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虫剂防治辣椒田烟粉虱的效果试验
赵帅锋1, 洪志慧1, 余红伟1, 柯汉云1, 胡选祥1, 邱志强2
1.建德市植保站,浙江 建德 311600
2.杭州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建德 311600

作者简介:赵帅锋(1983—),男,浙江杭州人,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zhshf200@sina.com

摘要

进行5种杀虫剂对辣椒田烟粉虱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30% 螺虫·噻虫啉悬浮剂450 mL·hm-2、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750 mL·hm-2对烟粉虱有较为明显的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为优秀,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关键词: 杀虫剂; 烟粉虱; 辣椒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2-0296-0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等, 食性杂, 寄主范围非常广泛, 多达 600余种, 并且新的寄主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被称为超级害虫。经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鉴定, 目前浙江省发生的烟粉虱主要为外来入侵生物B型、Q型烟粉虱的混合种群[1]。建德市烟粉虱的发生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07— 2009年部分设施栽培蔬菜如辣椒、番茄、茄子等作物受害严重, 严重田块损失率达 50% 以上。为此, 作者于2009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烟粉虱成虫的田间试验[2]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建德市寿昌镇大塘边村蔬菜基地进行,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肥力均匀,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6.79 g· kg-1, pH值为7.51。常年种植辣椒、茄子、黄瓜和长瓜等蔬菜, 烟粉虱发生严重。受试作物为采风1号小辣椒, 2017年2月21日栽培。前茬作物为青翠苦瓜。试验田间烟粉虱偏重发生。

供试药剂5种, 为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30%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0%烯啶虫胺水剂(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试验设22.4%螺虫乙酯悬浮剂750 mL· hm-2, 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500 g· hm-2, 30%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450 mL· hm-2, 10%烯啶虫胺水剂750 mL· hm-2,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g· hm-2, 以及清水对照(CK)共6个处理。小区面积20 m2, 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于上午8:30施药, 喷水量675 kg· hm-2, 细喷雾。

药效调查, 每小区对角线随机5点取样, 每点调查5片叶子(正反面调查), 药前调查烟粉虱基数, 药后1、3、7 d各调查1次烟粉虱虫量, 并折算成百叶虫量。记录烟粉虱成虫数量。药后1、3、7 d连续观察对辣椒的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表1可以看出, 药后1 d 30%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效较优, 10%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次之,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药后3 d 30%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效优势明显, 前几年大面积推广使用的10%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效已明显下降, 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烟粉虱已基本无效。药后7 d 30%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效果较为稳定, 而10%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个药剂的防效开始有下降趋势,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烟粉虱防效更差。

表1 不同药剂防治烟粉虱的效果
2.2 安全性

药后1、3、7 d目测观察, 各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 均未发现有明显的药害现象。可见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 各参试药剂均对辣椒较安全, 无显性药害发生。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交配的不对称性, 使得外来入侵生物B型、Q型烟粉虱迅速取代了我国本地烟粉虱, 外来入侵生物B型、Q型烟粉虱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瓜、果、蔬菜的重要害虫[3]。试验结果表明, 30% 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450 mL· hm-2、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750 mL· hm-2药剂处理, 对烟粉虱有较为明显的防治效果, 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为优秀, 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可以在生产上应急防治。

然而, 烟粉虱极易对防治药剂产生抗药性。所以, 在生产上一方面要合理轮换使用 30%螺虫· 噻虫啉悬浮剂、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等药剂, 以延缓烟粉虱的抗药性快速上升和保护天敌; 另一方面要协调应用黄板诱杀、防虫网阻隔、天敌自然促增的措施, 多项措施并用, 以提高防治效果, 保障瓜果蔬菜的安全生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纯胄, 吴永汉, 董国坤. 浙南地区B型烟粉虱发生新态势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25(9): 22-23. [本文引用:1]
[2] 吴降星, 郑永利, 刘桂良, . 黄瓜B型、Q型烟粉虱混合种群的防控试验[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3): 22-23. [本文引用:1]
[3] 臧连生, 刘树生, 刘银泉, . B型烟粉虱与浙江非B型烟粉虱的竞争[J]. 生物多样性, 2005, 13(3): 181-18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