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弘烨(1992—),男,江苏南京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学地景规划与景观设计,E-mail:646605627@qq.com。
以新疆盐湖景区为例,系统研究景观生态修复的方法。对盐湖景区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景区内土壤含盐碱性较强,有季节性的大风气候,加上长时间的无人管理,造成景观生态环境较差。依据景观修复理论的方法和原则对景区进行景观生态修复,最终可实现景区景观生态的恢复。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景观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 重视追求美观性、功能性, 一味地迎合需求的景观较多, 从而忽视了景观生态性, 造成许多景观资源被破坏。如何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 修复人为或自然破坏的园林景观是现在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疆盐湖景区在2017年进行第二轮旅游开发, 作为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特色盐湖类旅游资源, 盐湖景区的再开发不仅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能够起到保护盐湖自然环境, 传播盐湖文化的作用。景区再开发需要重新规划, 打造全新的景观环境。景区地处达坂城风区, 盐湖岸旁, 自然环境不利于植物景观营造, 因此改善景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保护天然植被、治理土壤盐碱性, 为新疆盐湖景区旅游再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已刻不容缓。
盐湖位于柴窝堡盆地东部, 地理坐标为88° 1'00″~88° 13'16″E, 43° 21'14″~43° 29'8″N。盐湖西面30 km处是柴窝堡湖, 东面20 km处是达坂城。盐湖区位条件优越, 西距乌鲁木齐市72 km, 东距吐鲁番110 km, 有兰新铁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和312国道从盐湖区穿过, 兰新铁路在盐湖设有停靠站, 高等级公路在这里有出入口, 为盐湖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010年达坂城区总人口6.3万人, 以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为主,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2.8%。2016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 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亿元, 增长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 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394元, 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169元, 增长9.3%。盐湖景区内有国家二级企业盐湖化工总厂, 下设盐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 并在盐湖内提取生产水硝、盐制品[1]。
新疆盐湖景区位于柴窝堡盆地, 盐湖北岸,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堑式断陷, 在长期继承性条件下堆积相当厚的中新生代含水量盐地层, 给盐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盐类物质。该景区北面为天山东部最高峰博格达峰, 海拔5 445 m, 有常年积雪和冰川分布, 南缘为荒漠草原, 景色奇丽壮观。
盐湖沿岸主要植被类型有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和多汁盐柴类荒漠植物, 如小獐毛、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梭梭树、苔草、胡杨等[2]。人工种植的植物种类有新疆杨、旱柳、小叶白蜡、大叶白蜡、沙棘、白榆、圆冠榆等。
盐湖景区常年气候干旱, 年平均气温6.9 ℃, 年降水量70.5 mm, 年蒸发量2 648 mm, 相对湿度38%; 夏季降雨最为集中, 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冬季降水不到全年降水量的5%。冰冻期5个月, 年平均降(积)雪150 d, 最大积雪深度30~40 cm; 年日照数2 500~2 600 h, 9— 10月日照百分率达75%以上, 对长日照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多刮西北风, 最大风力10级, 最大风速30 m· s-1, 其中, 春夏交际的4— 6月和冬季的11月至次年1月为一年中风量最大的2个时期[3]。整体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盐湖景区属于达坂城流域平原区, 降水量总体较小。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博格达山系的柳树沟、白杨沟和黑沟等水系, 年径流总量为1.9亿m3, 水出山口不远即渗漏殆尽, 转为潜流, 在盐湖四周以泉水形式涌出, 汇集于东盐湖内。水量集中于夏季6— 8月[4]。
新疆盐湖景区成立于2003年, 提供盐湖漂浮、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等旅游服务, 曾被国家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的旅游黄金线路上, 包括入口引导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区、康体岛养生区和盐山盐田区4大片区, 其中康体岛养生区和盐山盐田片区位于盐湖湖中的干涩盐碱区, 地面均是盐碱矿化物, 不具有开发植物景观的条件, 只有入口引导区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区满足开发植物景观的条件。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片区又分为6小区, 分别为风情园、水韵园、商业步行街、浮乐园、古海雅酒店和房车营地。这一片区游客较为集中, 设有大量服务设施、集散场地, 园林绿化也主要集中在该片区。
盐湖景区通过高等级柏油路与吐乌大高速相连, 景区内有提供休闲水疗服务的浮乐园建筑, 由盐湖盐压制而成的道路(通往湖中心康体养身岛片区和盐山盐田片区), 可供烧烤的小木屋道等设施。
由于盐湖景区的土壤、气候环境的特殊性, 导致新疆盐湖景区内的植被类型较其他地区单一, 缺乏园林绿化植物。植被主要分布于盐湖北岸, 其中有一片长2 km, 宽0.5~1 km的防风林, 林内主要植被为沙枣树、梭梭树、旱柳、白榆等乔木, 还有苔草、沙棘等地被灌木。由于种植密度、土壤盐碱性过大, 造成植被营养缺乏, 长势较差, 部分乔木树种出现叶片枯黄、枝干过细的状况。人工湖内有水生植物, 如香蒲、芦苇等, 长势良好, 但过于杂乱, 夏天容易吸引蚊虫, 产生异味, 景观性较差。景区入口处密植大量的新疆杨, 不仅有景观统一的效果, 而且可防止景区内的大风气候。盐湖岸边为盐碱滩涂, 有自然生长的杂草, 对景观营造存在一定影响。
盐湖景区现有人工湖和自然盐湖2种类型, 其中, 人工湖水体环境较好, 有水鸟栖息, 水源由周边雪山融水供给, 湖水清澈透明, 水质含盐量低, 可作为景区绿化浇灌用水。自然盐湖湖水矿化度为21.5 g· L-1, 饱和盐度较高, 不能生存鱼虾动物[5]。湖水在特定光线下可以显现淡绿色的景观效果。
一个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 对于新疆盐湖景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园林绿化的方式, 对盐湖进行景观生态修复, 有利于盐湖景区的旅游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
4.1.1 满足功能性原则
景区在植物绿化设计上, 首先要满足景区功能性的需求, 在进行植物选择时, 必须以盐湖旅游景观为主, 且要兼顾其他功能。盐湖景区风速过大, 在选择植物特别是树木时, 要考虑到防风、挡风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时, 考虑如何将风速降低, 对景区内的游人、设施小品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景观道路两旁的植物选择要考虑美观和遮荫效果。
4.1.2 适地适树原则
新疆盐湖景区土壤都具有盐碱性, 视离盐湖距离的远近盐碱程度各异。景区内土壤含水量不同, 其中, 靠近人工湖附近的区域土壤含水量较大, 其他区域含水量较小。根据景区特殊的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 在不同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配植, 保证植株成活率和可以正常生长, 从而改善景区生态环境的质量。
4.1.3 生态多样性原则
植物景观要形成自己的植物群落, 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又可以满足经济性的要求。新疆盐湖景区在植物设计时, 要考虑植物多样性, 让设计的植物可以构建利于自己生长的生态小环境。
4.1.4 地域性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景区内的主要树种, 形成富于本地特色、群落稳定、适应性强的地域性植被群落景观。
4.1.5 美观原则
预先考虑植物的季相、色彩、年龄变化。在设计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要做到同盐湖景区整体景观的协调一致, 考虑与水体、建筑、园路等其他园林构成要素的配合。如景区入口处, 设置树干高大, 树冠浓密的大乔木, 形成背景, 中层配合花果艳丽的小乔木、灌木, 底层是地被花卉点缀。
景区生态环境要恢复, 改良盐碱土是重要环节。首先通过工程设施排去土体中的盐碱, 降低土壤含盐碱量, 然后选择耐盐碱植物种植, 改良土壤肥力, 最后种植一般种类的植物。盐湖景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良土壤盐碱性。
4.2.1 工程改良措施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 借助井、沟、渠等配套措施, 钻灌水井、修筑台田、埋设暗管等, 达到灌水适当、排水及时的效果[8]。研究结果表明, 明渠、暗沟排水对土壤的盐渍化改良效果不及竖井排灌[9], 所以针对景区内不同区域土壤盐碱性不同, 需选择经济合适的工程改良措施。盐湖景区在植物密度较大的区域和盐碱性较强的区域更应如此。以景区内的风情园和水韵园为例, 风情园中, 植被较多, 土壤肥力差, 盐碱性强, 应挖设竖井排盐碱; 水韵园里有前期挖掘的人工湖, 并且也有通向盐湖的排水明沟, 土壤盐碱性较小, 通过合理改造, 将原来的排水明沟改造成地下暗沟, 将人工湖排水和土壤排盐碱合二为一, 既满足了排盐碱的要求, 又经济环保。
4.2.2 植物改良措施
植物排盐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为生物改良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 植物排灌对于降低新疆地下水位和推进表层盐分淋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新疆地区耐盐植物主要为杨树、胡杨、草木樨。据试验结果, 一株成年杨树年吸收地下水达80 m3, 一条林带吸收的地下水量相当于一条排水渠的排水量[10]。盐湖景区在植物绿化设计上尽量在满足功能美观的基础上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植物。运用新疆本地的耐盐碱植物, 改善盐湖景区特殊环境。
4.2.3 其他措施
除了工程改良和植物改良措施外, 还可采用有化学手段来改良土壤盐碱性。化学改良措施虽然见效快, 但容易引入新的离子造成二次污染, 且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都很高, 不利于盐湖景区生态环境修复, 所以不予推荐。
4.3.1 道路植物景观规划
园区主路植物景观。迎宾大道两旁依据现场现状, 种植白榆、沙枣等, 地被花卉种植选用观赏性强的色叶地被, 如紫松果菊花、天人菊、薰衣草等, 丰富景观层次。西北边道路种植新疆杨、圆冠榆等高大乔木, 用以防风固沙。
人行休闲步道植物景观。主要是盐湖商业步行街和水韵园开敞植物林地步行道, 种植垂柳、山桃、榆叶梅、白蜡、丁香等植物, 营造春意盎然的氛围。
溪水步道植物景观。营造岸线优美自然的堤岸, 主要是风情园内步行道, 沿河岸种植马蔺、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
4.3.2 植物景观分区
春拂柳堤。为了营造明朗开阔的观赏视野, 沿堤岸点植垂柳、山桃, 以白蜡、丁香作为点缀, 灌木搭配榆叶梅, 水边丛植芦苇, 以桃红柳绿的景象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
溪满夏溢。风情园展示幽静私密的林下空间, 溪水环绕, 绿树成荫, 乔木以白榆为主, 溪水边搭配垂柳, 地被花卉种植玉簪、薰衣草, 水生植物种植黄菖蒲、马蔺、千屈菜等丰富林下空间, 创造自然的野趣。
秋色染林。以秋色叶树白蜡为背景, 片植沙枣、梭梭、锦鸡儿, 外围种植紫松果菊、天人菊、薰衣草、玉簪等花卉, 形成绚丽多彩的植物景观。
4.3.3 树种选择
乔木。胡杨、新疆杨、圆冠榆、白蜡、白榆、垂柳、沙枣、山桃等。
灌木。梭梭、柽柳、沙棘、榆叶梅、丁香、锦鸡儿等。
宿根花卉。薰衣草、玉簪、紫松果菊、天人菊等。
水生植物。千屈菜、黄菖蒲、马蔺、芦苇、香蒲等。
及时浇水, 本着“ 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尽量节水” 的原则浇足浇透, 盐碱地植物灌溉水量的需求性更大。一般在栽种完成之后, 着重对植物根部进行浇水。
大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积水8 h后仍不能渗下的要及时排除; 盐碱土壤中的盐、碱也要通过过多的水及时排出。
按技术要求及时修剪, 修剪后株形美观, 要求无枯死枝、病虫枝、萌蘖枝、重叠枝、徒长枝、交叉枝、骈生枝等, 剪下的枝叶及时清除[11]。
在盐碱地的园林绿化过程中, 对于肥料的供应必须要做到及时、足量, 一般所选用的施肥方式均为粗放型。粗放型施肥方法不但能够显著地提升盐碱性土地的土质肥力, 而且也能够疏松土壤,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达坂城冬季气温低, 但是雨雪较少, 所以主要针对景区内植物的冻伤, 提前做好包裹、涂白树干等措施。
定期清洁园林中的腐烂树叶, 修剪树木的枝条。按期检查景区内植物生长状况, 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生态景观修复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越来越大, 不仅能够美化环境, 而且可以修复已经破坏的景观。将景观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可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共赢。盐湖景区通过景观生态修复, 将获得一个良好的旅游开发环境, 可以助力旅游经济发展。未来生态景观修复将随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深化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