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棚葡萄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措施
潘明正, 周海清
浦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 浦江 322200

作者简介:潘明正(1974—),浙江浦江人,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E-mail:jhpjpmz@126.com

摘要

通过2012—2017 年浙江省大棚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特点调查,对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总结并提出大棚葡萄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 大棚葡萄;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浙江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9-1563-03

浙江省是南方鲜食葡萄主要产区, 2016年底, 面积近3.2万hm2, 其中大棚葡萄占80%以上。随着大棚设施栽培面积的迅猛发展, 浙江葡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大幅上升。但新病虫害和新问题不断出现, 农户病虫害防治上重治疗轻预防, 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不合理使用农药, 过度用药等造成葡萄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抗药性增强[1], 葡萄品质下降, 严重影响了浙江葡萄市场竞争力。通过全面了解葡萄病虫害种类与发生特点, 发展绿色防控技术, 不但可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果品的需求, 而且对保证浙江葡萄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农业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棚葡萄病虫害种类

2012— 2017年, 通过对海宁、浦江、萧山、仙居、嘉善、上虞、慈溪、临海等地大棚葡萄的调查, 发现大棚葡萄病害有12种:葡萄灰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房枯病(穗枯病、粒枯病)、葡萄黑腐病、葡萄大褐斑病、葡萄小褐斑病、葡萄轮斑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酸腐病、葡萄蝇粪病等; 生理性病害有4种:葡萄裂果病、葡萄缺硼症、葡萄落花落果病、葡萄缺镁症; 虫害有15种:葡萄透翅蛾、粉蚧、葡萄斑叶蝉、葡萄十星叶甲、葡萄天蛾、葡萄斑喙丽金龟、葡萄脊虎天牛、葡萄白粉虱、绿盲蝽、葡萄修虎蛾、双棘长蠹、吸果夜蛾类、烟蓟马、短须螨、蚜虫。随着大棚设施栽培发展, 葡萄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大大减轻, 主要在雨季有零星发生; 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等病害成为主要病害, 其他有葡萄大褐斑病、葡萄小褐斑病、葡萄白腐病、葡萄轮斑病; 生理性病害中葡萄裂果病、葡萄缺硼症、葡萄落花落果病均较轻; 虫害以蚧壳虫、葡萄斑叶蝉为主, 葡萄产区离山地较近的, 金龟子发生比较严重, 葡萄白粉虱、烟蓟马、短须螨、天蛾等有地区局部发生。

2 大棚葡萄绿色防控策略
2.1 卫生栽培

通过清洁环境, 减少病原菌和虫源。主要措施有:清理杂草; 冬季修剪后, 剥去老翘树皮, 及时清园; 生长季, 及时剪净病枝蔓、病果穗及病卷须, 保证园内无病枝、病果、病叶[2]

2.2 保健栽培

通过提高植株抗病性, 从而实现减少农药使用量。主要措施有:培育健康苗木, 采用合理架式, 如一字飞鸟架、“ H” 形架、水平架等较高架式; 及时整枝绑蔓, 提高通风透气性; 合理定梢定产, 早熟品种以15.0 t· hm-2为宜, 中晚熟品种不超过26.25 t· hm-2; 均衡施肥, 早施有机肥, 控制氮肥, 增施磷钾肥、微肥, 控制营养生长。

2.3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防治措施降低病虫指数, 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主要措施有:安装防虫、防鸟网, 阻隔飞鸟、金龟子为害; 利用色板、糖醋瓶、性诱剂、杀虫灯诱杀各种蛾类、叶蝉、金龟子、烟蓟马等, 减少虫害指数; 通过安装微喷滴灌, 安装智能控制系统, 深沟宽畦, 覆膜、盖草等措施合理控制大棚内温湿度。

2.4 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要因地制宜根据周边地区和葡萄园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 及早预防, 以生物药剂、矿物药为主, 有限度使用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 合理选用药剂及药剂组合, 后期以水剂、水分散剂为主。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对危害花果的病虫害要及时治疗; 轮换与交替用药, 一药兼治, 严格执行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规定。

3 大棚葡萄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措施
3.1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葡萄花序和果穗, 也为害叶片和新梢。巨峰系品种易感病。灰霉病田间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23 ℃, 相对湿度94%[3], 高温或低温不利于发病。病原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枝蔓、僵果、树皮和冬眠芽中越冬。花期葡萄园低温、潮湿、寡照, 钙磷钾肥不足时易发病[4]; 果实着色至成熟期, 如遇连绵阴雨, 病菌从葡萄裂果的伤口侵入, 导致果粒大量发病腐烂, 减产非常严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 重点防治时期为花期前后。①清洁田园。②加强果园管理, 降低园内湿度, 使室(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32~35 ℃, 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 夜晚维持在10~15 ℃, 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下; 均衡施肥, 补充钙肥, 控制营养生长; 及时摘心、整枝、打杈, 促进通风透光; 地面覆膜盖草, 安装微喷滴灌, 使用无滴膜, 及时揭盖棚膜等; 合理灌水, 防止后期颗粒开裂[2]。③及时药剂预防:开花前后和果实近成熟期至采收是灰霉病药剂防治的2个重要时期。花期、幼果期, 生物药剂可选用1 000亿活孢子· 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5亿活孢子· g-1坚强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 0.5%大黄素甲醚水剂200倍液等[5, 6]; 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预防, 化学药剂可选用50%异菌脲500~600倍液[5], 78%科博500~600倍液, 50%多菌灵500~6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 50%腐霉利1 000倍液, 24%双胍· 吡唑酯可湿性粉剂等; 已发病和花期第2次用药, 应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800~1 000倍液; 果期可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等。

3.2 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为真菌病害, 属适湿干燥型病害[2], 近年在设施栽培葡萄中发生严重, 成为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 病菌可在6~32 ℃生长, 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28 ℃, 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 ℃。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 侵入寄主组织后, 菌丝蔓延于表皮外, 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潜育期14~15 d。葡萄白粉病一般在5月底, 6月初开始发病, 7月中旬渐入发病盛期。夏季干旱或闷热多云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葡萄栽植过密, 枝叶过多, 通风不良时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主要防治幼果白粉病。①清除菌源。秋后剪除病梢, 清扫病叶、病果及其他病菌残体, 集中烧毁。绒球期用波美度3~5度石硫合剂、45%石硫合剂晶体60~8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200~300倍液喷雾, 杀灭越冬病原菌。②加强栽培管理。均衡施肥, 注意及时摘心绑蔓, 剪除副梢及卷须, 作好抗风防台, 控制棚内湿度, 保持通风透光良好[7, 8]。③药剂防治。生物药剂使用同灰霉病, 芽鳞松散时喷施。在重病园或易感病的品种上, 5月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化学防治可结合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一起防治, 用50%翠贝水分散剂2 500~3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 75%肟菌·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3 蚧壳虫

主要有康氏粉蚧、东方盔蚧、葡萄粉蚧等, 为同翅目害虫。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芽、叶、果实、枝叶及根部的汁液, 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肿胀且易纵裂而枯死, 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 排泄的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 影响光合作用。蚧壳虫1年发生4~6代[9], 以卵囊在树干及枝条的缝隙等处越冬。各代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 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若虫发育期, 雌虫为35~50 d, 雄虫为25~37 d。雄若虫化蛹于白色长形的茧中。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 卵囊多分布于树皮裂缝等处。成虫和若虫多聚集在幼芽、嫩枝上为害。

防治方法。①注意保护和引放瓢虫和草蛉等蚧壳虫天敌。②从9月份开始, 在树干上束草把诱集成虫产卵, 入冬后至发芽前取下草把烧毁消灭虫卵, 清除枯枝、落叶, 去除老皮, 对树干进行涂白。③药剂防治。绒球末期在树体、畦面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卵, 5月在若虫分散转移期, 分泌蜡粉形成介壳之前喷洒含油量0.3%~0.5%柴油乳剂, 或选用1%印楝素水剂8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800~1 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2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25%吡蚜酮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等延长防治适期, 提高防效。

3.4 葡萄二星叶蝉

葡萄二星叶蝉属同翅目, 叶蝉科, 在浙江省年发生3代。成虫在果园杂草丛、落叶下、土缝、石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葡萄未发芽时, 气温高的晴天, 成虫即开始活动。先在小麦、毛叶苕等绿色植物上为害。葡萄展叶后即转移到葡萄上为害, 喜在叶背面活动, 产卵在叶背叶脉两侧表皮下或绒毛中。第1代若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第1代成虫在6月上、中旬。以后世代重叠, 第2、3代若虫期大体在7月上旬至8月初, 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出现第3代越冬成虫。此虫喜荫蔽, 受惊扰则蹦飞。凡地势潮湿、杂草丛生、副梢管理不好, 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 发生多、受害重。葡萄品种之间也有差别, 一般叶背面绒毛少的欧洲种受害重, 绒毛多的美洲种受害轻。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杂草、落叶、翻地消灭越冬虫。②夏季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摘心、整枝、中耕、锄草、管好副梢, 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第1代若虫发生期比较整齐, 掌握好防治时机, 效果好。④采用黄板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如暴发成灾, 可结合粉蚧、蚜虫等一起防治。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聃, 时浩杰, 吴慧明, . 浙江省葡萄炭疽病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J]. 果树学报, 2013, 30(4)665-668. [本文引用:1]
[2] 杨治元, 王其松. 222种葡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3]
[3] 王江柱, 仇贵生. 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本文引用:1]
[4] 孙瑞红, 宫庆涛, 马亚男, . 山东省葡萄病虫发生危害与绿色防控技术落叶果树[J]. 落叶果树, 2017, 49(2): 29-32. [本文引用:1]
[5] 吉沐祥, 李国平, 芮东明, . 江苏省鲜食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7): 107-109. [本文引用:2]
[6] 周焱, 王中康, 喻子牛, . 微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6. [本文引用:1]
[7] 刘淑芳. 图说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本文引用:1]
[8] 陈晓娟, 张鸿, 王剑, . 川西高原酿酒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绿色防治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15(3): 38-39. [本文引用:1]
[9] 徐盼, 徐志宏, 李绍进, . 不同温度下康氏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J]. 昆虫学报, 2012, 55(12): 1362-136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