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探讨
季爱兰, 丁野
浙江省农业厅 农场管理局, 浙江 杭州 310008

作者简介:季爱兰(1960—),女,浙江杭州人,高级经济师,从事农场管理工作,E-mail:jiailangpaper@163.com

摘要

介绍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制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出建设绿色食品强县强镇,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质,加快绿色食品科技示范推广,加快建立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制度,积极引导绿色食品消费,营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食品; 产业发展; 品牌战略; 浙江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9-1535-03

绿色食品是品牌、是效益,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举措, 也是实现农产品供需结构平衡的有效路径[1]。近年来, 浙江省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高效生态农业迈出实质性步伐。随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消费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探索有效的绿色食品发展路子, 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在分析梳理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就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1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从1990年起步,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2003年以来, 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背景下, 绿色食品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1 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绿色食品构建了以产品生产、技术支撑、认证监管、市场流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 形成了以“ 品牌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 的产业发展模式, 市场公信力和品牌美誉度不断增强[2]。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入到绿色食品的开发行列中来, 目前浙江省的绿色食品生产主体中,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49家、市县级龙头企业180家。如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创名牌、实行品牌化的发展过程中, 看准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 把它作为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举措, 先后申报了21只绿色食品系列产品, 企业的产值、固定资产由2002年的1 785万、425万元快速发展到2015年的8.01亿、5.18亿元, 成为国内最大的和最先进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之一; 再如永嘉县的三五早牌乌牛早茶, 在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后, 不仅提升了温州茶叶的知名度, 而且在茶叶早上市的优势中增添了安全放心的竞争优势。事实证明, 认证一个产地, 可以带动一片标准化生产, 认证一个产品, 可以保障一方质量安全。据农业部市场调查, 大中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已超过70%和80%。

1.2 产品开发稳步增长

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的增长幅度连续3年名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绿色食品的数量在全国的排序已从后10名跃居前5名[3]。截至2015年, 全省拥有绿色食品1 308个, 生产经营主体827家, 比2010年分别增长21.44%、14.04%。在绿色食品中, 种植业产品占64.35%, 加工产品占比33.14%, 较好地体现了优质精品的特色。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6.961万hm2, 占“ 三品” 总产地面积的9.54%, 其中蔬菜面积1.081万hm2、茶园面积1.290万hm2、果园面积1.901万hm2、其他面积2.296万hm2

1.3 产业效益优势明显

终端市场上, 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价格要比普通产品高出20%, 这充分说明了绿色食品品牌的价值。如仙居杨梅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年销售产值5亿元以上, 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 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产业, 也成为仙居的一张闪亮名片。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4]。如桐乡市专业生产杭白菊的几家公司, 在认证了绿色食品后, 价格高于一般产品30% 以上, 使公司和基地的农户都真正得到了实惠; 再如仙居县认定的绿色食品水稻原料基地, 其基地内稻谷销售价格提高0.7元· kg-1, 较上年增长23%, 对经济起到了较强的带动作用。2015年全省已认证绿色食品年产量89.79万t, 占“ 三品” 实物总量的10.71%; 年销售额73.83亿元, 占“ 三品” 总销售额的17.03%。

2 制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规模化程度低, 整体质量还不高

浙江省人多地少, 农业规模化程度相对偏低, 而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涉及的环节多、市场主体多, 质量管理难度大, 加上优胜劣汰机制不健全、市场倒逼追溯不畅, 导致标准化生产动力不足, 经营管理粗放, 农药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了绿色食品的整体质量[5]。绿色食品认知度不高, 种类主体利益协调困难, 培育成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市场化基础不够。部分地区本身具有发展“ 三品” 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产业优势, 但由于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力, “ 三品” 产业发展滞后。如在绿色食品中, 杭州、宁波、台州3市占了总数的55.6%, 而其他地区的绿色食品数不到总数的一半。

2.2 体系建设滞后, 应用推广还不够

绿色食品产业中农技队伍不够健全, 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绿色食品推广后继乏人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有些地方在申报绿色食品中, 存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数或为享受财政补贴而申报的现象, 农业主体对发展绿色食品积极性不高。大部分绿色产品加工企业设备较为陈旧, 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科技含量不高。

2.3 信息服务低效, 产业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 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系统的有效的动态的绿色食品信息难以及时到达消费者, 信息传播存在“ 最后一公里” 问题, 造成绿色食品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 绿色食品的产业化机制还不活, 多数从事绿色食品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等, 普遍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连接弱, 缺乏精深加工和示范带动能力[6]

2.4 生产成本上升, 竞争优势减弱

随着经济发展, 浙江省劳动力价格提高, 农业劳动力价格比周边省份高出不少, 生产绿色食品需要人工劳动较多而替代的手段不足, 节约成本的办法不多。如全省80% 大宗茶和100% 名优茶的采摘仍需手工, 挤压了茶叶生产利润空间, 竞争优势弱化。

2.5 基础设施薄弱, 投入力度还不足

由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等影响, 环境污染、农田地力难以及时恢复, 成为制约浙江绿色食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地区经济发达, 但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对比较突出, 最主要污染物为汞、镉、铅等重金属, 每年都有部分申请主体由于土壤重金属超标而未能通过。加上申报绿色食品“ 门槛” 高、成本大, 有效时间短, 影响企业和农户申报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3 对策建议
3.1 建设绿色食品强县强镇

要围绕“ 一区一镇” 建设, 立足当地绿色食品产业资源, 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 大力推进规模化、品牌化建设, 整合特色产业基地、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 主要用于改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强化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媒体宣传和产地环境监测等, 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绿色食品产业强县强镇, 加快形成农业“ 块状经济发展格局” [7]

3.2 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质

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资源丰富, 具有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要通过产业科技攻关、质量检验、产地检测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 着力提升绿色食品品质, 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 力争到“ 十三五” 末, 绿色食品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百分点。

3.3 加快绿色食品科技示范推广

发展绿色食品, 科技是关键。要加大绿色食品科技开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对绿色食品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 推广现有成熟技术, 完善绿色食品的科研开发、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8]。要建立绿色食品产业技术推广专家团队, 推行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技术要领等直接到户、对接到人的推广模式。要加强技术培训,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 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 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准确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到“ 十三五” 末, 全省各市县都应建立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区。

3.4 加快建立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制度

一是要健全信息网络, 提高追溯能力。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企业和基地追溯查询网络, 积极推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信息网上公示、查询、追溯制度[9]。二是要抓好追溯体系常态化建设。在帮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充分认同追溯体系质量安全品牌价值的同时, 通过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建立获证质量档案和监管档案等措施, 着力提高认证公信力, 合力打造绿色食品安全品牌。三是要加强应用追溯体系风险管理。追溯管理要与农业投入品管理、风险管理相结合,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要善于设计绿色食品追溯工作的载体、方式、手段等, 真正使绿色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3.5 积极引导绿色食品消费

浙江省经济发达, 随着广大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绿色食品的市场潜力巨大[10]。要通过多种方式, 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普及工作, 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 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 购买和消费绿色食品, 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 也是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6 营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规划引领, 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积极争取参照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 在绿色通道、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名牌评定等方面给予绿色食品企业同等待遇, 促进绿色食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 尽快制订出台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管理条例或办法, 以立法形式, 奠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法律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运浩.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J]. 甘肃农业, 2009, 32(10): 8-13. [本文引用:1]
[2] 王运浩.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09(1): 9-11. [本文引用:1]
[3] 韩沛新.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4): 5-9. [本文引用:1]
[4] 刘连馥. 绿色食品导论[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8. [本文引用:1]
[5] 王德章.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区域竞争力提升思考[J]. 商业时代, 2013(19): 126-127. [本文引用:1]
[6] 张志华, 唐伟, 陈倩.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2): 21-24. [本文引用:1]
[7] 王运浩. 我国绿色食品20年发展成效及推进方略[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4): 5-9. [本文引用:1]
[8] 唐伟. 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探讨[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 19(4): 27-29. [本文引用:1]
[9] 陈兆云. 绿色食品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本文引用:1]
[10] 于晓燕. 绿色食品的消费者需求分析[J]. 时代金融, 2015(2): 181-18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