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区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耕地占补平衡折算
王立君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3

作者简介:王立君(1979—),男,贵州贵阳人,工程师,从事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研究工作,E-mail:233300830@qq.com

摘要

基于贵州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以贵州高原区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折算系数构建应用模型,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进行折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利用等的折算系数符合贵州高原区补充耕地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贵州高原区内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平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贵州高原; 耕地; 占补平衡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9-1631-0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 占地需求和补地资源空间不匹配等问题日益显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确保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举措, 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4年国务院28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 各类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 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原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文件指出, 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 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 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2017年国务院第5号公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指出,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使新补充与被占用的耕地数量质量相匹配, 耕地占补平衡在数量质量要求上严格立足“ 占一补一、占优补优” , 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

近年来, 国内一些学者在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按等折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蒲杰[1]指出, 按补充耕地的等级折算耕地指标, 实行以质抵量是耕地占补平衡的必由之路。关江华等[2]以广西为例,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 基于省内跨市区域视角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运用, 结果显示, 广西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正相关, 根据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和占补平衡折算系数将广西耕地分为优等地片区、高等地片区、中等地片区, 在同一耕地片区内地级市之间能实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 提出省内跨市耕地占补平衡协调区域方案。一些研究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折算系数[3, 4], 构建了利用等指数折算系数的标准应用模型[5, 6, 7, 8, 9, 10], 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进行折算[6, 8, 9, 11, 12]。于雷等[13]以湖北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作为研究数据源, 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模型计算得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平均自然质量等指数, 构建按等折算系数计算模型, 建立各等别间的折算关系。

以贵州高原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项目为例, 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研究, 对基准作物、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分等因素进行分析, 建立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按等级折算数学模型, 旨在为保护、优化贵州高原区耕地资源, 确保补充耕地数量,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位于黔西南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县, 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 6横7纵8联” 中第五纵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是贵州省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纵向高速公路通道。该工程起于紫云县城以西的辽菁, 接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紫云西互通, 经纳怀、纳林、纳干、芭赖等, 与已经通车的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顺接。线路全长73.9 km, 双向四车道, 项目总投资102.8亿元, 预计于2019年12月建成通车。

1.2 数据来源

2010年“ 贵州省农用地分等研究” 全部完成, 内容包括全省88个县(市、区)农用地(耕地)的数量、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空间位置、近百个土地属性特征, 以及详尽到村一级的农用地等别电子地图。在建立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模型时, 以省级二级指标区为单位抽取分等单元, 保证各个等别的样点全覆盖, 且所选取的样点能够反映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壤、区位、灌排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

1.3 研究方法

1.3.1 等级折算系数确定

利用等的等级折算系数是被占用耕地利用等别所对应的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粮产量与补充耕地利用等别对应的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粮产量之比。利用等的等级折算系数是反映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的依据。

1.3.2 补充耕地面积计算

补充耕地面积的计算公式:

Ssupp=K× Soccu

式中:Ssupp为补充耕地面积, K为折算系数, Soccu为占用耕地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建设占用耕地

根据贵州省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和项目区勘测定界图, 结合最新的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 采用数据空间叠加的方法, 分析评定本项目占用耕地的质量状况。项目占用耕地面积127.805 2 hm2, 其中:水田69.773 0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54.6%; 旱地58.032 2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45.4%。项目建设占用耕地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项目占用耕地情况

2.1.1 指标区与标准耕作制度划分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附录B.2, 项目所在地一级区为云贵高原区, 二级区为贵州高原区, 标准耕作制度为水稻— 油菜或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项目区范围为望谟县、紫云县。

2.1.2 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确定水稻为耕地质量评价的基准作物, 水稻、油菜、玉米、小麦作为指定作物。

2.1.3 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 项目区指定作物按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的比值计算出的产量比系数分别为水稻1.00, 小麦0.91, 油菜1.50, 玉米0.86。

2.1.4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 项目区涉及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详见表2

表2 光温(气候)潜力指数

2.1.5 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的确定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 项目区耕地分等因素及权重详见表3

表3 耕地分等因素权重

2.1.6 土地利用系数

经测算, 项目范围涉及的综合土地利用等为0.541~0.617, 平均值为0.578, 标准差0.031。

2.2 项目补充耕地质量评价

2.2.1 补充耕地指标情况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相关信息, 核实确认补充耕地项目坐标、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指标使用情况。项目涉及11个土地开发、整治项目, 用于该项目占补平衡的土地面积为127.805 2 hm2, 项目补充耕地的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项目补充耕地情况

2.2.2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及贵州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紫云县涉及的2个补充耕地项目共补充耕地25.773 9 hm2, 全部为旱地, 平均等别为12等(内业预评价结果); 望谟县涉及的4个补充耕地项目共补充耕地45.097 8 hm2, 全部为水田, 平均等别为10等(内业预评价结果)。

2.2.3 补充耕地旱改水潜力分析

根据土地开发项目内业质量评价结果、外业调查表、土壤取样化验分析报告、项目规划设计资料、地块坡度级别和灌排条件、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方案等资料,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及贵州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对补充旱地项目的旱改水潜力进行评价, 分析图斑旱改水的面积和等别, 结果详见表5

表5 补充耕地项目质量提升潜力统计

补充耕地项目中, 紫云县坝羊乡板桐村李旁冲土地开发项目(52042520170003)、紫云县坝羊乡新山村长冲土地开发项目(52042520170005)地块较为平整, 基础设施齐备, 耕作便利, 水源保障程度较好, 具有旱改水潜力。

2.2.4 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根据内、外业调查评价结果,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 2012)及贵州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结果。本项目占用耕地127.805 2 hm2, 国家级利用等平均为11等, 其中:水田69.773 0 hm2, 平均为11等; 旱地58.032 2 hm2, 平均为12等。补充耕地127.805 2 hm2, 国家级利用等平均为11等, 其中:水田45.097 8 hm2, 平均为10等; 旱改水24.675 2 hm2, 平均为11等; 旱地58.032 2 hm2, 平均为12等。项目建设占用、补充及承诺耕地面积、等别见表6

表6 项目建设占用、补充及承诺耕地面积、等别

受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周期等因素影响, 目前落实补充相同质量的24.675 2 hm2水田存在客观困难, 现由具体承担占补平衡任务的紫云县人民政府承诺, 在2019年底前增加资金投入, 平整土地, 生物增肥, 改善耕地道路, 完善水源、灌溉沟渠等, 将紫云县坝羊乡板桐村李旁边冲土地开发项目(52042520170003)、紫云县坝羊乡新山村长冲土地开发项目(52042520170005)中具有潜力的24.6 752 hm2新增旱地改造为水田, 使之达到被占用水田的质量标准。通过上述措施, 该项目可实现补充耕地类型相同、面积相等、质量相当, 满足占补平衡的要求。

3 小结

以贵州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 运用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理论标准粮产量建立的利用等等级折算系数体系符合贵州高原区补充耕地的实际情况, 可实现补充耕地类型相同、面积相等、质量相当, 实现耕地占补的动态平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蒲杰. 补充耕地质量平衡制度运行效果考察及革新路径探析[J]. 河北法学, 2017, 35(2): 126-135. [本文引用:1]
[2] 关江华, 卢恺. 基于等级折算系数的省内跨市区域耕地占补平衡: 以广西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11): 545-548. [本文引用:1]
[3] 李武艳, 徐保根.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20(2): 15-18. [本文引用:1]
[4] 杨建波, 王令超, 王莉, . 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应用研究: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 22(5): 27-31. [本文引用:1]
[5] 吴克宁, 赵玉领, 吕巧灵, . 基于等级折算的宜农未利用地分等及应用: 以河南省嵩县为例[J]. 资源科学, 2007, 29(5): 164-168. [本文引用:1]
[6] 李团胜, 张艳, 石玉琼. 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以陕西省周至县为例[J]. 资源科学, 2009, 31(5): 824-828. [本文引用:2]
[7] 李萍, 邵景安, 张贞, . 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6): 919-931. [本文引用:1]
[8] 徐晓伟, 雷国平, 冯晓娟.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赤峰市耕地等级折算系数研究[J]. 国土资源情报, 2012(2): 50-53. [本文引用:2]
[9] 张朝琼, 张跃星, 游仁龙. 仁怀市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3): 7-11. [本文引用:2]
[10] 陈海燕, 彭云, 郑宏刚, . 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应用研究: 以大理至丽江铁路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1): 109-113. [本文引用:1]
[11] 谭永生. 湖南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6): 14683-14687. [本文引用:1]
[12] 夏天, 周勇, 杨钢桥, .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方法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48-50. [本文引用:1]
[13] 于雷, 周勇, 郧文聚, .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折算[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 244-24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