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钝绥螨对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初探
徐吉洋, 周延安, 李冬雪, 柳新菊, 赵学平, 吴声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培育基地农业农村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
通信作者:吴声敢,副研究员,E-mail:wushenggan@163.com

作者简介:徐吉洋(1988—),硕士,从事农药与农业环境研究工作,E-mail:xujiyang2012@163.com

摘要

为探究胡瓜钝绥螨对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本文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5%噻螨酮水乳剂为对照药剂,开展了胡瓜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 d,胡瓜钝绥螨3个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最高防治效果为81.2%,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的防效(96.2%),但高于5%噻螨酮水乳剂的防效(37.8%),表明胡瓜钝绥螨可用于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

关键词: 大棚草莓; 二斑叶螨; 胡瓜钝绥螨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9-1550-03

近年来, 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 2017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超过150 hm2, 产量400多万t, 总产值达600亿元以上[1]。当前, 我国草莓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 由于大棚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态系统, 环境相对稳定, 温湿度高, 利于病虫发生。其中二斑叶螨是大棚草莓中为害最重的虫害之一[2, 3], 其发生期与草莓盛果期一致, 对草莓的品质及产量构成严重威胁[4]。为有效控制二斑叶螨的为害, 生产上常使用哒螨灵、螺螨酯、噻螨酮、炔螨特、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阿维菌素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5]。由于草莓二斑叶螨繁殖力极强且繁殖速度快, 20 d左右就可繁殖1代, 化学防治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且反复使用化学农药, 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不良后果。因此, 急需寻找一种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胡瓜钝绥螨属寄螨目植绥螨科, 是目前在生物防治中应用较为成功的捕食性天敌之一, 在荷兰、英国、法国等地广泛应用于防治温室大棚黄瓜、辣椒等蔬菜和花卉上的蓟马[6]。我国于1997年引进后进行驯化研究, 现已成功掌握其人工饲料配方及工厂化生产技术。至今, 已在福建、广西、广东、新疆等省(自治区)500多个县(市)进行示范推广应用[7]。主要用于柑橘、茶叶、棉花、茄子、香梨、苹果等经济作物上害螨的防治[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本文拟通过开展胡瓜钝绥螨对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研究, 以期为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高效、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德清大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大棚内进行, 棚长70 m, 宽8 m。供试作物为红颊草莓, 试验期间草莓处于第3批开花坐果期。

试验时二斑叶螨发生中等偏重。胡瓜钝绥螨购自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 每瓶2.5万头。43%联苯肼酯悬浮剂(爱卡螨, 麦德梅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5%噻螨酮水乳剂(尼索朗,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其中胡瓜钝绥螨设3个处理, 即每小区胡瓜钝绥螨释放量分别为2.50万头、3.75万头和5.00万头。对照药剂处理设有2个处理, 分别为43%联苯肼酯悬浮剂1 800倍液和5%噻螨酮水乳剂1 500倍液。另设空白对照处理1个, 既不释放胡瓜钝绥螨也不使用农药。每处理设4个重复, 每小区为1个重复, 共24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16 m2, 各小区处理随机排列。

胡瓜钝绥螨释放。2017年3月11日, 释放胡瓜钝绥螨1次, 释放时把胡瓜钝绥螨连同介质均匀撒在被处理植株的叶片上。根据各小区处理数, 共使用18瓶, 合计45万头胡瓜钝绥螨。

对照药剂处理。2017年3月11日, 使用市下SX-LK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操作压力0.2~0.4 MPa)按照常规施药方式对草莓全株进行喷雾, 每667 m2按60 kg用水量对水稀释。施药时应保持匀速, 使药液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叶片正反面、花和果上。试验共施药1次。每处理喷药完成后, 清洗喷雾器, 以防交叉污染。试验期间不施用其他农药。

1.3 调查与数据处理

每小区固定选择5株草莓, 每株固定选择4张叶片, 调查叶片上存活的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数。处理前1 d调查二斑叶螨虫口基数, 处理后1、3、7、14和21 d调查存活的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数。计算草莓二斑叶螨防治效果[18]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斑叶螨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试验开始前1 d基数调查时, 对照组中二斑叶螨数量仅为591头。药后21 d, 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到8 037头, 为初始时的13.6倍。

通过回归分析可得, 对照组中二斑叶螨扩散趋势符合指数回归模型, 其回归方程为y= 647.28e0.1193x(R2=0.996 4), 表明二斑叶螨后期比较活跃, 扩散速度快, 其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因此, 在二斑叶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较好。对照组中二斑叶螨数量的变化见表1

表1 胡瓜钝绥螨等对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2.2 胡瓜钝绥螨等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

表1可以看出, 药后1 d, 每小区胡瓜钝绥螨2.50万头和3.75万头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没有防治效果。每小区胡瓜钝绥螨5.00万头处理对二斑叶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达21.7%。但均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和5%噻螨酮的防效, 这可能与胡瓜钝绥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适应性有关。

药后3 d和7 d, 胡瓜钝绥螨3个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为17.0%~62.2%, 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和5%噻螨酮的防效。其中每小区胡瓜钝绥螨5.0万头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与5%噻螨酮水乳剂的防效接近。

药后14 d, 胡瓜钝绥螨3个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为27.1%~81.2%, 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的防效(96.2%)。其中每小区胡瓜钝绥螨5.00万头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81.2%)与43%联苯肼酯的防效接近(96.2%), 明显高于5%噻螨酮的防效(37.8%), 表明每小区胡瓜钝绥螨5.00万头处理可用于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而5%噻螨酮水乳剂防效低, 可能与噻螨酮作用机理有关。由于噻螨酮是一种噻唑烷酮类新型杀螨剂, 对多种植物害螨具有强烈的杀卵、杀若螨的特性, 对成螨无效[19]。因此, 处理后存活的成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产卵孵化, 导致二斑叶螨数量急剧增加。

药后21 d, 胡瓜钝绥螨3个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为16.2%~67.6%, 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的防效(79.1%), 但高于5%噻螨酮的防效(-8.6%)。各处理防效均低于药后14 d, 表明各处理持效期约为14 d(5%噻螨酮水乳剂除外)。

2.3 胡瓜钝绥螨等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变化

试验期间, 每小区胡瓜钝绥螨2.50万头、3.75万头、5.00万头, 以及43%联苯肼酯1 800倍液和5%噻螨酮1 500倍液等5个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达到最高防效时间分别为药后7、14、14、14和3 d(图1)。其中胡瓜钝绥螨每小区5.00万头和43%联苯肼酯1 800倍液处理在药后21 d时的防效分别为67.6%和79.1%, 表明这两个处理可用于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

图1 胡瓜钝绥螨等防治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变化情况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胡瓜钝娞螨(每小区5.00万头)对大棚草莓中二斑叶螨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最高防效达81.2%, 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1 800倍液处理, 但高于对照药剂5%噻螨酮水乳剂1 500倍液处理。因此, 胡瓜钝绥螨可用于替代化学农药来防治大棚草莓上的二斑叶螨。相比传统化学防治, 使用胡瓜钝娞螨防治草莓二斑叶螨的“ 以螨治螨” 技术, 可减少农药残留污染, 使产品安全有效, 且经济环保,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在胡瓜钝绥螨释放量不同的3个处理中, 最高释放量为每小区5.00万头的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 而每小区2.50万头和3.75万头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均低于40%。这可能与胡瓜钝绥螨实际释放量有关。由于胡瓜钝绥螨购自福建, 运输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且收到后没有马上进行试验, 故不能确保释放时胡瓜钝绥螨全部存活或处于成螨状态, 从而影响胡瓜钝绥螨防效的发挥。

由于试验开始时二斑叶螨的初始种群数量较高(每小区435~614头), 故试验时胡瓜钝绥螨的释放量也相应进行了提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为达到经济高效的防效, 不应在螨口数量如此高的情况下使用胡瓜钝绥螨进行防治, 应结合二斑叶螨预测预报结果, 在其发生前或螨口数量较低时(如10头· 叶-1)进行防治。程小敏等[20]研究表明, 不同的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不一样。因此, 为保证防效, 建议释放胡瓜钝绥螨时应距最后1次施药15 d以上, 释放后30 d内不施用化学农药, 以免化学农药对胡瓜纯绥螨产生影响。

对照药剂5%噻螨酮水乳剂1 500倍液处理二斑叶螨后7 d时的防效为75.3%, 21 d后急剧下降到-8.6%。表明5%噻螨酮水乳剂1 500倍液在本次试验中持效期只有7 d左右。而章浩忠等[21]研究表明, 2次药后7 d, 5%噻螨酮水乳剂1 500倍液对草莓叶螨的防效高达94.5%。故使用5%噻螨酮水乳剂时, 需增加1次用药或轮换使用其他杀螨剂以保证防效。

4 小结

胡瓜钝绥螨对大棚草莓中二斑叶螨具有明显防效, 最高可达81.2%, 可在大棚草莓生产中用于二斑叶螨的防治。使用时应注意释放适期, 并尽量避开化学农药使用时间, 以减少化学农药对胡瓜钝绥螨的影响。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翔. 以品牌化路径破解草莓产业发展瓶颈: 访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会长朱保成[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7): 26-27. [本文引用:1]
[2] 戴德江, 沈瑶, 丁佩, . 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现状与展望[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3): 299-302, 306. [本文引用:1]
[3] 刘晶, 郑书恒, 张涛, . 北京地区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与防控建议[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10): 35-37, 60. [本文引用:1]
[4] 李晓辉, 李金梅. 北方温室草莓不同生长期红蜘蛛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 173. [本文引用:1]
[5] 吴声敢, 赵学平, 杨桂玲, . 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11): 1718-1720, 1723. [本文引用:1]
[6] 李美, 符悦冠. 胡瓜钝绥螨研究进展[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2(4): 32-38. [本文引用:1]
[7] 张艳璇, 陈霞, 林坚贞, . 5种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性测定[J]. 福建农业科技, 2011(1): 63-66. [本文引用:1]
[8] 林雄毅, 李自强. 胡瓜钝绥螨对柑橘害螨控制效果探讨[J]. 江西植保, 2003, 26(3): 99-102. [本文引用:1]
[9] 李汉一, 尹朝侠, 张永生. 胡瓜钝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控制效果的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1, 40(2): 41-42. [本文引用:1]
[10] 王显报, 余文海. 胡瓜钝绥螨在寿柑红蜘蛛控制上的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9): 164-166. [本文引用:1]
[11] 欧阳传禄. 夏季柑橘园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红蜘蛛的田间防效评价[J]. 基层农技推广, 2017(11): 50-51. [本文引用:1]
[12] 周铁锋, 石春华, 余继忠, . 胡瓜钝绥螨对茶橙瘿螨田间防效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5): 1114-1116. [本文引用:1]
[13] 詹金碧, 夏忠敏, 江健, . 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试验[J]. 植物医生, 2012, 25(3): 43-44. [本文引用:1]
[14] 王江林, 郭志强, 孔祥华. 利用胡瓜钝绥螨生物技术防治棉花叶螨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7): 142. [本文引用:1]
[15] 张征. 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茄子害螨[J]. 中国蔬菜, 2006(8): 52. [本文引用:1]
[16] 张艳璇, 王福堂, 季洁, . 胡瓜钝绥螨对香梨害螨控制作用的评价及其应用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3): 518-524. [本文引用:1]
[17] 张辉元, 马明, 董铁, . 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生物防治效果[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1): 191-196. [本文引用:1]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螨剂防治豆类、蔬菜叶螨: GB/T 17980. 17—2010[S]. 2000. [本文引用:1]
[19]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新编农药手册 [M]. 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本文引用:1]
[20] 程小敏, 郑薇薇, 赵文娟, . 12种橘园常用农药对3种捕食螨的毒力[J]. 植物保护, 2013, 39(2): 184-187. [本文引用:1]
[21] 章浩忠, 胡敏骏, 许杰, . 噻螨酮等药剂防治大棚草莓叶螨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10): 1729-173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