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基于GIS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吴亚娜1, 杨德宏1,*, 吴亚欣2, 纪双艳3
1.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3.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杨德宏,从事大地测量研究工作,E-mail:474309429@qq.com

作者简介:吴亚娜(1990—),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软件应用研究,E-mail:wyndjj8023@163.com

摘要

以海南省为例,选择对旅游发展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上,选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均衡比系数等计算模型来定量分析其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分析表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最近邻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表现为集群分布模式;基尼系数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各个行政区分布不均衡;通过对经济均衡比系数、面积均衡比系数的计算最终说明,经济和面积对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影响较小;为了更好地比较各市县在主要旅游资源分布上的差异,将均衡比系数按市县进行进一步分解分析表明,面积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五指山市,最小的是海口市;经济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三亚市,最小的是乐东县。

关键词: 海南; 主要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特征; GIS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5-0869-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46
Abstract
Keyword: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的适当探索、主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布局的科学规划、旅游资源配置的有效优化都有重要作用。对海南旅游资源的研究分析不能只做定性分析, 为了更加具体明确地了解海南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 也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因此, 本文将在海南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基础上, 在建立于GIS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数据定量分析海南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1 数据来源

为了使分析研究的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对于海南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中,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如海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海南省统计年鉴以及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搜索的资料等。在对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过程中, 主要选择对旅游发展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如综合类旅游资源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人文旅游资源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博物馆)等。研究数据来源于海南岛行政区划图、海南岛旅游资源相关数据图表资料等。

2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为了把海南岛主要旅游资源在行政区上的分布差异通过数字图表更明确地表示出来, 首先在海南岛行政区划图及海南省旅游资源分布图的基础之上, 在ARCGIS10.0软件中提取出海南岛各市县的行政边界, 以及各个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的中心点, 并计算出各个主要旅游资源中心点的空间坐标, 再通过对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均衡比指数等模型的计算来准确分析海南岛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方式

旅游资源在空间上有3种空间分布类型或方式, 分别是均匀、随机和集群分布(图1)。本文要研究海南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 用到的方法主要有最近邻指数、邻点平均数的方法, 以及采用柯尔摩哥夫-史密尔诺夫公式和洛伦兹曲线, 综合计算得出结论。最常用的方法是最邻近距离法(也称为最邻近指数法), 使用最邻近的点对之间的距离描述分布模式。最邻近距离法先求出最邻近的点之间的平均距离, 接下来将已知模式和观测模式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一般设定比较的标准为随机模式, 若是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小于观测模式的最邻近距离, 则观测模式趋于均匀分布, 若是随机分布模式的最邻近距离大于观测模式的最邻近距离时, 则有聚集分布的趋势。

图1 各种分布模式及最近邻指数

据上述方法计算, 可求得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最邻近指数R=0.728< 1, 通过数字区间的比对可形象表明, 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表现为集群分布模式, 属于集群型。

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海南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 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等途径, 对海南各旅游景点得以有效统计。根据统计计算, 在ARCGIS 10.0软件中得出以下海南旅游景点分布图(图2)。此图包括海南省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在地域上的分布表现较明确, 因此可作为分析海南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的参考资料之一。

图2 海南省景点分布

图2明确表示出海南旅游景点的分布状况, 但本研究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主要景点分布状况, 为使研究具有可信度和代表性, 选取对象都是对游客吸引和对经济贡献有较大影响的景点。其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海南省主要景点分布

综上可知, 海口、文昌、定安、琼海、万宁、三亚和儋州这7个市县在旅游资源的分布上相对比较集中, 属于集群模式, 而其他市县的旅游资源则相对较分散, 景点资源之间的连通性也不强。

2.2 空间分布分析

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分布的均衡性是通过对其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指数两个方面的评判计算得到的结果。

2.2.1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G)是衡量地理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集中程度可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本文用其度量主要旅游资源在海南省各市县的主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集中程度及结构特征。

G=100× i=1nχiT2

式中, χ i为第i个区域的主要旅游资源的数量; T为主要旅游资源总数; n为区域总数。G值越接近100, 则主要旅游资源分布越集中; G值越接近于7.071, 主要旅游资源分布越均匀; G值越小, 则主要旅游资源越多越分散。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出, 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地理集中指数G约为27.322(大于均匀分布时的指数G=7.071), 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

2.2.2 基尼指数

对于海南主要旅游资源的均衡程度的考量, 本文中将用到基尼系数(Gini)。Gini可用来描述要素的空间分布, 是描述空间分布的离散区域的重要方法,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区域分布的差异, 从而发现其地域分布的变化规律。理论上, Gini一般介于0和1之间, 数值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Gini= -i=1NPilnPilnNC=1-Gini

式中, N为区域的数量; Pi为第i个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占全部主要旅游资源总数的比重; C为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匀度。根据上式计算得出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基尼系数0.945, 接近于1, 因此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各区域呈现出集中分布特征。计算得出, 海南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匀度C=0.055, 因此其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分布, 综合二者结果可知, 海南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属于高度集中。

2.3 空间分布特征

对海南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从以下两点来反映。

2.3.1 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为更好地反映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有必要且必须要考虑其本身的差异。利用均衡比指数(ER)计算在各行政区面积及经济条件下的主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情况。

ER= j=1nRij= i=1nlog2aijai/AjA

式中, Rij为第i类旅游资源在第j区域内的均衡比; aij为第i类主要旅游资源在第j区域内的数量; ai为第i类主要旅游资源的总数量; Aj为第j区域内的面积或经济指标; A为所研究区域的总面积或者经济收入总数; n为区域总个数。若第i类旅游资源在区域内的所占比重与研究区域面积或经济分布状况相一致, 则均衡比系数为0。因此, 通过计算得到的均衡比越接近于0, 则可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就越均衡, 反之则不是均衡分布。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 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经济均衡比系数ER=16.13, 面积均衡比系数ER=13.041, 说明经济和面积因素对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影响不大。

2.3.2 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整体的均衡比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只能分析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的整体差异, 很难发现各市县之间的内部差异, 因此为了更加明确各个市县的区域差异, 还要对各个均衡比系数进行分解, 得出各个市县的均衡比系数, 这样才利于分析各市县对均衡比的贡献程度, 更好地比对各市县在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方面的差异, 分析各市县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

从图4中可以看出, 经济均衡比系数大于0, 说明该市县在与其他市县经济的比较中占有优势, 小于0则相对于其他市县居于劣势地位。图中的18个市县中, 经济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五指山市, 最小的是海口市。

图4 各市县主要旅游资源的经济均衡比系数

在图5的面积均衡比系数比较中, 面积均衡比系数大于0, 说明该市县在与其他市县面积的比较中占有优势, 小于0则相对于其他市县居于劣势地位。在18个市县的比较中, 面积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三亚市, 最小的是乐东县。因此在各市县比较过程中, 三亚市在面积上居于优势地位, 而乐东相对于其他市县居于相对劣势地位。

图5 各市县主要旅游资源的面积均衡比系数

通过数值计算和图表比较, 从海南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整体分布差异和区域分布差异两方面着手, 明确得出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具体状况, 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小结

通过对海南主要旅游资源的最近邻指数的计算, 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表现为集群分布模式, 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其中主要旅游资源分布最多, 且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三亚市; 其次是作为海南省旅游重地之一的文昌市, 同样拥有较多主要旅游资源的还有儋州市。

文中对主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的分析说明, 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 为集群分布, 但其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分布; 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均衡比系数来看, 说明经济和面积两个因素对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影响较小; 通过对均衡比系数按各个市县进行区域空间差异分解分析比较, 得出各市县的面积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五指山市, 最小的是海口市, 经济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三亚市, 最小的是乐东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余中元, 毕华, 赵志忠, . 海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5): 552-556. [本文引用:1]
[2] 刘小航, 唐卉. 海南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探讨[J]. 热带地理, 2002, 22(2): 151-155. [本文引用:1]
[3] 袁建平, 杜娜, 余天虹, . 海南旅游商品市场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8(1): 84-88. [本文引用:1]
[4] 符国基. 海南自然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1): 52-58. [本文引用:1]
[5] 王昕, 齐欣, 韦杰. 中国黑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2(3): 284-290. [本文引用:1]
[6] 马慧敏, 孙忠伟. 新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战略[J]. 体育学刊, 2009, 16(7): 56-59. [本文引用:1]
[7] 郭泉恩, 钟业喜, 黄哲明, . 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2(3): 284-290. [本文引用:1]
[8] 王新军. 海南旅游资源结构特征与开发评价[J]. 热带地理, 1996, 16(2): 175-182. [本文引用:1]
[9] 靳诚, 徐菁. 江苏省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差异定量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6): 92-96. [本文引用:1]
[10] 耿丽娟, 孙虎, 薛瑞芳. 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6): 130-132. [本文引用:1]
[11] 张超, 杨秉根. 计量地理学基础[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本文引用:1]
[12] 林炳耀. 计量地理学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本文引用:1]
[13] 郭仁忠. 空间分析[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本文引用:1]
[14] 王凯.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3): 6974. [本文引用:1]
[15] 吴佳雨.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J]. 地理研究, 2014(9): 1747-175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