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发展林下中药材的现状与思考
陈军华, 王银燕, 吴剑锋, 齐川*
丽水市农业局,浙江 丽水 323000
齐 川(1987—),男,安徽定远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中药材技术研究推广工作,E-mail:365333354@qq.com

作者简介:陈军华(1978—),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从事中药材技术研究推广工作,E-mail:cjhua1111@163.com

摘要

丽水市林下中药材面积807.5 hm2,保持增长势头,主要有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覆盆子、青钱柳、食凉茶等品种,具有道地性,产业组织化程度较高。丽水市发展林下中药材存在的问题有政策支持力度偏小、实施主体实力不强、配套服务相对滞后等;有利因素有迎来最好发展机遇、具备最好立地条件、产业氛围初步形成。文章提出了以培育新产业的要求谋划政策支持体系,以建设大药园的定位确立发展重点领域,以产业大融合的理念研究开发标准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 丽水市; 中药材; 有利因素; 培育新产业
中图分类号:S56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2-0275-04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 九山半水半分田, 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森林覆盖率80.8%, Ⅲ 级以上的地表水质占98.9%, 平均湿度77.4%, 3 573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怀抱, 是中国生态第一市。境内野生药材蕴藏量大, 共有中药材资源2 478种, 被誉为浙西南的“ 天然药园” 和“ 华东药用植物宝库” 。2010年丽水市政府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2011年成立丽水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快速促进产业集聚, 2011年中药材产值1.47亿元, 2016年中药材产值4.04亿元。2017年8月, 丽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生产。为此, 我们围绕林下中药材种植(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开展课题调研, 结合丽水资源优势, 初步确定以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林下中药材主导品种; 覆盆子(Rubus idaeus)、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食凉茶(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Hu)为山地中药材主导品种。遵循自然生长法, 生产高品质林下中药材, 培育农业产业中的新“ 引擎” , 建成丽水林下大药园, 将丽水打造为“ 中医药旅游养生” 大市。

1 林下中药材的现状
1.1 保持增长势头, 发展空间大

林下中药材包括两方面, 一是已成林的毛竹、锥粟、杉木、松木等林下套种中药材, 二是在新开垦土地、荒山种植后又可成为药材林的中药材。两项总面积807.5 hm2。预计投产后, 每667 m2产值万元以上, 产值高的如铁皮石斛、三叶青等可达10万余元。中药材每年新增面积340 hm2以上, 主要以黄精、覆盆子、三叶青为主, 占70%以上。丽水市林地资源丰富, 基本处于未开发或零星开发状态, 林下闲置空间严重浪费, 新开垦土地与荒山也得不到全面利用。据不完全统计, 适宜发展的林下及山地资源总面积超过10万hm2, 加快中药材林下规模化种植, 可以有效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1.2 优势品种突出, 具有道地性

林下中药材以多年生品种为主, 如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覆盆子、青钱柳、食凉茶。喜阴中药材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适宜在林下种植; 覆盆子、青钱柳、食凉茶等在山地种植, 成为中药材林。这些品种在山区野外广泛分布, 质量良好, 在市场上受到经销商和中药饮片厂认可, 行业内专家、学者也都较为肯定“ 丽” 字的这几个品种药材, 是丽水市的道地药材。林下中药材种植总面积348.5 hm2, 其中, 三叶青种植面积98.6 hm2, 铁皮石斛附树仿野生栽培26.3 hm2, 黄精种植面积150.7 hm2, 重楼(七叶一枝花)种植面积10.4 hm2, 玉竹种植面积29.7 hm2; 其他林下套种药材31.7 hm2, 主要为油茶套种百合/太子参等。山地种植中药材面积459 hm2, 这些药材本身即可成林或在其下方可套种其他农作物和中药材; 其中, 覆盆子种植面积292.8 hm2, 青钱柳种植面积131.3 hm2, 食凉茶种植面积34.7 hm2

1.3 组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中药材行业价格波动大, 且生产技术有其特殊性, 一般农户无法抵抗产业的高风险, 生产技术也难以跟上。初步统计, 目前丽水市从事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共有140家; 其中, 个体农户23个, 仅占16.4%; 家庭农场27家, 合作社75家, 公司15家, 占83.6%。3.33 hm2以上115家, 占82.1%; 3.33 hm2以下25家, 占17.9%。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45%左右, 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其他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25%左右。从事林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占76.3%, 高中以下占23.7%; 在知识基础上占有一定优势, 容易接受新知识, 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强, 对行业的预判比一般农民精准。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支持力度偏小

2.1.1 财政投入偏少

政府财政资金用于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相当有限、扶持力度偏小, 缺少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例如丽水市生态精品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原盘子每年50万元, 但按财政要求, 每年减少10%, 2017年扶持资金减少至45万元。这些资金由于扶持对象繁多, 扶持林下中药材产业每年仅有5万~10万元。市县林业部门暂时没有对木本药材和林下中药材产业设立专项资金, 各县(市、区)对林下中药材基本不予扶持, 主要扶持来源于上级支持和零星项目支撑为主, 包括科技项目、林业产业提升项目等。

2.1.2 尚未形成合力

农业部门作为草本中药材种植主管部门, 木本中药材归口林业部门; 进入中药材公司和中药饮片厂后, 作为药材属市场监督管理局药监部门管辖; 进入使用终端可作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食品、兽药, 又分属经信、卫计委、医院等部门管辖。各部门要求的标准不尽相同, 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 缺少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

2.1.3 三产融合不密

加工技术初级, 高新产品缺乏, 产业链关联度低, 高附加值产业链尚未形成, 产业化程度不高。依托中药材特别是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农家乐民宿项目很少, 农旅融合的产业延伸不够。中药材产品开发受限制, 如三叶青没有列入药典,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则有收录, 这类品种作为食品、保健品、药品开发存在较大难度。

2.2 实施主体实力不强

经调查分析, 丽水市中药材主体实力偏小, 至今没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特别是从事林下中药材生产的主体, 都是近几年刚发展的企业, 大多是本地大户, 实力稍欠。百亩以上的企业仅28家, 其中, 三叶青5家, 黄精3家, 铁皮石斛2家, 覆盆子12家, 青钱柳4家, 食凉茶2家。且大部分企业仅为一产, 都是以提供中药原材料或初级农产品为主, 产品附加值不高, 如铁皮石斛鲜条、青钱柳茶等。这些主体在投资种植林下中药材时, 没有作充分准备, 在市场行情走俏时盲目投资, 技术准备不到位, 生产管理跟不上, 不注重企业文化积累, 对产品研发、创新方面投入不足, 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难度, 很多中药材种植企业创办不久改为种植其他农作物。

2.3 配套服务相对滞后

2.3.1 优质种苗供不上

林下中药材近两年发展速度较快, 面积增长明显, 如丽水市黄精已达170.77 hm2, 林下176.67 hm2; 覆盆子293.00 hm2; 三叶青129.87 hm2, 林下98.60 hm2。种植面积增长过快导致种苗需求旺盛, 优质种苗供不应求, 大部分都是野生采集的种苗, 品种杂, 丰产性差, 技术熟化不到位。经选育品种性状好、丰产、抗病性高的品种非常稀少, 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1]

2.3.2 销售渠道不稳定

丽水市中药材没有专业的种子种苗市场, 也没有大型的产地交易市场, 中药材流通大都以零散的收购方式销往外地, 由于途中费用及中介转手过多, 造成销售成本增加, 影响了药农增收[2]。乡镇一级基本没有中药材购销网点以及规范的仓储设施, 大多药农只能是等收购商上门现收现卖, 经济效益低。同时, 药农对中药材市场行情把握不足, 往往在药材高价、种苗贵的时候选择进入种植, 难以取得良好效益。

2.3.3 技术体系待健全

丽水市虽有专业的科研院所和教学单位, 但对刚起步的林下中药材的技术需求研究还有不足, 难以支撑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如中药材在林地的适应性研究、林下中药材的熟化栽培技术、野生中药材变家种的技术整理研究、不同光照对林地中药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且林地中药材以多年生为主, 目前大多是刚种植1~2年的, 产量对比研究的成果还未形成, 不具有说服力。

3 林下中药材的有利因素
3.1 迎来最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 中医药发展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先后发布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 2020)》《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 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等文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医药法》, 为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浙江省委、省政府和丽水市委、市政府, 把林下经济、中药材、林业现代服务业等列入具有潜力前景的林业新兴产业, 提出规模化发展林药等种植业的要求, 给林下中药材产业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3.2 具备最好立地条件

丽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7.8 ℃, 90%以上区域为山地丘陵, 气候垂直特征显著, 气候条件适宜; 水资源丰富, 平均降水量1 598.9 mm, 流域面积1.3万km2。充足的土地、林地资源为林下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丽水市好山好水好空气, 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为林下中药材提供了最佳环境。且位于“ 长三角” 和“ 海西” 连接带, 旅游资源丰富, 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城市, 人文底蕴深厚。还有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 景宁, 畲民用药膳防病治病, 保健强身的主要药材来源于大山, 传统习俗历史悠久, 畲医药养生文化在全国少数民族医药中独树一帜。这有利于林下中药材新型业态的形成。

3.3 产业氛围初步形成

丽水山区地形复杂, 地势高低悬殊,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 种植历史悠久。2016年丽水市中药材种植品种64个, 面积达到1.72万hm2。据统计, 中药材产出面积0.46万hm2, 产量1.52万t, 产值4.04亿元, 面积位于浙江省前列。三叶青、铁皮石斛、黄精、覆盆子、何首乌、皇菊等发展迅速; 其中, 龙泉灵芝、灵芝孢子粉、缙云米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处州白莲、遂昌菊米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 本润覆盆子获国家原生态农产品基地, 丽产药材品牌进一步打响。培育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国镜、康恩贝、众益、方格、维康、益生菌等), 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养生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有望成为浙江省生物医产业发展基地。大规模种植的林下中药材可以直接供给当地生物医药企业, 优质药材优价, 药农、药企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4 发展林下中药材的建议
4.1 以培育新产业的要求谋划政策支持体系

4.1.1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从当前情况看, 林下中药材吸引许多主体从事该产业, 还保持一定热度, 但整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 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从事林下中药材产业的主体做好服务, 提供政策支持, 能起到奠定产业基础、壮大发展信心的作用。亟待政策创新, 建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林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良种筛选培育、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研究推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等奖励补助。

4.1.2 加强政府引导, 促进产业高速发展

设立常设机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 建立产业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部门职责, 强化协调, 形成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林下中药材规模化发展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把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新兴产业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来加以重点关注、培育、扶持。鼓励黄精、三叶青、覆盆子等品种申报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鼓励三叶青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和药品。促进林下中药材新产业。

4.1.3 组织试验研究, 熟化一批关键技术

加强林下中药材生产管理、科研、教育、推广队伍建设, 组织林业科学院、农业科学院、丽水学院等院校, 重点研究林下中药材的适宜品种、优质种苗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利用等, 为林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提升林下中药材的品质, 在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园林的基础上, 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

4.2 以建设大药园的定位确立发展重点领域

4.2.1 筛选主导品种, 打造金名片

中药材品种过多不利于产业集聚, 不利于拳头产品培育。林下中药材立足资源优势, 找准产业定位, 打造道地优势品种, 建设大药园。根据现有基础和中药材自身的环境适应性, 林下中药材重点加快发展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等32个品种; 山地中药材重点发展覆盆子、青钱柳、食凉茶等品种; 山地赏花中药材以皇菊、芍药、栀子等品种为主。

4.2.2 鼓励产品开发, 延长产业链

依托当地生物医药企业和养生企业, 对主打品种进行产品研发, 开发保健品、药品、食品、化妆品、兽药、饮料等产品[3]。促进林下及中药材销售, 如覆盆子, 除药用外, 还可以果用, 覆盆子充分成熟时采摘游, 做膳食, 浸泡酒, 也可以做成果汁, 多途径利用。

4.2.3 传承民族文化, 挖掘畲医药

挖掘收集和推广畲药养生治病经验, 加大宣传和研发力度, 把畲医畲药推广到全国。目前有食凉茶(柳叶蜡梅)、小香勾等11个品种畲药收录于浙江省中药材炮制规范, 进一步整理开发相关品种, 带动民族医药产业。

4.3 以产业大融合的理念研究开发标准模式

4.3.1 中药材种植与自然界的大融合

中药材是特殊行业, 要求质量安全、药品有效、道地性。产业链横跨一、二、三产, 开发产品多种多样。药材好药才好, 不以追求产量为唯一目的, 大力推广仿野生和有机栽培技术, 推进中药材生态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和产地无硫化加工技术, 生产大山中高品质的中药材原材料, 形成“ 丽水山耕” 好药材, 打造中药大市。

4.3.2 中药材产业与旅游界的大融合

林下中药材与休闲农业结合的特色旅游, 让来自大城市里的人感受大山气息, 参与品药膳、赏药花、采药品、做药品等亲身体验活动。在酒店、农家乐、民宿等饮食和住宿的地方, 推出中草药材的菜品、饮料; 建设中药材果园、花园, 供游客采摘、赏花。提高全域旅游养生城市中林下中药材的占有率和分量。

4.3.3 林下中药材与文化的大融合

建设具有林下中药材特色的文化体验、科普基地, 建设治未病、养生等中医药体验馆、疗养基地, 林下中药材主题公园。以丽水市即将打造的华东地区最大药用植物园为基础, 开展科普旅游、保健药膳、中药材资源保护、种苗扩繁、中医药养生研究等交流活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何伯伟. 浙江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8): 1086-1089. [本文引用:1]
[2] 齐川, 吴剑锋, 陈军华, . 丽水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电商化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11): 1785-1787. [本文引用:1]
[3] 马蕾, 徐丹彬, 陈红金, .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现状与对策[J]. 浙江林业科技, 2016, 36(4): 75-8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