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全伟, 崔志军, 孟庆洪, 张英华, 臧传江, 杜玉海, 杨秀峰, 王琪
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205

作者简介:郭全伟(1973—),山东潍坊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与烟农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E-mail:tobacco2132@163.com

摘要

选取烟叶生产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措施,探讨落实的时效性和到位率对烟叶有效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栽植密度较为适宜的情况下,按时足量供应每个阶段烟草正常发育所需水肥,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强化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烟叶生物学产量的基础;真正做到烟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是保证烟叶有效产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烤烟; 技术措施; 有效产量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10-1823-04

优质适产是保证烟叶质量的根本途径[1]。要达到优质适产的最佳指标, 合理施肥是关键,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打顶、实行药物抑芽是重要技术, 强化烟草病虫害防治是减少烤烟产量、质量损失的有力保证[2]。水肥调控是栽培的核心技术, 但实际生产中, 由于烟农操作水平、操作习惯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技术措施落实的时效性、到位率方面, 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叶的有效产出[3]。本研究选取烟叶生产几个关键环节, 探讨技术措施落实的时效性和到位率对烟叶生物学产量、有效产量的影响, 旨在为引导烟农狠抓关键措施落实, 促进烟叶正常生长, 实现减工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诸城辛兴、昌乐红河分别设置1个试验点。诸城辛兴属于平原区, 土壤为壤土; 昌乐红河属于丘陵区, 土壤为棕壤。每个试验点烟田施肥量一致, 行株距一致, 供试品种均为NC55。水浇条件较好, 全部使用滴灌。

1.2 处理设计

每个点设置1个处理、1个对照, 安排在同一家庭烟叶农场; 同时, 分别设置1个验证田, 同步验证处理实施效果。

试验设置3个处理:

T1:处理田, 选取1~1.33 hm2(1炉烟规模)烟田作为处理田, 严格按照烟叶标准化生产要求和烟叶生长规律, 每个环节在第一时间落实相关配套技术措施。

T2:对照田, 同一家庭农场剩余烟田分别作为对照, 因面积较大, 每个环节相关配套技术措施落实比处理田晚3~4 d; 选定2支炉跟踪记录烘烤情况。

T3:验证田, 分别在周边选取0.67 hm2左右的普通植烟户, 按处理田要求时限同步落实相关技术措施。

1.3 测定项目

测定施肥、灌溉、打顶、采收、烘烤5个关键环节措施落实时效性和到位率对烟叶有效产量的影响。3个处理记录数据按照各处理50%以上烟株进入该生长时期为标准; 病毒病害调查在旺长期间发病高峰期进行; 农艺性状的调查在烟株平顶之后10 d进行。各试验处理单独记录, 单独采收、烘烤、加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表1移栽时限看, 2个试验点的处理田移栽均1 d完成, 对照田因面积较大, 移栽用时5~7 d。齐沟处理田和对照田现蕾期、第1朵中心花开放时间均有差异, 移栽早的烟田, 现蕾期、第1朵中心花开放时间相应也会提前。2个试验点的处理田2 d内的花株率高于对照田, 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田, 说明处理田烟株生产一致性高于对照田。

表1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生育期的影响
2.2 植物学性状

表2可知, 2个试验点处理田和对照田苗期长势表现均为强; 团棵期到现蕾期, 处理田表现由强到中等或强, 对照田表现由较强到强。现蕾期, 齐沟试验点处理田、验证田表现为中等, 户全试验点处理田、验证田分别表现为强和较强, 2个试验点对照田均表现为强。

表2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2.3 农艺性状

表3可以看出, 2个试验点平顶期茎围、腰叶叶面积高于对照。期间, 由于持续干旱, 处理田、验证田分别在团棵期进行了2次滴灌, 每次滴灌1 d内完成。对照田面积大, 每次滴灌时间在5 d左右, 且水量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滴灌时限越短, 越能及时满足烟株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越能促进烟株生长。

表3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平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4 叶面积

通过丈量倒数第1至倒数第7片叶的长和宽, 算出叶面积。从叶面积记载情况(表4)看, 处理田、验证田差异不大, 二者均大于对照田。这与伸根期干旱时处理田、验证田及时采用滴灌方式浇水有关, 保证了烟株正常生长所需肥水, 促进了下部叶的开秸开片。

表4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叶面积的影响
2.5 主要病害

从病害发生情况(表5)看, 2个试验点处理田团棵期病害发生普遍低于对照田; 平顶期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 除病毒病外, 处理田明显低于对照田; 验证田病害发生整体低于处理田。立秋后昼夜温差大, 加上降雨较多, 种植的NC55易感赤星病, 导致上部叶成熟期危害严重。处理田、验证田面积较小, 采烤及时危害较轻; 对照田面积较大, 采烤时间长, 采收晚的烟叶受赤星病危害严重。

表5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主要病害的影响
2.6 烟叶成熟期

表6可以看出, 处理田与验证田的脚叶成熟期、顶叶成熟期, 较为接近, 比对照田早1周左右。大田生育期, 处理田、验证田均较对照田短。表明由于相关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对照田烟株发育晚, 成熟落黄推迟。

表6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烟叶成熟期的影响
2.7 烟叶生物学产量

在采烤环节, 均采收3轮烟叶, 上部4~6片叶一次性采收。从生物学产量测算情况看, 齐沟试验点处理田产量为3 420.0 kg· hm-2, 较对照田(3 355.2 kg· hm-2)高出64.8 kg· hm-2, 但是比验证田低97.2 kg· hm-2。户全试验点处理田产量为3 110.4 kg· hm-2, 较对照田(2 988.0 kg· hm-2)高出122.4 kg· hm-2, 较验证田(2 991.6 kg· hm-2)高出118.8 kg· hm-2(表7)。说明, 及时落实相关技术措施, 能够促进烤烟生物学产量的形成; 时限拖延, 会影响生物学产量。

表7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烟叶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从采收后无烘烤价值鲜烟叶情况看(表8), 齐沟试验点处理田无烘烤价值鲜烟叶折合97.2 kg· hm-2干烟叶, 较对照田(91.1 kg· hm-2)高出6.1 kg· hm-2, 也高于验证田; 户全试验点处理田无烘烤价值鲜烟叶折合119.55 kg· hm-2干烟叶, 较对照田(105.6 kg· hm-2)高出13.95 kg· hm-2, 也高于验证田。2个试验点处理田无烘烤价值烟叶均高于对照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2个:一是采收过程中, 采收队员对烟叶成熟标准掌握不一致, 出现采生现象; 二是部分烟田采收到病株烟叶, 产生相对较多的无烘烤价值烟叶。说明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时间对烟叶生物学产量转化为有效产量会产生一定影响。

表8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烟叶采收环节无效叶情况的影响
2.8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

从烤后烟叶情况(表9)看, 2个试验点处理田有效产量均高于对照田, 有效产量占生物学产量的比值也高于对照田。有效产量产出与生物学产量产出基本一致。说明在正常情况下, 生物学产量能够保证烟叶有效产量, 即生物学产量越高, 有效产量也会越高。

表9 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
2.9 成本投入情况

处理田与对照田为同一个烟农所有, 均采用合作社服务和烟农自用工2种方式。由表10可知, 2个试验点处理田与对照田在自投物资成本方面费用差异不明显。在烟农自用工方面, 处理田用工个数、费用均比对照低, 但高于规模较小的验证田。说明处理田自用工投入少于对照田, 处理田可节约一部分无效用工。

表10不同措施落实时效性处理的成本投入情况
2.10 经济性状

表11可以看出, 在产值效益方面, 整体收益较往年降低, 原因是由于2017年采烤期连续降雨, 造成烟田出现不同程度病害, 使烟叶产量及质量受到较大影响。但从数据看, 处理田在产量、均价、上等烟及产值方面略好于对照。

表11措施落实时效性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2.11 原烟外观质量

中部烟叶(C3F)外观质量比对表明, 在成熟度、油分、组织结构、身份方面, 处理田、对照田、验证田表现基本一致, 差异不明显(表12)。

表12措施落实时效性对中部烟叶(C3F) 外观质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该项目研究表明, 田间管理措施对生物学产量有重要影响。要想保证生物学产量, 水分管理是关键, 合理施肥是基础, 做到水肥耦合, 保证烟株正常发育所需水肥, 并在最佳时效内落实好配套技术

措施, 才能保证烟株的合理长相、有效叶数、生物学产量和烟叶的有效产量[4, 5]

从试验情况看, 在保证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 烟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是保证烟叶有效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实践中, 要重点抓好采收环节, 做好采前培训及采中监督, 杜绝采收过生、过熟等人为产生无效烟叶的现象, 做到生不采熟不漏。各项技术措施在最佳时限内得到落实, 可以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从而减少技术落实不到位而重复实施产生的无效用工, 节约用工成本, 相对增加烟农收入。

烟叶有效产量的提升与相关配套技术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每个生产环节, 按要求在最佳时限内将配套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是决定烟叶有效产量的关键因素。今后烟叶生产中, 应注重引导烟农按时效性落实各项生产措施, 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烟叶农场, 要划分作业班组, 各班组同时作业, 在最短时限内将措施落实到位, 才能保证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和实施效果, 确保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烟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宋乃义, 许春海, 徐志忠, . 优质烤烟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1 (5): 186. [本文引用:1]
[2] 杨宇虹, 冯柱安, 吴子云. 土壤不同养分因子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 1999 (5): 36-38. [本文引用:1]
[3] 王丰, 丁伟, 冯勇刚, . 烤烟优质适产理想株型探讨[J]. 种子, 2007, 26(5): 84-87. [本文引用:1]
[4] 肖吉中, 江锡瑜, 黄立栋, . 烤烟叶片重量与质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烟草科技, 1995, 48(2): 1-6. [本文引用:1]
[5] 晋艳, 杨宇虹, 黟玉琪, . 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17(增刊1): 267-27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