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伟(1979—),内蒙古赤峰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营养与健康,E-mail:wangwei5228345@126.com。
无花果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组分,为药食同源性果实。近年来,无花果被发现具有众多疾病的治疗或抑制功效,其在病理上抗癌、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无花果营养组分及与健康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无花果(Ficus carica L.)早自唐代传入我国, 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浆果类果品。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无花果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描述其为“ 甘, 平, 无毒; 治五痔, 咽喉痛” , 《全国中草药汇编》提无花果可用于“ 润肺止咳, 清热润肠, 用于咳喘, 咽喉肿痛, 便秘, 痔疮” , 并被发现可降血脂, 抗肿瘤, 抑菌等功效, 已应用于多副中药处方[1]。民间利用无花果叶汁治疗寻常疣和扁平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4年对于无花果产量的统计显示, 中国内陆的总产量为12 853 t, 约占国际总产量的1%[2], 说明对于无花果的开发应用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 关于无花果药保健功能有相当部分的报道, 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 但是还缺少对无花果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关联性的综述类文章。现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 将按照无花果营养及化学组分相对应的药用价值做一综述。
无花果营养价值高, 可食部分达90%以上, 内含物质的活性作用也较强, 富含多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其中无花果鲜果含糖为10.4%~20.3%[3], 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果糖, 属一种低热量食物。营养物质含量随无花果品种、部位、地域等因素不同存在差异。氨基酸总量为3 724~8 091 mg· kg-1, 蛋白质含量为0.6%~4.1%, 脂肪含量为0.1%~1.0%, 水分约为85%[1, 4, 5, 6]。无花果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叶中VC含量高达0.971 mg· g-1[7]。
无花果中多糖含量达6.5%。李文捷等[8]研究发现, 500 μ g· ml-1无花果多糖可以清除约50%超氧阴离子, 同时有效抑制羟基自由基。郭润妮等[9]验证了李文捷等结论, 进一步证明无花果多糖可以有效地抗氧化, 并抑制人肝癌细胞和胃癌细胞, 抑制率达50%以上, 抑制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无花果多糖不仅具有抗癌作用, 还具有抗瘤功效。分别用100、200 mg· kg-1连续灌胃给小鼠10 d, 可以抑制S180肉瘤和EAC瘤细胞生长[10]。这可能与无花果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免疫力有关。有针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研究发现, 给氢化可的松或者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抑制小鼠服用无花果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溶血素和溶血空斑的形成[11, 12]。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分泌IL-1α , 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2[13], 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 杀死肿瘤细胞。
陈霞[14]还发现, 无花果多糖同时也能明显促进血清总蛋白的合成和溶菌酶的活性, 从而杀灭嗜水气单胞菌, 增强鲫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以上研究结果也均表明, 无花果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力与剂量大小无正向关系, 对人体不会有毒性, 也不会产生耐药性。
无花果中富含18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3%, 而天门冬氨酸含量为30%, 所占无花果比重最大, 达0.475%~0.493%, 并且能够抗疲劳和缓解白血病[3, 5, 15, 16]。
无花果中蛋白质含量相比其他水果较高, 蛋白质分解酶较多。同时, 无花果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的酶类物质, 浓度区别分散于无花果不同部位。苏卫国等[7]对无花果枝、叶、果进行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试, 结果蛋白酶在枝中活性最强(202.96 μ g· g-1), 约为果实中酶活力的5倍。而SOD只在果实中有检出, 活性达10 890.22 μ g· g-1。SOD 已被证实能够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无花果中维生素A和C的含量最高, 据毛新伟等[3]研究结果, Vc含量居各类水果之首, 但受品种和部位影响, 差异较大。无花果中维生素A 含量为120 μ g· kg-1, 维生素C含量达200 mg· kg-1[15], 然而美国农业部国家营养数据库显示, 无花果果实中Vc含量仅为20 mg· kg-1[17]。这2种维生素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微量元素硒也被推测与无花果的抗癌作用有关, 在叶中的含量最高, 为0.230 μ g· g-1[18], 通过影响肿瘤物的代谢过程, 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在人体内形成[19]。
GC/MS对无花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 发现无花果中富含多类芳香物质, 其中一些物质的生理活性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 苯甲醛被广泛认为具有抗癌活性。王钊等[18]用醇-水混合物提取苯甲醛, 在无花果叶中提取结果50 mg· g-1。
也有研究认为, 无花果的挥发油中主要组成部分为香豆素类和檀香萜醇类物质[4]。张弘弛[5]在提取75~100 ℃主要含苯甲醛和芳环类芳香化合物馏分时, 证明2-5浓度可有效抑表皮癌和肝癌, 并推测香豆素类化合物苯甲醛、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6-(2-甲氧基, 顺-乙烯基)7-甲基吡喃香豆素等为抗癌活性成分。蔡君龙等[20]通过无花果的挥发性成分研究发现, 其中还含有能够升高白细胞的茴香脑。
黄酮类物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门, 已经有研究摸索提取类黄酮的工艺研究, 但鲜少有针对无花果中类黄酮的药理研究[21, 22]。无花果鲜叶中黄酮化合物含量达19.83 mg· g-1, 远高于枝和果实中的检出[7]。也有研究发现, 无花果的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和多酚类物质, 与其出色的抗氧化活性有关。通过对无花果叶片的实验, 研究者证实类黄酮中包括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和芦丁等有效物质[23]。槲皮素是一种强氧化剂, 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反应, 抑制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COX-2)[24, 25, 26]。芦丁等槲皮素苷能提高无花果营养价值, 因为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并起到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7]。
王振斌等[28, 29]发现, 抗肿瘤活性成分大部分留在无花果残渣中, 用石油醚提取无花果渣中的脂溶性成分, 发现晶体β -谷甾醇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肺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增长增殖。在此基础上, 还发现2, 5-二羟基-6-甲基-2, 3-二氢-4(H)吡喃-4-酮、5-羟甲基糠醛和苹果酸可能是无花果中潜在的抗氧化物质, 可通过抑制相关酶活性治疗糖尿病和肥胖[30]。同时总酚和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使含有相对较高浓度的无花果果皮有抗氧化作用[23], Solomon等[31]得出, 抗氧化活力与多酚含量正相关。
还有众多研究者们对无花果的提取物做了药理研究, 并得到了显著的进展, 但是相关的有效成分或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齐建红等[32]发现, 无花果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滋生, 并与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厉玉婷等[33]对高脂饮食模型大鼠用无花果提取物进行灌胃处理, 研究发现, 实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 并能预防体重的增长, 说明无花果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无花果萃取物还具有抗氧化功能, 抑制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猪肺癌和人胃癌肿瘤细胞, 限制体内肝癌肿瘤的发展, 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治疗色素沉淀引起的皮肤病[34, 35, 36]。
无花果可用于研制发展为天然抗癌药物、天然免疫调节剂, 甚至冠心病常用药[36]。无花果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将无花果及其产品定位为抗癌食品, 在临床上也已经用于治疗痔疮、肠炎、肛裂等病症。无花果代茶饮也已被研究发现可用于治疗慢性高血压[37]。但是, 无花果的化学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尤其是对于其树根和树皮的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