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詹 菁(1984—),女,湖北武汉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与繁育研究工作,E-mail;365712408@qq.com。
以玉簪新品种大父的叶片、叶柄、幼芽3个部分为外植体,经升汞、次氯酸钠无菌处理后接种在添加植物组培抗菌剂的诱导培养基上,通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及浓度进行无菌苗的增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幼芽,0.1% 升汞结合0.2% 的植物组培抗菌剂无菌化效果最佳;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NAA 0.2 mg·L-1;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
玉簪又名白萼、白鹤仙, 为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 状似头簪而得名。性强健, 耐寒冷, 属于典型的阴性植物, 喜阴湿环境, 不耐强烈日光照射, 否则叶片变黄, 生长不良。要求土层深厚, 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质壤土,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能露地越冬, 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香花, 深受人们喜爱。
玉簪常见的繁殖方式有种子播种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耗时较长, 播后需2~3年才能开花; 分株繁殖生产效率低, 难以大批量生产, 且周期相对较长。因此, 运用组培繁殖技术进行大批量工厂化生产势在必行。目前, INN、紫萼、花叶玉簪等玉簪品种的组培繁殖技术已有报道。大父为直立高大型玉簪新品, 叶片巨大, 偏蓝色, 观赏性状突出, 其组培快繁技术尚无报道。作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选用不同的外植体[2], 通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及浓度进行无菌苗的增殖、生根实验, 为建立玉簪大父的组培快繁体系和进一步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
供试玉簪品种大父取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萧山花卉研究开发中心。选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植株, 分别剪取其幼嫩的叶片、叶柄、幼芽为外植体, 开展组培快繁试验。用海绵和清洁剂溶液轻轻擦洗除去表面污物, 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备用。
1.2.1 无菌处理试验
将清洗干净的叶片用剪刀剪去外缘, 然后剪成长宽约为3 cm的小块, 叶柄剪成5 cm左右的小段和幼芽作为外植体备用。在无菌条件下将3种外植体用75%酒精浸泡30 s, 用灭菌水冲洗2遍后, 再进行6种无菌处理, A1~A6分别为用0.1%升汞处理5、10、15 min, 2%次氯酸钠处理10、15、20 min。处理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灭菌及冲洗时需间歇性摇晃, 以增大接触面积, 提高消菌效率。灭菌结束后将外植体转移到滤纸上吸去多余水分, 将叶片剪成长宽约1.5 cm的小块, 将叶柄剪成长约1.5 cm的小段, 剥去幼芽外层叶片, 将3种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MS+6-BA 1.0 mg· L-1+NAA 0.2 mg· L-1+3%蔗糖+0.7%琼脂粉(pH值5.5)上, 每个处理40瓶, 一半添加0.2%植物组培抗菌剂(PPM), 每瓶接种3个外植体, 于培养室进行培养, 10 d 后统计污染率, 统计成活数(外植体转绿且无污染视为成活)。
1.2.2 增殖培养基试验
为了提高增殖效率, 设计9种不同激素配比处理, B1~B9分别为6-苄基氨基嘌呤(6-BA) 2.0 mg· L-1+α -萘乙酸(NAA) 0、0.2、0.5 mg· L-1; 6-BA 3.0 mg· L-1+NAA 0、0.2、0.5 mg· L-1; 6-BA 5.0 mg· L-1+NAA 0、0.2、0.5 mg· L-1; 力求外植体直接再生, 省略愈伤组织形成阶段。将成功无菌化的3种外植体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试验。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 进行增殖试验。每个处理10瓶, 每瓶接种3个外植体。培养基中添加3% 蔗糖和0.7% 琼脂粉, pH值5.5左右, 经121 ℃ 高温灭菌20 min。培养温度为(25± 2)℃, 每天光照时间为16 h· d-1, 光照强度约为75 μ mol· m-2· s-1。30 d后调查出芽数。
1.2.3 生根培养基试验
将长度在4 cm 以上, 形态健全的芽体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 附加3种 NAA浓度处理, C1~C3分别为0.1、0.2、0.5 mg· L-1。每瓶接种4芽, 每个处理20瓶。生根培养基中添加3% 蔗糖和0.7% 琼脂粉, pH值5.5左右, 经121 ℃ 高温灭菌20 min。培养25 d后调查出根率、出根数。
表1结果表明, 以玉簪大父的叶片、叶柄、幼芽为外植体时, 升汞和次氯酸钠均能起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处理时间增加, 无菌化效果增强, 但时间过长时, 外植体损伤过度, 不利于后期芽体的分化, 其中以升汞10 min 或次氯酸钠15 min 效果最佳。PPM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率。
![]() | 表1 不同杀菌剂对玉簪大父3种外植体无菌处理的效果 |
3种外植体转接到增殖培养基30 d 后发现, 叶片、叶柄外植体仅在剪切伤口与培养基接触处产生愈伤组织, 且随着6-BA浓度的增加, 愈伤组织形成的速度加快, 当6-BA浓度达5.0 mg· L-1时, 愈伤组织出现玻璃化, 全程没有形成完整的幼苗。幼芽为最佳增值材料, 可以直接增殖, B5 培养基增殖效果最佳, 达4~5倍(表2)。
![]() | 表2 不同激素配比对玉簪大父3种外植体的增殖效果 |
从表3可以看出, NAA浓度影响玉簪大父的生根, 出根率和平均出根数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NAA浓度为0.1 mg· L-1时, 虽然玉簪的出根率也有 80%, 但生根速度慢, 出根数少, 不利于后期移栽与批量生产; 浓度为0.2和0.5 mg· L-1时, 生根情况较好, 两者差异不明显。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 L-1。
![]() | 表3 不同NAA浓度对玉簪大父生根的影响 |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玉簪大父幼芽是组培繁殖最适的外植体。洗净的幼芽先后经75% 酒精浸泡30 s、0.1% 升汞浸泡10 min 后, 用灭菌水冲洗干净, 接种在添加0.2% PPM的诱导培养基上无菌效果最好, 无菌率可达93%以上。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 L-1+NAA 0.2 mg· L-1; 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 L-1。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