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粳稻绍粳3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赵鹏珂, 谢迪, 黄海根
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作者简介:赵鹏珂(1983—),男,农艺师,博士,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工作,E-mail:26179318@qq.com

摘要

绍粳31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常规连作晚粳稻品种(浙审稻2014018),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秀水63增产 5% 以上,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米质与对照秀水63相仿,适宜在浙江及相似长江中下游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连作晚稻; 绍粳31;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2-0210-02

粳米以其口感好、饭味香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南方市场的份额,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消费市场对粳米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及耕地面积不可逆转地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 发展连作晚粳稻是应对稻米需求不断增加的有效途径。当前绍兴地区晚粳稻品种的产量和稻瘟病抗性均较低[1], 晚粳稻生产要达到在保证安全成熟的条件下, 进一步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抗性、增加综合效益的目标, 通过育种手段增加品种的安全性和生产潜力是根本途径。

绍粳31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晚稻育种组选育的常规连作晚粳稻品种, 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秀水63增产5%以上, 生育期适中, 中抗稻瘟病, 米质与对照秀水63相仿, 适宜在浙江及相似长江中下游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

1 选育过程

2004年秋以嘉03-23为母本、R03-109为父本配组杂交, 当年冬去海南陵水种植F1; 2005年秋在绍兴集团直播F2, 选收单穗14个, 优良单株9个; 2006年春在海南陵水选收F4单株16个; 2006年秋在绍兴选收F5优良单株9个; 2007年春在海南陵水选收F6单株6个; 2007年秋在绍兴选择1优良株系混收, 于2008年秋编号G08-31在绍兴鉴定测产; 2009参加浙江省水稻联合品种比较双季连作组试验, 同时, 以F8-48号株系定型去海南繁育, 并继续选择单株加代。2010— 2011年参加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双季组试验。2013年参加浙江省水稻双季连作组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4018), 定名为绍粳31。

2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浙江省水稻联合品种比较双季连作组试验, 平均产量 7.820 t· 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 8.97%, 达极显著水平。

2010年参加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双季组试验平均产量7.452 t· 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7.0%, 达显著水平, 增产点75%; 2011年续试, 平均产量8.838 t· 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8.3%, 达极显著水平, 增产点100%。2年平均产量8.145 t· hm-2, 比对照增产7.7%。

2013年参加浙江省水稻双季连作组生产试验, 产量8.535 t· hm-2, 比秀水63增产3.5%。

3 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

绍粳31 2010— 2011年参加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双季组试验平均全生育期145.0 d, 比对照秀水63长1.2 d。

3.2 农艺性状

绍粳31植株较矮, 半矮生株型, 剑叶较短直立、叶姿挺拔, 叶色稍深, 群体较整齐, 分蘖力中等; 密穗型, 着粒紧密, 谷粒圆形, 谷色黄亮, 颖尖无色无芒, 落粒性中等; 抗倒性好, 感光性强, 秧龄弹性较好, 后期熟性较好。作双季连作种植时, 有效穗322.5万· hm-2, 成穗率76.4%, 株高95.9 cm, 穗长15.2 cm, 每穗总粒数118.1粒, 实粒数103.2粒, 结实率87.5%, 千粒重26.2 g(表1)。

表1 晚粳稻绍粳31参加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双季组试验的经济性状表现
3.3 抗性

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2010— 2011年水稻抗性鉴定, 绍粳31中抗稻瘟病, 其中平均叶瘟1.4级, 穗瘟5级, 穗瘟损失率5.7%, 综合指数为3.5(表2); 白叶枯病4级; 褐稻虱9级。

表2 晚粳稻绍粳31抗病性表现
3.4 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0— 2011年检测, 绍粳31平均整精米率70.8%, 长宽比1.8, 垩白粒率47%, 垩白度8.1%, 透明度2级, 胶稠度71 mm, 直链淀粉含量17.3%, 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表3)。

表3 晚粳稻绍粳31稻米品质表现
4 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育壮秧

作连晚栽培6月25日左右播种, 播种量600 kg· hm-2, 本田用种量52.5~60 kg· hm-2。秧田底肥施45%复合肥150~225 kg· hm-2, 小苗期看苗追肥, 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 插秧前3 d施尿素75 kg· hm-2作起身肥。

4.2 合理密植保穗数

绍粳31作双季连作栽培时, 一般种植行株距为18.2 cm× 13.3 cm, 种足落田苗135万~180万· hm-2, 力争有效穗达到315万~345万· hm-2

4.3 肥水管理促早发

大田氮肥用量折纯氮为225 kg· hm-2, 宜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用量, 钾肥可用氯化钾150 kg· hm-2。该品种耐氮肥性较好, 前期可适当重施促早发, 氮肥要集中在8月20前全部施完。

田间灌水宜浅不宜深, 分蘖前期自然落干; 分蘖后期, 搁田宜轻不宜重, 孕穗至扬花期保持浅水灌溉; 生育后期, 干干湿湿, 延长根系活力。

4.4 病虫防治争高产

播种前用402等农药进行种子消毒防恶苗病, 秧田期应加强对白叶枯病的预防, 大田前中期主要抓好迁飞螟虫等病虫害防治; 绍粳31稻穗着粒密, 后期要注意灰稻虱和蚜虫的防治。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赵鹏珂, 王志祥, 孙惠友, . 晚粳稻绍粳3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2): 137-13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