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耐高pH值菌株的筛选
张军
慈溪市庵东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浙江 宁波 315327

作者简介:张军(1980—),湖北武汉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38047102@qq.com

摘要

将不同来源的8个黑木耳菌株在自然pH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丝的生长速度、生长形态和菌落边缘的整齐度等,再结合菌株的生长状态和菌株的不同来源筛选出4个菌株,分别是A1、A2、A5和A7。将其置于9个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上培养,综合比较日平均生长速度,筛选出在高pH环境下生长较快、长势较旺、抗杂菌能力强的目标菌株A7。还就Vc是否影响黑木耳的耐高pH性质进行对比试验。以A2为研究对象,在4个不同pH环境下对比研究发现,Vc对菌株的耐高pH有一定的作用,对其在强碱性环境下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黑木耳菌株; pH值; Vc; 耐性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12-2307-03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一种自然生长或人工栽培在各种朽木上的真菌, 有极高的营养价值[1], 是传统的出口商品[2]。黑木耳不仅可以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还可以防癌。黑木耳还有丰富的植物胶质和纤维素, 具有减肥、治便秘和清胃涤肠等功效; 黑木耳还含有发酵素、植物碱和多种矿物质, 能促进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各腺体的分泌, 有协助催化结石的作用。还因含高达185 mg· 100 g-1的Fe而成为天然的补血食品[1]。黑木耳是一种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的食用菌, 最适的pH在5.0~6.5[3], 从而造成许多酸适应性杂菌对其生产过程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 最终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因此, 研究耐高pH的黑木耳菌株是减轻或避免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从8个菌株在不同pH环境下进行培养, 最后筛选出长势旺、抗杂菌能力强、菌丝健壮的耐高pH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供试菌株有单片2号(单片、段木分离)、RF82(耳木分离)、139(段木分离)、RF145(耳木分离)、RF176(耳片组织分离)、916、8808(袋料)和K3(袋料、段木分离), 依次编号为A1~A8, 其中A1、A3、A6、A7及A8由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场提供, A2、A4和A5由陕西省宁强县真菌研究所提供。

1.1.2 麸皮培养基

每1 000 mL培养基由麸皮150 g、琼脂20 g、葡萄糖20 g、VB11片、Vc2片配制而成, 还有浓度2 mol· L-1的NaOH和HCl溶液以调节溶液的pH值。

1.2 方法

1.2.1 菌株的初步筛选

先将8个菌株的菌种活化, 按1.1.2中的材料(不用NaOH和HCl)配制自然状态的麸皮培养基, 在121.3 ℃下高温高压灭菌25 min, 倒入平板, 分别将8个菌株接入直径约0.5 cm的菌块, 每处理设4个重复, 置于25 ℃下恒温箱中培养, 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生长状况并作记录。

1.2.2 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上耐高pH值菌株的筛选

按1.1.2中的材料配制麸皮培养基, 在121.3 ℃下高温高压灭菌,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2 mol· L-1的NaOH和HCl溶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梯度为4、5、6(CK)、7、8、9、10、11和12等9个值, 然后将培养基倒入平板, 接入1.2.1方法中所筛选的几个菌株, 每处理重复4个, 于25 ℃恒温箱中培养, 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各菌株的生长情况。

1.2.3 Vc对菌株耐碱性的影响

在进行耐高pH值的菌株筛选的同时, 挑选其中1个菌株作Vc对其耐碱性的影响试验。本试验选择的是A2(RF82)号菌株。配制培养基的方法如1.1.2(不加Vc), 设培养基pH值梯度为6(CK)、7、8、9和10, 接种, 每处理重复4个, 25 ℃恒温箱中培养, 每天定时对比观察并记录菌株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pH值环境下菌株初步筛选

各菌株在自然培养基上接种1 d后均可萌发, 但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由表1可知, A1、A2、A4和A7菌丝生长得很快, 菌落直径也很大; 但A1的菌丝相对较薄, A2、A4和A7则很浓厚, 长势很旺, 菌丝健壮、洁白, 且A7表现出很强的抗菌能力; A3、A5长势均一般, 但A5的菌落边缘比A3整齐, 速度也稍快; A8虽然长速不是很快, 但菌丝很浓密、也很健壮。根据各菌株的综合生长情况, 结合其不同来源, 筛选出A1、A2、A5和A7等4个菌株作为耐高pH值筛选试验菌株。

表1 黑木耳菌株在自然pH值的麸皮培养基上生长状态
2.2 耐高pH菌株的筛选

不同pH值环境下菌丝的生长速度、萌发时间和长满培养皿的时间都可以用来衡量该菌株对该生长环境的适应程度。各菌株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和对高pH值环境的适应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pH值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各菌株在pH值为4时还能萌发生长, 在pH为11时各菌株几乎不能萌发, 而A7不仅可以萌发, 还稍扩散生长。其中A1在pH为6和8时速度最快, 也较均匀; 但在高pH值环境下, 如pH值为9和10时生长虽较快(日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988和30.798 mm), 但菌丝很薄, 不健壮, 抗杂菌能力不强。A2在各pH值环境下生长情况均较A1好, 其生长最快是在pH值为8的环境中, 日平均生长速度达65.366 mm, 比在自然pH值(pH值6)和pH值 7下的速度快2 mm左右; 在高pH值环境(pH值9和pH值 10)下, A2的菌丝长势较旺(日平均长速分别为55.851和36.304 mm), 且菌丝浓厚、洁白, 表现出较强的抗杂菌能力。A5在自然pH值环境下菌丝生长最快, 此后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 在pH 9和pH 10下生长较快(日均长速分别是48.742和31.850 mm), 但不均匀, 有些菌丝成块状, 且菌落边缘不整齐。A7的总体长速和均匀度较前三者好, 其最适pH也是7, 但在高pH值环境下生长速度较前三者均快(pH值 9和pH值10日均生长速度分别为58.042和41.387 mm), 且菌丝均匀一致、健壮、洁白、抗菌力强; 在pH值11时菌丝还能萌发和稍微生长, 郭砚翠等[4]的试验结果表明有较明显的差异, 但在该试验中与其他三者差异显著, 最终选出A7号(8808)菌株为目标菌株。

2.3 Vc对黑木耳菌株耐碱性的影响

Vc在黑木耳菌丝培养过程中为菌丝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有效地促进了菌丝生长, 对其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产生重要且明显的影响。由表2可知, 添加Vc的对照组无论是生长速度、长势, 还是菌丝的浓密程度均比试验组强。由图2可知, 在偏中性pH值环境下, 菌丝在含Vc培养基上的总体生长状态比试验组好, 在偏碱环境下则表现出生长速度较快, 在其他方面则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 培养基中所含的Vc不仅对黑木耳菌丝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营养, 对其耐碱性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表2 不同pH值下Vc对木耳菌丝生长状况的影响

图2 不同pH值下Vc对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3 讨论

A7号菌株的菌丝在pH值高达10时能健壮、旺盛地生长; 在pH值为11时也能微弱生长, 这是其他几个菌株所不及的, 故筛选出8808号为该试验的目标菌株。

在黑木耳的栽培生产过程中, 有许多杂菌是酸适应性的, 如木霉菌、青霉菌等[7, 8, 9, 10, 11, 12]。故耐高pH值的菌株的筛选有利于抵抗这些酸性杂菌的作用, 将危害降至最低水平。但由于条件限制, 未能筛选更多的耐高pH值菌株用于栽培生产, 这也是以后在相关研究中要着重提高和投入的地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方磊平. 黑木耳: 防病保健功效多[J]. 养生大世界, 2003(6): 34-35. [本文引用:2]
[2] 姚占芳, 吴云汉. 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2): 185-192. [本文引用:1]
[3] 何佳, 赵启美. 常见杂菌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J]. 食用菌, 1999(4): 32-33. [本文引用:1]
[4] 郭砚翠, 刘凤春. 黑木耳8808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 1993, 3(6): 31-33. [本文引用:1]
[5] 陈艳秋, 董梅, 冉丽萍. 黑木耳病虫杂菌及其防治[J]. 北方园艺, 2003(3): 76-78. [本文引用:1]
[6] 杜敏.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J]. 农村实用科技, 2000(8): 11. [本文引用:1]
[7] 郑建秋, 师迎春, 张芸. 食用菌主要竞争性杂菌的识别与防治[J]. 北京农业, 2000(10): 25. [本文引用:1]
[8] 史建荣, 王裕中, 沈素文, . pH值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1999(3): 47-49. [本文引用:1]
[9] 黄俊轩, 周敏刚, 郑东虎. 马铃薯汁浓度和pH值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2, 9(2): 26-29. [本文引用:1]
[10] 肖锋, 王得贤, 杨冬梅. 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00, 19(5): 13-15. [本文引用:1]
[11] 唐英腊, 向伟勇, 吕涛. 培养基pH值对姬菇菌丝体增殖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00(3): 37-38. [本文引用:1]
[12] 赵桂云, 崔巍. 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合pH值和温度的测定[J]. 中国食用菌, 2002, 21(5): 18-1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