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初报
翁颖1, 许映君2, 崔萌萌2, 秦方锦3, 王绮慧1
1.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 慈溪 315300
2.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慈溪 315300
3.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00

作者简介:翁颖(1980—),女,浙江慈溪人,农艺师,学士,从事土壤肥料与环境保护工作,E-mail:23447729@qq.com

摘要

2017年在慈溪市开展菜用大豆不同施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以配方施肥及其减量10%处理对菜用大豆增产显著,相较CK,分别增产39.6%和33.5%,同时,可显著提高菜用大豆籽粒品质,提高二粒荚以上比例,分别增加18.2和18.8百分点,整体提升菜用大豆产品品质,可明显增加农户收益,667 m2收益分别增加469.8元和487.0元。当地常规施肥量偏高,以减量10%为宜。整体来看,本试验各处理条件下,土壤中磷素有盈余甚至过量,但土壤中氮素和钾素亏缺,建议在菜用大豆生长后期追施氮肥和钾肥,适当减少磷肥投入量,以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

关键词: 大豆; 肥料; 产量; 性状; 土壤养分; 经济收益
中图分类号:S50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12-2295-03

菜用大豆是慈溪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蔬菜品种, 作为该市的主要创汇蔬菜之一, 种植面积较大。为更好地探索菜用大豆的施肥方式, 特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比试验, 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性状、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及农民经济收益等方面的影响, 以期为慈溪菜用大豆高产经济合理施肥、化肥减量控害、农民节本增效等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块

试验于2017年3— 7月在慈溪市长河沧田蔬菜农场进行。试验前pH值7.44, 全氮1.01 g· kg-1, 有效磷20.84 mg· kg-1, 速效钾151 mg· kg-1, 盐分0.60 g· kg-1。供试土壤为灰潮土, 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偏低, 有效磷含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速效钾含量丰富。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CK, 无肥对照; C1, 常规施肥, 667 m2施用54%复合肥(N 18%, P2O5 18%, K2O 18%)50 kg, C2, 较常规施肥减量10%, 667 m2施用54%复合肥45 kg; C3, 较常规施肥减量30%, 667 m2施用54%复合肥35 kg; P1, 配方施肥, 667 m2施用36%复合肥(N 14%, P2O5 10%, K2O 12%)75 kg; P2, 配方施肥减量10%, 667 m2施用36%复合肥67.5 kg。每个处理重复3次, 共18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面积19.8 m2。试验地灌排良好, 小区周围设保护行, 前作绿花菜。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在菜用大豆成熟期, 于每个处理分别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考种, 记录各项性状特征。每小区实际测产, 折算产量。调查肥料、人工及作物收购价格等, 计算农户投入种植成本及获得的经济收益。

植株样品取回后, 分别测定籽粒、茎叶的鲜、干重。干样磨细后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 然后分别以扩散法测定氮含量, 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 火焰光度计法测定钾含量。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利用DPS 9.0.5及Excel 2010进行整理与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

表1可以看出, P1处理的菜用大豆产量最高, P2次之。相较于CK, P1和P2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菜用大豆的产量, 分别较CK增产39.6%和33.5%, 说明配方施肥对菜用大豆增产效果明显。C1~C3处理的菜用大豆产量无极显著差异, 说明在试验条件下, 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减量可满足作物正常生长, 不会造成减产, 且能有效降低肥料用量, 防止因肥料过量施用而对农田环境造成危害。

表1 各处理菜用大豆植株性状及产量
2.2 各处理对菜用大豆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从株高来看, P1处理极显著高于CK、C1、C2、C3处理, P2处理极显著高于C2、C3处理(表1)。从分枝数来看, P2处理显著高于CK和C1处理, 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叶长、叶宽来看, 均表现为P1处理极显著高于CK。从一粒荚比例来看, 以CK最高, 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1极显著高于C2处理, C2处理的一粒荚比例最低, 极显著低于除P2外的其他处理。从二粒荚及以上比例来看, C2、P1、P2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瘪粒比例看, P1处理最低, 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每荚粒数是反映菜用大豆产量和商品价格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本试验中, P1、P2处理的菜用大豆二粒荚及以上比例高, 且瘪粒比例低, 说明配方施肥(P1)及其减量处理(P2)能显著改善菜用大豆商品性状, 提高品质。

对比常规施肥及其减量处理(C1~C3):一粒荚比例C1> C3> C2, 二粒荚及以上比例C2> C3> C1, 瘪粒比例C1> C3> C2, 结合产量数据来看, 该田块常规施肥用量偏高, 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有助于提升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 但减肥过量会对产量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2.3 各处理的肥料偏生产力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肥后单位面积所获得的作物产量与化肥投入量的比, 单位为kg· kg-1, 其中, 化肥投入量以纯养分量计算。计算各处理的PFP(以总养分计), 从低到高依次为C1(27.3)< P1(33.3)< C2(33.7)< P2(35.4)< C3(37.0), C1处理的最低, 结合田块自身土壤肥力特性, 说明该处理的肥料施用不够科学合理, 肥料施用量偏高, 应减量。

2.4 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土壤养分平衡是指养分作物消耗量和施肥投入之间的平衡, 可反映当季农田养分的收支平衡状况。当作物带出养分量大于施肥量时, 说明施肥量不足, 耕地养分亏缺; 而当作物带出养分量低于施肥量时, 说明施肥量大, 耕地养分有盈余。以盈亏量和实际平衡盈亏率表征土壤养分平衡。具体地:盈亏量是指肥料养分的投入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之差, 实际平衡盈亏率是指养分投入支出之差与养分支出的百分比例。

2.4.1 氮素

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菜用大豆氮素都出现亏缺, 以CK亏缺最高, 667 m2亏缺量达到12.17 kg。究其原因, 是由于菜用大豆生育期内吸氮量高, 且该试验后期各处理无追肥施用, 加之试验田块本身全氮及有机质含量偏低, 导致试验中投入的氮素不能满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在本试验条件下, 建议在菜用大豆生长过程中, 适时追施适量氮肥, 以保持土壤氮素(N)平衡。本试验中, P1、P2处理的氮素亏缺量亦较多, 较常规施肥并无优势体现, 这可能是由于施用配方肥后菜用大豆单产达到较高水平, 因而作物吸收带走的氮素也较多, 由此出现较大亏缺。

表2 各处理的氮素(N)平衡

2.4.2 磷素

表3可以看出, 除CK外, 其余5个处理磷素均有盈余, 667 m2盈余量在1.46~4.98 kg, 以C1处理磷素盈余量最高。根据鲁如坤等[1]的研究, 当作物增产率为10%~25%时, 因磷肥利用率低, 对当季作物来说需要保持足够的磷浓度, 磷平衡应有适当盈余(在20%以下); 当作物增产率大于25%时, 磷平衡可以有20%或略高的盈余。结合菜用大豆增产情况可以判断, 只有P2处理的磷素盈余率在适宜范围, C1、C2、C3、P1处理中磷素均过量, 其中, C1处理磷素盈亏率达123.94%, 表明常规施肥磷素严重过量, 可能会因流失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对此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

表3 各处理的磷素(P2O5)平衡

2.4.3 钾素

表4可以看出, 各处理均出现较大的钾素亏损, 667 m2亏损量在8.88~13.13 kg, 盈亏率在-49.65%~-100%。除C1外, 其余5个处理的钾素盈亏率均达到-50%以上。陆宏[2]的研究表明, 钾肥施用能促进氮、磷的吸收及光合产物的转移, 施钾是菜用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一环。在试验田块速效钾含量丰富的情况下, 由于作物吸钾量高, 土壤中钾素仍出现亏损,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 菜用大豆生长后期仍须追施适量的钾肥。除肥料施用外, 可同时考虑菜用大豆秸秆还田对保持农田钾素平衡的重要性。

表4 各处理的钾素(K2O)平衡
2.5 各处理的经济收益

表5可以看出, 单位面积(667 m2)收益表现为P2> P1> C2> C1> C3> CK。相较CK, P1和P2处理667 m2收益分别增加469.8元和487.0元。各处理的用肥成本(肥料成本以市面零售价计算)以P1和P2处理较高, 但由于P1和P2处理的菜用大豆增产明显, 因此在收购价、人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农户最终收益较高,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表5 各处理667 m2的种植成本及经济收益
3 小结

本研究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以配方施肥及其减量处理对菜用大豆增产显著, 可显著提高菜用大豆籽粒品质, 提升收益。当地常规施肥量偏高, 以减量10%为宜。整体来看, 本试验各处理条件下, 土壤中磷素有盈余甚至过量, 因此在施肥时应减少磷肥用量, 磷肥可作为基肥一次性畦中沟施; 但土壤中氮素和钾素亏缺, 建议在菜用大豆生长后期追施氮肥和钾肥, 以保持当季土壤中氮素、钾素养分平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鲁如坤, 刘鸿翔, 闻大中, .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Ⅳ. 农田养分平衡的评价方法和原则[J]. 土壤通报, 1996, 27(6): 241-242. [本文引用:1]
[2] 陆宏. 慈溪市耕地地力评价与作物配方施肥[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