.5~2.0 m。水质等级为B级, 是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水体透明度达1.2 m以上, 符合景观水体视觉感官标准。亲水平台高度设置为2.5 m(图9、10)。

图9 亲水平台节点的设计

图10 栈道的立面

3.2 绿线规划绿色生态景观

以加吾尔塔木河为骨架设计两侧沿河景观带。首先, 沿河街道的公路两侧设置防护绿带, 按道路断面配置行道树和绿化隔离设施。规划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同时兼顾道路绿化的美化功能, 形成功能复合的绿色网络。其次, 规划绿化景观广场, 对居住区、公建、市政设施提出最低绿地率要求。

对不同区域进行分区植物配置(图11)。各分区的植物配置在形式上均采用立体式绿化形式, 即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搭配, 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点、线、面立体绿化形象。依托现状河流这一自然要素构筑绿地系统, 加强结构性道路如伊宁路、光明路、团结路、新华路、喀尔墩路的道路绿化, 重点加强街头绿地布局。尊重并合理利用乡土树种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树种, 例如对塔城的市树之一, 榆树的运用。适当采用新型植物种类为塔城市道路绿化添彩。

图11 分区植物的配置

3.2.1 俄风俄韵区域:俄罗斯风情园

主题植物樱桃树, 乔木有大叶白蜡、垂榆、山楂树、白柳, 灌木有金叶榆、连翘、金银忍冬、绣线菊, 藤本有五叶地锦。依托该区俄式历史建筑特点塑造俄罗斯情调风貌区, 主题植物樱桃树与俄式建筑“ 红楼” 颜色相呼应, 形成高调、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塔城俄风俄韵城市特色。

3.2.2 民俗风情区域:喀尔敦街

主题植物葡萄, 乔木有红皮云杉、黄金树, 灌木有金叶榆、连翘、金银忍冬, 藤本有五叶地锦。该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用西域代表水果葡萄结合民俗建筑风格塑造民俗情调, 体现塔城多元民俗聚居的地域特色。

3.2.3 古城历史区域:古城墙沿街

主题植物柳树, 乔木有圆冠榆、梓树, 灌木有珍珠梅、紫丁香、金银木, 藤本有葡萄。选型中加入中式风情的柳树, 为突出古城墙, 植物颜色选择较为清素淡雅, 与古城风韵和谐统一(图12)。

3.3 黄线改造生态基础设施

黄线控制确定河道建设基础设施, 在城市发展、生态需求和布局变化的同时, 对其进行详细调整。

3.3.1 生态护岸引用

德国、瑞士等国家在河道改造中普遍运用“ 近自然河流技术” , 让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回归自然, 软化河道硬化层, 使河流保持原有自然弯曲的河岸线[4]。日本在90年代初开始实施“ 创造多自然河川计划” , 提倡利用木桩、竹笼、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修建河堤, 并将其命名为“ 生态河堤” [5]

图12 河流驳岸的剖面

加吾尔塔木河沿河生态景观的建设应治标治本, 首先应引入多形式的生态河堤。多形式的生态河堤有木桩河堤、仿木桩河堤、山石河堤、卵石缓坡河堤、种植槽河堤等。这些河堤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间隙, 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多孔隙空间, 给更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可能性, 具体见图13。

图13 多形式生态河堤的意向

美国在70年代将密西西比河河岸用混凝土等材料硬化, 但随后河流便出现生态问题。为解决生态问题将混凝土硬化的河坝拆除, 保持河流的自然状态。洪水期, 两边的洪患平原水通过土壤排到四周。干旱期, 水又往河道回流, 供给河道。这种改造方法保持了原始河流的状态, 充分体现河流的生态功能。

结合河流水文条件, 在加吾尔塔木河驳岸的改造设计中, 对于河堤岸稳定性要求较低区域, 如人流量较少、限制车辆行驶的河岸, 或水流量小、水深浅的河流区域, 可拆除部分全混凝土河堤, 运用多孔隙的河堤护岸, 使植物在河道中也能生存。引入肥沃的土壤和培育植被软化河岸, 以此固化河滩堤岸。在驳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河段, 可引用石笼等稳定性更好的驳岸处理方式。并用“ 宜弯则弯, 宜宽则宽” 的理念, 保留自然曲折的河岸线, 让水带动河岸上和河道中的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存活, 使植物有更好的生长环境。河道中植入植物后, 不仅提供人们更加绿色的视觉空间, 更能使河流环境得到生态恢复, 例如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为水生动物、微生物等带来生态的循环效果等。

3.3.2 排水规划

排水采用雨污不完全分流制, 预测远期未来20年城区污水量为4.89 m3· d-1。污水管网主要呈枝状布置,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以重力流排放方式为主, 避免设置提升泵站。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和环路外侧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 深埋控制在0.7~4.0 m。雨水系统根据塔城降雨量较小的自然条件特点, 城区雨、雪水就近排入边沟渠道或直接引入路边林带, 不另设管网, 建设道路时设置排水明沟, 绿化带低于路面。

3.4 紫线管理定位河段建设风格

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紧靠加吾尔塔木河的绥靖城古城墙遗址, 距该河仅1 500 m左右的红楼博物馆, 在“ 城市紫线” 的管理范围。河流沿岸景观建设应考虑历史遗迹的保护和风格定位。

3.4.1 规划定位

通过对塔城现状的分析和城市发展的走向, 将塔城市定位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发展导向。

功能定位。以河流沿线为主轴, 向两侧作纵深发展, 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酒店、商业和居住于一体的民族风情旅游区, 也充分体现塔城多民族融合的民族民居集中区。

建筑风格定位。划分3大块不同的风格特色, 具体见表2

表2 分区风格的定位

3.4.2 规划策略

将商业、文化、观光进行合理搭配。喀尔墩路周边自然村落肌理的开发规划, 分为民族特色商业区、文化休闲区、餐饮住宿区、观光农业区4大功能分区(图14)。

图14 喀尔墩路河段的功能分区

重装饰, 轻拆建。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符号融入到建筑、门窗、围墙、街头小品中, 展现河流沿岸街区浓郁的异域风情; 沿岸街区现有的建筑肌理和街道空间, 以街景塑造和局部修缮为主, 避免大拆大建。新建建筑屋顶使用混凝土现浇结构, 外挂树脂瓦或水泥瓦。预制门、窗套使用水泥或混凝土, 线脚可采用GRC线条板或EPS线条板。墙体材料公共建筑拟使用仿石文化砖、仿石涂料等材料。

挖掘开敞空间, 增加绿化景观。充分利用街头巷尾的空地种植植物, 打开院墙围合空间, 将内院绿化渗透到街道。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统一基础设施。规划布置公厕、垃圾桶、公交站、邮筒、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和规模。

4 小结

河流城市的沿河环境是城市的灵魂, 沿河景观的建设需要综合性规划。本文的规划研究着重在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条件的基础上, 力求达到整治环境、延续地域特色、改善人居生活、繁荣地区经济等多方面目标。从满足景观需求方面, 打造河流特色生态景观。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赛拉木汗·白山拜. 溯源“五弦”[N]. 塔城日报, 2013 -05-10(3). [本文引用:1]
[2] 塔城新闻网. “关注五条河流”系列报道之一“五弦”之伤(2015年)[EB/OL].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93/201201/53897.htm,2015-5-26/2016-1-2. [本文引用:1]
[3] 朱闻博, 胡仁贵, 洪忠. 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案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1(9): 28-35. [本文引用:1]
[4] 谢祥财, 刘晓明, 王磐岩. 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引用:1]
[5] 安文娴, 刘志成.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