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裘一冰1, 叶波1, 陆若辉2,*
1.浙江省农业生态能源办公室, 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陆若辉,高级农艺师,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简介:裘一冰(1987—),男,浙江嵊州人,农艺师,从事农村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E-mail:qiuyibing123@163.com

摘要

浙江省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杜绝露天焚烧为基本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大力推进秸秆“五化”利用,2016年浙江省秸秆年综合利用率达 92%,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占比 12.56%。分析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饲料化; 浙江
中图分类号:S81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2-0331-02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用途十分广泛。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以稻草、麦秆、玉米秆为主, 目前, 浙江对秸秆的利用方法相对简单, 露天焚烧和秸秆还田占据主导地位, 少量用于生产沼气、食用菌和制作饲料等, 综合利用效率不高[1, 2, 3, 4, 5, 6]。鉴于露天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 且污染大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甚至影响交通安全。2014年以来, 浙江省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杜绝露天焚烧为基本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大力推进秸秆“ 五化” 利用, 2016年浙江省秸秆年综合利用率达 92%, 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占比 12.56%。

1 现状

据统计, 2016年浙江省秸秆年可收集量为1 035万t, 年利用量为954万t,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 提前1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2017年达到90%的目标。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130万t, 占比12.56%。从秸秆来源来看, 适合做草食动物饲料的水稻、玉米、薯类和茭白秸秆可收集量分别达602万、78万、51万和39万t, 占秸秆总量的74%以上, 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利用需求来看, 如按浙江省2016年草食动物牛、羊、兔的养殖情况测算, 年秸秆饲料化需求达270万t(表1)。从利用方式来看, 散养户以秸秆鲜食作为生畜的辅料; 规模化养殖场则配套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设施、设备, 将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 根据草食动物养殖营养配方以秸秆青贮饲料为主、当季鲜食为辅。

表1 浙江省2016年草食动物秸秆饲料的需求测算
2 存在的问题
2.1 扶持政策不完善

一是浙江省级财政虽然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中包含了支持秸秆利用的内容, 并将秸秆利用相关机械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但未设立专项资金, 与江苏、安徽、上海等周边省(市)相比扶持力度明显不足, 如2016年江苏省级财政对秸秆综合利用扶持资金达9.6亿元。二是部分市、县(市、区)对秸秆收贮运体系运行虽然出台了补贴政策, 但未设立秸秆利用财政专项, 补助资金不稳定。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技术试验、推广缺乏扶持资金。

2.2 收贮运体系不健全

一是收储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各地秸秆收储体系以利用企业为主建设, 收储点数量偏少, 分布不尽合理; 秸秆堆场用地审批难的现象比较突出, 且不允许在秸秆堆场用地上搭遮雨棚, 秸秆露天堆放损耗大。二是秸秆收储成本高, 据测算秸秆机械捡拾打捆收集成本高达300元· t-1, 人工收集成本更高, 收储组织盈利困难; 秸秆收贮量受收集半径、天气变化、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 波动较大。

2.3 饲料化应用技术待突破

一是现有的饲料化利用技术较单一, 技术研究体系不完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无论是采用包膜还是窖藏的方式, 都会添加一定的糖分和菌种, 以利于发酵; 不同种类秸秆的糖分和菌种添加量随意性较大, 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 对此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二是在秸秆纤维素降解、秸秆全营养混合日粮、秸秆颗粒饲料等秸秆饲料化利用关键性技术尚未取得突破, 技术熟化、集成示范推广力度不足, 秸秆饲料生产、加工环节及喂养家畜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秸秆饲料化的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 鼓励秸秆饲料化利用。一是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扶持环节、补助标准, 利用中央、省级资金重点扶持秸秆饲料化等离田规模化利用项目和收贮运服务体系建设; 市、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生产补助, 按照秸秆收贮加工量和秸秆饲料使用量, 对收贮组织、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贴。二是设立省级秸秆养畜项目, 重点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推广服务, 加快适合浙江省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的推广。三是完善省级有关配套扶持政策, 进一步明确秸秆堆场、加工用地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加快秸秆收贮运体系建设, 保障秸秆饲料供应。一是围绕秸秆离田规模化利用, 科学合理设置收集点, 落实秸秆堆场用地等基础设施配套, 推广秸秆收集打捆、堆垛运送等作业机器换人,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努力降低成本。二是积极培育秸秆收贮专业组织,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 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贮运体系, 强化利益链接机制, 促进种植户、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有效衔接, 保障秸秆离田利用产业链畅通。

加强利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 实现规范化利用。一是借助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这一工作平台, 加强与院校专家、示范养殖企业的沟通联系, 对秸秆饲料化利用关键性技术联合研究攻关,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大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扶持秸秆饲料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逐步实现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 积极培育秸秆饲料龙头企业, 制定与不同秸秆原料、利用相匹配的秸秆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提高秸秆饲料品质,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经济效益。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杨瑗嘉, 张婷. 我国秸秆的利用现状及应用技术[J]. 上海蔬菜, 2017(3): 54-55. [本文引用:1]
[2] 刘瑞伟.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09, 29(1): 7-9. [本文引用:1]
[3] 周良. 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32): 15853-15855. [本文引用:1]
[4] 彭珍凤, 陈杏华, 查跃华. 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装备技术, 2009, 35(2): 11-13. [本文引用:1]
[5] 胡小然, 邹积荣, 李海滨. 关于秸秆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 中国畜禽种业, 2014(1): 14-15. [本文引用:1]
[6] 王璐, 肖健.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15): 167-16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