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新型杀菌剂对几种病菌的作用
杨静美1, 叶滔2, 谢梓烁1, 洪鑫发1, 刘光华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农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2.广州誉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通信作者:刘光华,副教授,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杨静美(1983—),实验师,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工作,E-mail:cycleplace@126.com

摘要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新型杀菌剂 IAA-多菌灵和NAA-多菌灵耦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丝核菌、小核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耦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小核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丝核菌作用较差。

关键词: IAA-多菌灵; NAA-多菌灵; 病原菌; 活性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9-1592-02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经济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1], 使用非常广泛, 然而许多作物上的多种真菌都已对此种杀菌剂出现了抗药性。目前, 世界范围内, 至少已有57个属的100多种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2, 3]。生长素是植物中具有极性运输特性的激素, 主要有2, 4-D、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等[4, 5, 6]。IAA在植物体内能从顶端的分生组织和幼叶向下运输到根, 具有极性输导的特性, 其定向极性传导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已有研究[7, 8, 9]。将IAA、NAA与多菌灵偶联后得到新型化合物, 作用于几种真菌, 研究其抑菌效果, 以期为寻找既能在植物体内输导, 又能杀菌的新型药剂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总结和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的化合物一共有5种:98.4%多菌灵(Carbendazim)原药(涿州市华太精细化工厂); 吲哚-3-乙酸(IAA)、萘乙酸(NAA)(广州健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AA-多菌灵、NAA-多菌灵(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供试的真菌有3种: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小核菌(Sclerotium), 均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植物病理系提供。

1.2 方法

用含毒介质法测定5种化合物对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

真菌菌饼的制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将3种病菌接种于PDA平板上, 25 ℃下培养3 d, 用直径5 mm的打孔器在近菌落边缘处打孔制成菌饼。

不同质量浓度PDA平板的制作。在50 ℃左右的PDA培养基中,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5种化合物的母液, 混匀, 配成5个质量浓度为100、50、25、12.5、6.25、3.125 mg· L-1的PDA系列平板。

抑菌率检测。PDA系列平板冷却后接入菌饼, 重复3次。25 ℃下恒温培养3 d后, 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计算药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10]

2 结果与分析
2.1 IAA-多菌灵耦合物的抑菌活性

表1图1可以看出, IAA-多菌灵耦合物保留了一定的抑菌活性, 对香蕉枯萎病菌和小核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但对丝核菌效果较差。

2.2 NAA-多菌灵耦合物的抑菌活性

表2图2可以看出, NAA-多菌灵耦合物保留了一定的多菌灵的抑菌活性, 对香蕉枯萎病菌和小核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但对丝核菌的效果较差。

表1 IAA-多菌灵耦合物室内抑菌活性表现

图1 IAA-多菌灵耦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 室内抑菌活性表现
a~g分别代表100、50、25、12.5、6.25、3.125 mg· L-1浓度及对照的耦合物抑菌效果

表2 NAA-多菌灵耦合物室内抑菌活性表现

图2 NAA-多菌灵耦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表现
a~g分别代表100、50、25、12.5、6.25、3.125 mg· L-1浓度及对照的耦合物抑菌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测定了耦合物IAA-多菌灵、NAA-多菌灵对3种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 结果表明, 耦合物仍保留了多菌灵的抑菌活性, 但相对多菌灵本身, 其活性有所降低, 这可能与耦合物本身的特性有关, 耦合物分子大小和分子极性都有改变, 但新型化合物对多菌灵过多使用造成的抗性可能有所延缓[11]。耦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和小核菌有一定的作用, 但对丝核菌的效果较差, 这表明耦合物对不同的病菌作用不同。本试验仅对耦合物的室内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有关耦合物对其他病菌的作用及其耦合物是否具有输导特性, 是否能降低多菌灵的抗药性, 还需进一步证实。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俊华, 种康.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6, 23(5): 466-477. [本文引用:1]
[2] 谢九皋. 植物生长调节剂 [M]. 香港: 香港中华科技出版社, 1992: 1-28. [本文引用:1]
[3] OVERVOORD P, FUKAKI H, BEECKMAN T. Auxin control of root development[J]. Sage Publications, 2010, 2(6): 120-136. [本文引用:1]
[4] NAGPAL P, WALKER L M, YOUNG J C, et al. AXR2 encodes a member of the aux/IAA protein family[J]. Plant Physiol, 2000, 123(2): 563-574. [本文引用:1]
[5] TIWARI S B, WAN X J, HAGEN G, et al. AUX/IAA proteins are active repressors, and their stability and activity are modulated by auxin[J]. Plant Cell, 2001, 13(12): 2809-2822. [本文引用:1]
[6] 李俊凯, 徐汉虹, 谭堂峰, . 生长素与杀菌剂耦合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47(12): 1454-1457. [本文引用:1]
[7] 杨静美, 黄艳媚, 谢梓烁, . 新型杀菌剂 IAA-多菌灵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大豆的促根作用[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29(3): 34-37. [本文引用:1]
[8] 王建新.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本文引用:1]
[9] 蒲金基, 杨石有, 张贺, . 129株杧果炭疽病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4, 43(4): 92-96. [本文引用:1]
[10] 杨静美, 王强, 伍惠媚, . 两种葱属植物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44(4): 428-432. [本文引用:1]
[11] 李俊凯, 徐汉虹, 江定心, . 吲哚乙酸引导下三唑醇在大豆植株中的传导与积累研究初报[J]. 农药学学报, 2005, 7(3): 259-26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