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讨
杨新琴1, 杜叶红1,*, 林辉2, 沈年桥2, 周佳燕1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苍南 325800
通讯作者:杜叶红(1984—),女,农艺师,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61944976@qq.com

作者简介:杨新琴(1965—),女,推广研究员,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xqyang9981@sina.com。

摘要

阐述浙江省番茄产业现状,分析面临的生产效益下滑、产业基础薄弱、栽培技术不平衡、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市场营销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引导服务、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培育服务组织、解决产业难点问题,提升营销水平、增强区域影响力,强化政策配套、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番茄; 发展; 浙江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10-1739-03

番茄原产南美洲, 系茄科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果实有红、粉红、橙红、黄等各种鲜艳色泽, 果形美观, 果实圆整, 营养价值高, 主要用于鲜食, 也可制作成番茄加工品。我国番茄生产的历史较短, 1990— 2005年是全国番茄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期, 2005年番茄总面积达80万hm2, 较1990年增长71.3%。2017年全国番茄栽培面积约110万hm2, 总产量达5 800万t, 鲜食番茄占番茄栽培总面积的90%。浙江番茄栽培始于20世纪40年代, 以城市郊区生产鲜食番茄为主。80年代起, 嘉善等平原地区利用设施栽培技术优势发展冬春型和秋延后番茄栽培, 临安、婺城等地则借助山区气候优势发展高山夏秋番茄栽培, 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 苍南等地大力推进越冬设施番茄发展, 番茄生产区域由浙北、浙中、浙东向浙东南沿海进一步扩展, 番茄产业已成为一些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增长点。但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番茄产业的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如何稳定番茄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1 产业现状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浙江嘉善、瑞安等农区番茄快速发展, 金华婺城等山地番茄基地不断扩大, 全省番茄生产区域从城郊常年蔬菜基地为主逐渐向农区转移。2006年后, 苍南等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冬季气候优势和土地资源,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 大力推进设施番茄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番茄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据浙江省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统计, 2017年全省番茄栽培面积1.83万hm2, 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19 hm2, 占番茄总面积的65%。产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优势日趋明显。经过多年来的引导培育, 全省已形成以苍南、瑞安、平阳、嘉善、黄岩等地为主的平原设施番茄优势产区, 以婺城、龙泉等地为主的山地设施番茄优势产区。二是栽培茬口丰富多样。随着设施栽培水平的不断提升, 番茄栽培茬口不断丰富, 生产供应期大大延长。平原番茄产区已形成大棚越冬茬、春提前、秋延后等多种番茄设施栽培模式, 婺城、龙泉等高海拔山区则发展设施避雨栽培模式, 有效减轻番茄病害发生, 改善果实商品性, 延长番茄的生长期, 形成“ 种一茬、长一年” 的越夏长季栽培模式[1]。不同区域、不同茬口的设施栽培大大提升了番茄生产能力, 有效延长了产品供应期(表1)。三是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近年来, 人们充分认识到番茄的营养价值, 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番茄富含各种营养成分, 其中番茄红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 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 可生食、熟食, 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肴, 樱桃番茄更是被人们当作日常水果食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 对番茄品种、质量、数量的期盼更为多元化, 水果番茄、樱桃番茄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 助推了番茄总需求量的增长。据马恋等[2]对中国居民果蔬消费与营养发展的趋势预测, 2016— 2020年我国番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5.1%。

表1 番茄不同种植方式的茬口安排与采收期情况
2 主要问题
2.1 生产效益下滑

番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生产成本剧增, 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生产效益下滑。据测算, 番茄规模化基地生产管理人工成本已达9万元· hm2, 占总成本的50%以上, 加上土地租种、肥料、农膜投入品及运输费用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番茄产销成本大大增加, 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 “ 用工荒” 和“ 用工贵” 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影响番茄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 广西、云南、四川等主产省番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对浙江番茄形成较大冲击, 番茄产地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图1), 稳定生产效益难度加大。由于南方越冬栽培番茄面积快速增长, 2018年春季上市番茄供过于求, 加之蔬菜市场总量充裕、需求选择多, 温州苍南等地番茄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产品滞销现象。

图1 2016— 2017年番茄产地批发价走势的比较

2.2 产业基础薄弱

一是基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浙江东南沿海番茄产区常遇洪涝、台风等灾害, 由于多数生产基地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乏防洪专业设备, 大棚设施不规范,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集约化育苗能力不足。随着番茄专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 种苗需求不断增加, 但多数育苗基地设施简陋, 优质苗尤其是嫁接苗占比较低, 种苗生产供应能力不足问题日益显现。浙东南沿海番茄主产区外地购苗比例逐年增长, 种苗质量难以保障, 直接影响了番茄产量、品质和效益。三是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番茄专业化生产区域以硬果型鲜销红果品种为主导, 粉红果番茄和水果型番茄、樱桃番茄种植较少, 品种结构较为单一, 栽培茬口基本一致, 收获期相对集中, 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较弱。

2.3 栽培技术不平衡

产区间、主体间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规模化基地因劳动力紧缺或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 番茄生产过程中植株调整、疏果留果、微灌控湿、科学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应用不到位, 产量、品质不稳定。另一方面, 蔬菜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能力高低不一, 全面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 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 随意混用农药等现象依然存在[3]

2.4 连作障碍日趋严重

一些设施番茄规模化、专业化基地由于常年连作和不合理施肥等问题, 以土传病害多发、植株生长势减弱、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等为主要症状的连作障碍日益显现。例如, 近年来苍南等地番茄以急性青枯和黄叶枯萎为典型症状的突发性番茄新病害发生趋重, 灰霉病、晚疫病等病害也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一些番茄种植基地产量下降明显, 严重影响了农户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2.5 市场营销能力较弱

现阶段浙江番茄产业存在生产单元多、特色不明显、营销能力弱等问题。大多数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高, 番茄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种植经营为主, 难以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合作社综合实力普遍较弱, 利益联结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机制不健全, 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 多数生产经营主体精品意识不强, 产品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不高, 缺乏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引导服务, 优化产业布局

一方面, 产区要做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 合理引导与布局产业发展。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 优化生产区域布局, 确立番茄主栽良种, 调优品种结构和种植茬口, 避免大量集中上市, 稳定基地生产效益。引导有区位优势和生产条件的基地发展樱桃番茄、高品质水果型番茄等特色品种, 开发休闲、采摘等新业态, 适应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 要做好相关信息服务, 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番茄市场供求情况及发展动态, 做好番茄生产信息监测和产销趋势会商分析, 强化市场风险预警, 增强农户风险意识和市场应对能力,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2 完善技术体系, 提升标准化水平

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 针对番茄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 开展科技攻关与专题研究, 破解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完善番茄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提升番茄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加强番茄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应用, 尤其是要提升番茄嫁接秧苗的培育水平和应用比例。二是强化肥水一体化、设施环境智能化调控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提高番茄生产科技水平。三是强化番茄绿色生产与产品安全意识, 提高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联合攻关研究番茄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利用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等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 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和基质栽培, 加强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综合治理, 提高防虫网、昆虫性诱剂、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到位率。

3.3 培育服务组织, 解决产业难点问题

立足番茄生产发展和农户的迫切需要, 建立产业服务组织, 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难点问题, 促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抗灾能力强的集约化育苗中心, 不断提高番茄种苗培育尤其是嫁接苗培育专业化服务水平。努力培育合作社型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 通过植保部门的培训指导, 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队员的病虫害防治服务能力, 引导队员为合作社成员提供高效施药、土壤消毒、植株残体无害化处理等多层次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 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整合基层农业服务资源, 组建生产性服务联盟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逐步构建集农资供应、种苗培育、技术指导、病虫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 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 不断提升综合服务的集约化水平, 从而有效降低番茄生产物化成本和作业成本。

3.4 提升营销水平, 增强区域影响力

一是加强专业营销队伍的培育和发展, 以重点产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为基础, 建立番茄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并在番茄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产地集散市场, 积极打造番茄产业基地溯源防伪产品销售平台, 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交易, 创新产品经营方式。二是加强产销衔接, 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积极发展订单生产, 产业集聚区还应完善相关设施, 改善分等分级、整理包装及产品流通环境, 通过节庆、展示活动促进产销互动, 扩大产业影响, 不断提升区域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三是强化品牌营销。积极推进标准化、精品化生产, 规范产品标准和分级包装要求, 提高精品供给比例, 开展品牌化营销, 促进生产链与价值链协同发展。努力推动专业化生产区域品牌建设上规模、上档次, 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建立全程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品牌化直销配送渠道, 带动产业向绿色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3.5 强化政策配套, 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一是加大政府对番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基础性、公共性、关键性环节的扶持力度, 尤其是要提升建设基地的排水沟渠、排水泵站和围沟(围堰), 增强其防台抗洪能力; 扶持建设高标准育苗和生产设施, 优化棚型结构, 改善栽培设施水平, 提高抗灾避灾和生产供应能力; 支持番茄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条, 扶持发展相关机械设施设备, 完善番茄产、加、贮、销冷链物流。二是改变农业救灾方式, 将番茄集中产区的大棚设施、集约化育苗设施、自然灾害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 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同时, 积极开发价格指数保险等特色险种, 降低低价滞销风险, 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杨新琴, 赵建阳, 王建茂, . 山地设施番茄越夏长季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 2011(3): 27-28. [本文引用:1]
[2] 马恋, 陆智明, 宋乃庆. 中国居民果蔬消费与营养发展的趋势预测及战略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 42(4): 68-75. [本文引用:1]
[3] 徐云焕, 杨新琴, 柏德玟, . “十三五”浙江蔬菜产业提升对策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7): 1028-103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