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山地大棚促成栽培试验
邹秀琴
青田县农业局,浙江 青田 323900

作者简介:邹秀琴(1979—),女,浙江青田人,农艺师,在职本科,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E-mail:450439705@qq.com

摘要

采用竹木大棚和钢架大棚2种模式,在山地开展东魁杨梅设施促成栽培试验。通过大棚内外温湿度变化,杨梅物候期变化、品质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得出东魁杨梅山地大棚栽培成熟季避开梅雨,提早19 d以上成熟上市,采摘期长达21 d,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杨梅; 山地; 大棚栽培; 青田
中图分类号:S6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6-0927-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606

杨梅是青田县农业3大主导产业之一, 全县现有杨梅种植面积7 467 hm2, 其中投产面积5 200 hm2, 年产量3.34万t, 产值4.7亿元。青田杨梅以露地栽培为主, 成熟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 上市时间集中, 采收期常与梅雨相遇, 果实腐烂多、落果重、商品率低, 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打击了梅农发展杨梅产业的信心。为错开杨梅集中上市期, 减少因集中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2014年开始, 在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开展东魁杨梅大棚促成栽培试验, 摸索出了适合东魁杨梅的山地大棚栽培技术, 兹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于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4— 2016年在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季东青户杨梅园进行。试验地坐北朝南, 海拔60 m, 坡度14° , 砂壤土, 肥力中等。供试树为14年生东魁杨梅, 共36株(其中雄树1株), 树体中庸或较强, 应用矮化修剪技术, 树高3 m 左右。

大棚依据地势呈阶梯式搭建, 下坡为竹木结构大棚(2014年建), 上坡为钢管结构大棚(2015年建), 共1 300 m2, 肩高5.5 m, 顶高6 m, 单栋宽6 m, 总宽跨度36 m, 长37 m。棚体上下坡和顶部设有活动通风口, 便于通风降温, 树冠顶端与棚顶保持1.5 m以上距离, 配套安装滴灌设施, 后坡棚体基角线处筑拦水沟渠, 防止上坡雨水流入棚内。采用的仪器为杭州微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H23PR0型温湿度记录仪。

1.2 处理设计

在钢管大棚中坡位置选择树势相近的3株作为试验观测树, 单株为1小区, 重复3次, 以同一梯面的露地栽培3株为对照(CK)。

大棚覆膜采用厚0.07 mm的防雾聚乙烯无滴膜。1— 2月棚内气温偏低, 尽量少掀膜, 晴天视温度适当通风换气。花期保持棚内外空气流通, 利于授粉。3月通过上下坡和顶部活动通风口通风降温, 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5 ℃以下。4月中下旬气温升高, 卷起基部裙膜1.5~2 m。大棚内铺设地膜, 前期提高土壤温度, 保持土壤水分, 成熟期有效降低棚内湿度, 减少因高温高湿导致病害腐烂落果。采后揭去顶膜, 让树体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大棚内采用剪取雄花枝摇落花粉到雌花上授粉, 并将雄花枝插入水瓶悬挂于树冠上部或空旷处辅助授粉。其他管理与露地栽培相同。

1.3 观测项目

2016年1月4日, 在各处理的试验观测树树冠1.7 m处悬挂温湿度记录仪, 每间隔20 min自动记录1次。观察记载杨梅生长物候期。根据测得产量、价格和投资成本计算经济效益。成熟期在各处理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采6只成熟一致、大小均匀的果实, 每处理共90个测定果实品质。单果重用电子天平称量; 花青素选用李合生[1]方法测定; 可食率/%=(果实鲜重— 果核重)/果实鲜重× 10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按GB/T 12295— 1990标准测定; VC含量按GB/T 6195— 1986标准测定; 果蝇幼虫数用1%淡盐水浸泡24 h后观察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栽培对温湿度的影响

2.1.1 温度

表1表明, 大棚内外月平均气温差异明显, 棚内始终高于棚外。1— 2月外界气温较低, 大棚一般不打开, 白天有太阳辐射, 棚内气温迅速上升, 夜晚由于薄膜的保温作用, 使棚内气温明显高于棚外, 钢架大棚、竹木大棚较露地栽培分别高4.0~4.9、2.8~3.3 ℃。进入4月后, 随着天气转暖, 开棚次数增加, 大棚内外气温的差异逐渐缩小, 4— 6月钢架大棚、竹木大棚较露地栽培分别高1.1~2.7、1.7~0.3 ℃。

表1 2016年1— 6月大棚内外温度情况℃

2016年2种大棚栽培1— 6月树冠1.7 m处可短暂出现超35 ℃的高温, 表明1— 2月晴朗天气也要注意通风。6月初出现短暂异常高的气温, 钢管大棚树冠上部枝梢和果实发生灼伤。据顾礼力等[2]研究, 32 ℃为杨梅叶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可见大棚栽培杨梅后期遇高温天气, 要加大顶膜揭开面积, 利于通风降温。

大棚设施栽培保温作用显著, 1— 3月竹木大棚、钢架大棚最低月气温较露地栽培分别高2.0~4.3、3.2~5.9 ℃, 保护棚内处于萌芽、开花、幼果时期的杨梅不受极端低温天气影响。记录表明, 1月26— 28日, 遇罕见寒潮天气, 竹木、钢架大棚棚内烟熏增温, 分别较露地最低温提高4.3、5.9 ℃, 但仍短暂出现低于0 ℃的低温, 竹木大棚最低温达-1.9 ℃, 此时大棚杨梅处于萌芽期, 田间观测未出现明显冻害。2016年2月7— 8日和2月16日0:00— 8:00, 大棚内出现0~2 ℃低温, 此时大棚杨梅处于初花期, 因持续时间短暂, 田间观测未发现明显影响坐果。

2.1.2 湿度

杨梅不同生育期对湿度需求不同, 花期要防止相对湿度过大影响花粉传播, 果实发水期充分供水能促进果实膨大, 成熟期控制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可预防病害发生, 促进果实成熟。从表2可见, 竹木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和钢架大棚, 分析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竹木大棚位于棚体下坡位置, 除通风口, 基部裙膜未曾揭起; 二是钢架大棚同期温度较竹木大棚高, 据申双和等[3]的研究, 大棚内气温与相对湿度关系密切, 冬季日光大棚内气温每上升1 ℃ 相对湿度降低1.8%, 春季每上升1 ℃ 相对湿度降低3%。钢架大棚因通风好和温度相对较高, 1— 4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基本与露地相似, 5— 6月成熟采摘期棚内通过控水、覆膜等措施空气相对湿度略低于露地, 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和采收。

表2 2016年1— 6月大棚内外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情况 %
2.2 大棚栽培对杨梅的影响

2.2.1 物候期

表3可以看出, 钢架大棚和竹木大棚内杨梅的物候期均比露地栽培的早, 初花期分别提早26、24 d, 坐果期分别提早22、18 d; 4月以后大棚内外气温差异渐小, 成熟采摘期分别提早21、19 d。钢架大棚、竹木大棚和露地栽培杨梅果实生育期分别为73、71、69 d, 大棚栽培较露地果实生育期长2~4 d。2种模式大棚内采摘期从5月26日至6月15日, 长达21 d, 刚好应接露地东魁杨梅成熟上市, 而露地栽培杨梅成熟期受不利天气影响, 采摘期仅7 d。

表3 2016年大棚内外东魁杨梅物候期表现月-日

2.2.2 果实品质

表4可见, 大棚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VC 含量、花青素、可食率均明显提高, 大棚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12.0%, 较露地栽培的11.0% 提高1个百分点, 平均单果重27.52 g, 较露地栽培的25.20 g 提高9.2%, VC 含量11.4 mg· kg-1, 较露地栽培的8.4 mg· kg-1提高35.7%, 花青素11.99, 较露地栽培的11.35提高5.6%, 大棚杨梅果实无果蝇幼虫, 露地杨梅单果最多虫量为8条。大棚杨梅果实外形规则, 肉柱饱满, 着色佳, 风味纯正, 品质稳定, 相比露地栽培杨梅果实, 因采收期受高温、雨水等不利因素影响, 容易出现糖度下降、风味变淡、色泽暗淡, 不能保持品质稳定。

表4 2016年大棚内外东魁杨梅果实品质性状表现

2.2.3 经济效益

表5可见, 2016年大棚栽培东魁杨梅商品果产量与露地栽培相差不大, 原因如下:下坡竹木大棚2014年搭建, 2015年实施大棚栽培, 当年挂果量较大, 而且采后揭去顶膜后秋梢疯长, 导致部分树体花芽分化不佳, 花量少, 结果量少。上坡钢架大棚2015年搭建, 2016年实施大棚栽培, 部分树体挂果量太大, 导致成熟期转色难, 品质不佳, 大量落果。而露地栽培杨梅成熟期受异常高温和连续降雨影响, 商品果率低。大棚杨梅避开雨季, 成熟早、品质佳, 2016年鲜果单价全程200元· kg-1(青田华侨购买随身带国外品尝为多), 在棚内坐果、控产欠佳的情况下, 竹木大棚、钢架大棚产值仍可达61.0、67.5万元· hm-2。大棚栽培每年需增加薄膜、地膜费用4.95万元· hm-2, 管理费用8.50万元· hm-2; 钢架大棚、竹木大棚每年的设施费用各为10万、20万元· hm-2; 钢架大棚、竹木大棚每年增加的成本为23.45万、33.45万元· hm-2。竹木大棚因用材多、搭建人工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等原因, 折算成年成本反比钢架大棚多。扣除设施栽培增加的成本, 2016年钢架大棚、竹木大棚分别较露地栽培增收44.05万、27.55万元· h m-2[4-5]。试验观测树树冠5 m× 5 m管理正常, 株产商品果35 kg。从试验观测树商品果的产量可见, 如管理正常大棚杨梅产量可达9 450 kg· hm-2, 按120元· kg-1计算, 产值可达113.4万元· hm-2

表5 2016年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产量、经济效益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东魁杨梅通过大棚促成栽培, 改变了杨梅生长的环境因子, 提高果实内在和外观品质, 提早杨梅生长物候期, 避开降水集中期, 提早成熟上市, 错开上市高峰, 并使果实保持品质稳定,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山地杨梅大棚栽培建议在后坡棚体基角线处构建拦水沟渠, 防止成熟采摘期上坡雨水流入, 以免棚内高温高湿导致果实病变腐烂落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本文引用:1]
[2] 顾礼力, 彭晓丹, 周志龙, . 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7): 165-170. [本文引用:1]
[3] 申双和, 杨再强. 设施杨梅环境调控及气象服务[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本文引用:1]
[4] 颜丽菊, 朱潇婷, 任海英, . 设施大棚铺设银色反光膜栽培杨梅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6): 211-215. [本文引用:1]
[5] 柴春燕, 黄土文, 周和锋, . 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4(2): 167-16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