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德清渔业绿色发展战略
张海琪1, 周志明1, 夏佳佳1, 李倩1, 原居林1, 孙金堂2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1
2.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 德清 313202

作者简介:张海琪(1977—),男,浙江温岭人,教授级高工,从事水产养殖与质量安全研究工作,E-mail:zmk407@126.com

摘要

渔业是德清县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德清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产业。德清渔业自然资源和条件优越,渔业基础扎实。本文在对德清县渔业现状调查及10个乡镇街道30余家养殖场的水质监测与评价的基础上,比较了德清县渔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绿色发展视角下德清渔业发展的潜力,并提出采取打造主导品种全产业链、实施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强化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等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渔业; 绿色发展; SWOT
中图分类号:S93;F3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8)09-1705-04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约束条件下, 低碳、节约、循环、均衡、可持续的新型发展模式[1]。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发展的过程, 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并严重威胁到生存环境。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浙江省德清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需求变化, 以渔业提质增效为目标, 坚持绿色兴渔、质量兴渔, 通过实施渔业养殖尾水精准治理、渔区景观改造、休闲渔业打造等措施, 全面推进渔业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推动渔业绿色发展, 通过对德清县10个乡镇街道30余家养殖场的现场勘测以及养殖水质监测与评价, 全面分析了德清县渔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并提出今后渔业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1 优势
1.1 渔业自然条件优越

德清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 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境内分布有东苕溪、京杭运河、对河口水库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漾荡等水域, 境内分布有水域面积7 991 hm2, 其中, 水产养殖面积14 143 hm2, 池塘2 035 hm2, 水库507 hm2, 外荡1 788 hm2, 稻田9 813 hm2。德清渔业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 境内河流浮游植物有8门55属, 浮游动物75种; 底栖动物约有26种, 以螺、蚬为主要优势种; 水生维管束植物19种, 以芦苇、苦草、眼子菜为主要优势种; 鱼类42种, 隶属于7目13科36属, 以鲤科鱼类最多, 占总数64.3%, 其次为鲈形目和鲇形目; 其它经济水生动植物包括莲、菱、中华鳖、牛蛙、中华绒螯蟹、青虾、小龙虾、罗氏沼虾、珍珠蚌等。这些为渔业绿色发展奠定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

1.2 渔业基础扎实

德清县渔业基础扎实,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一镇一品布局优化。德清县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合理布局全县水产养殖生产, 划定禁养区5 074.34 hm2, 限养区2 198.98 hm2, 养殖区12 523 hm2。德清县以“ 一镇一品” 为抓手, 调优空间布局, 大力推进新港省级渔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下渚湖特色渔业强镇建设,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逐步形成了养殖品种不同、养殖模式各异、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镇, 形成了下渚湖“ 青虾之乡” , 乾元、新安“ 甲鱼之乡” , 雷甸“ 生态鳖之乡” , 钟管、新市“ 鲌桑之乡” , 禹越“ 黑鱼之乡” 等特色镇。

二是养殖区域环境优美。为提升品质、打造生态渔业环境, “ 十二五” 以来, 德清县积极推进“ 两美” 农业建设, 大力实施鱼塘环境提升工程。印发了《德清县美丽田园建设暨农业生产管理用房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以美丽农业示范带的景观化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休闲化建设、规模经营生产管理用房的整洁化建设为重点, 做好美丽农业示范带的景观作品及美丽农业标识标志系统等景观化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的入园门楼、进园道路、绿化提升、宣传橱窗、休闲设施、创意小品等休闲化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管理用房诗画江南的风格改造。2017年3月开始, 德清县全面启动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工作, 建立了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 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手段, 对养殖尾水净化处理(图1)。目前德清县渔业生产管理用房标准化全覆盖, 渔场塘埂绿化覆盖率50%以上, 建设休闲观光美丽渔场20个, 打造现代渔业美丽风景线5条, 拆除温室龟鳖养殖面积119.97万m2, 改造了渔业水域养殖尾水治理设施1.2万hm2, 治理前后养殖尾水效果显著(表1)。

图1 养殖尾水的治理设施

表1 养殖尾水的治理效果

三是养殖模式生态先进。德清县坚持“ 生态、健康、高效、绿色” 的发展理念, 实施渔业绿色发展工程, 打造形成了一个“ 产品优质、品牌知名、主体新型、经营高效、功能多元、产业健全” 的高效生态渔业。德清县着力加强稻鱼虾、稻鳖共生(轮作)和虾菜轮作等绿色养殖模式的集成示范与推广, 生产出优质高效的水产品, 涌现了“ 欧诗漫” “ 清溪” “ 水精灵” “ 归毛头” 等一批知名水产品牌, 5大主养品种逐渐凸显(表2)。据统计, 2016年德清县水产品总产量12.3万t, 约占全省的10.2%, 渔业经济总产值43.87亿元, 约占全省的11.3%,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1.1%, 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2 2016年德清县主养品种生产情况
2 劣势
2.1 养殖模式较为粗放

德清县水产养殖业中, 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仍占较大比例。如青虾养殖面积低于2 hm2的养殖散户占总养殖面积的50%以上, 单位成本较大, 对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用率不高, 每hm2产出低于10.5万元, 效益不足3 000元。乌鳢养殖中饲料使用鸭肝和冰鲜鱼的比重较大, 不仅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自身效益。再者, 渔业同工业、服务业相比, 整体收益、税收贡献和区域经济拉动效益较为低下, 在土地指标、扶持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争取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在地方经济发展序列中, 渔业的设施用地、休闲渔业接待设施用地、财政扶持资金等可用指标, 容易被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其它产业挤占, 处于相对弱势的产业生态位。

2.2 育种创新能力不强

德清县拥有国家级清溪乌鳖良种场和省级青虾种苗繁育基地, 知名品种清溪乌鳖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保护, 渔业种子种苗工作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 种质创制、良种选育等育种关键环节较为薄弱, 特别是青虾等种苗的规模化繁育, 受经营理念、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专业化、商品化种苗繁育企业特别是技术实力强、繁育能力强的优新水产新品种繁育主体缺乏, 各主体自繁自育水产种苗十分普遍, 种苗退化、抗病能力差, 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生态健康发展。由于德清县缺乏良好的渔业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难以聚集青虾、黄颡鱼、翘嘴红鲌等主导产业相关科技力量, 育种创新能力不强。至今德清县的青虾养殖均采用自繁自育的苗种进行养殖生产, 逆向选择的育种方法成为制约青虾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

2.3 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风险较大

德清县目前养殖的乌鳢、加州鲈鱼中, 60%以上使用鸭肝和冰鲜鱼饲喂。随着浙江省“ 一打三整治” 、禁渔期延长以及幼鱼保护条例的实施, 冰鲜杂鱼供应链将被切断, 而动物内脏作为饲料对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较大。此外近几年气候变化无常, 极端天气频显, 高温天气和水质富营养化导致外河和池塘蓝藻暴发, 养殖对象的病害频发, 养殖户乱用、滥用药物情况时有发生, 药物的过量使用可影响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 特别是池塘藻类的突然死亡严重影响池塘底质, 加剧疾病的暴发和损失, 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 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偶有发生, 直接影响德清渔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4 科技推广支撑力量薄弱

德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完善, 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人员年龄老化等问题突出。渔业的公益性、开放性创新平台缺乏, 创新力量整合不够, 创新成果推广滞后。同时, 渔业物联网渔业主体动态化管理、渔业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渔业生产智能精准控制、价格信息实时发布、水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化空间管理技术和能力较弱, 难以有效支撑现代渔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2.5 渔业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当前, 德清县美丽渔业“ 调模式、改设施、优品种、净水体” 等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效, 但尾水直排、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对治理场点设施运行、管护状况、治理成效等落实情况还处在抽查和监督阶段, 没有进行常态化督查。德清县渔业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各个治理场点的长效运行维护任务还未定人定责, 督查“ 常态化” 、管理“ 网格化” 、监管“ 智慧化” 尚未建立。渔业物联网渔业主体动态化管理还未建立, 渔业生产信息实时采集、生产智能精准控制、水产品质量监管等智慧化技术和能力较弱。

3 潜力
3.1 产量增长潜力

通过拓展养殖面积可以较大幅度提高产量。德清县虽已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9 813 hm2, 而适宜进行稻田综合种养面积预计可达1.5万hm2,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每hm2水稻田鱼产量在750 kg以上, 稻谷产量达7 500 kg以上, 不仅起到稳粮增收作用, 解决政府“ 米袋子” 和百姓“ 口袋子” 问题, 而且生产的稻鱼产品质量安全,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当前部分养殖品种存在单产低、易发病等问题, 可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种质改良等途径, 实现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双赢。同时, 通过加强水产新模式、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 提高广大渔民的专业素质, 从而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3.2 效益增长潜力

通过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提高水产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 树立特色品牌, 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从而大幅度提高全县渔业效益。以潜江小龙虾产业为例, 2016年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达180亿元以上, 是潜江富民强市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德清渔业主导品种如中华鳖等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但还没有形成规模, 特别是独特的清溪乌鳖, 因其营养丰富、品质上乘, 市场售价高达198元· kg-1以上, 远高于目前市面上普通中华鳖50元· kg-1的售价, 有望成为中华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品种。

3.3 加工业发展潜力

德清是浙北水产品生产大县, 原料供应充足, 具有发展水产品加工的良好基础条件, 但目前水产品多为初级产品, 即从水中捞出后直接投放市场, 经济效益较差, 处于整个水产品销售产业链的最底端。水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如中华鳖加工休闲食品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 尚未产业化生产, 不利于渔业的经济发展。如取鱼肉做成鱼糜外, 还可将其余部分加工成鱼胶原蛋白、鱼酱油、青虾壳聚糖、虾调味酱、复合鱼蛋白肽等产品, 从而提高产业链上的附加值[2]

3.4 休闲渔业发展潜力

随着德清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全域旅游化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垂钓、渔业饮食文化、美术摄影、观赏鱼展示及渔业科普等内容为主的休闲渔业需求越来越大。德清休闲渔业处在初级阶段, 数量、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巨大需求。以垂钓为例, 一条重500 g鲫鱼市场售价为10元, 而通过垂钓收入可以达到100元, 增值10倍, 如再加上餐饮休闲消费等活动, 可增值100倍, 前景十分看好。

4 对策建议
4.1 打造主导品种全产业链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 进一步优化主导品种的空间布局, 强化适度规模和养殖模式的提升, 培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青虾养殖以新市镇、新安镇、下渚湖街道和钟管镇为主, 通过土地流转, 保持适度养殖规模(每户2~3.33 hm2), 推广套养翘嘴红鲌(每hm2套养15 000~30 000尾), 多品种种植水草的养殖模式; 黄颡鱼养殖以钟管镇和新市镇为主, 通过土地流转, 保持适度养殖规模(每户3.33~6.67 hm2), 推广全雄苗种和套养白鲢(每hm2套养750尾), 注意饲料品牌的选择; 乌鳢养殖以禹越镇为主, 控制放养密度, 养殖产量以22 500 kg· hm-2为宜, 强化水质管理, 防止蓝藻暴发和病害发生, 系统开展乌鳢池塘精养模式、混养模式下使用全程人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冰鲜料” 以及全程冰鲜料的养殖比对研究, 以养殖产量、产品品质为指标, 进行配合饲料使用技术的系统评价。中华鳖养殖以钟管、新安、禹越为主, 大力推广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首创的鳖粮轮作、稻鳖共生模式, 延长中华鳖和稻米加工制品的产业链。

4.2 实施水产种业提升工程

种业是产业的核心物质基础。针对德清县养殖模式落后、优质苗种短缺、产地检疫技术缺乏的问题, 建议加大产业投入, 建设一批德清青虾、黄颡鱼和乌鳖种质资源场、遗传育种创新基地、原良种场和规模化繁育基地, 保存一批德清本地青虾种质资源, 突破青虾不同地理群体杂交技术, 形成青虾良种规模化本地供种。同时, 对应用良种的养殖户和繁育基地实行亲本更新和良种应用补贴, 促进育苗企业的新品种研发能力和良种供应能力, 全面提升德清县主导产业种业建设水平。

4.3 强化德清县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针对当前德清渔业产业存在科技短板的问题, 建议县里组建“ 1+1+N” 的现代渔业产业联盟, 借大学、科研院所之脑, 集聚一大批人才, 建设青虾、甲鱼、黄颡鱼、翘嘴红鲌、乌鳢等5大主导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同时, 依托本地龙头企业, 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协调创新要素, 集聚水产杰出人才, 产出渔业重大成果, 探索刚性需求, 建立柔性引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构建起一个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德清县渔业研究院, 使之成为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德清特色渔业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高科技产品研发平台、高绩效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公共服务平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成为德清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泉。

4.4 大力发展设施渔业

设施渔业是集约化养鱼的一种形式, 具有节水、省地、受环境和气候影响小, 高产、高质、高效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是衡量现代渔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3, 4]。与一般精养塘相比, 设施渔业的养殖效率可提高3~5倍以上。鉴于德清县水产养殖空间资源有限, 工厂化设施养殖、塑料大棚与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德清新兴的一个产业。建议德清县启动设施渔业专项, 在今后3年内建成100条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跑道和一批设施大棚, 实行畅销品种的养殖和反季节上市,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环境压力, 提升产品竞争力。

4.5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结合县政府打造美丽农业异国风情示范区、防风湿地示范区、清溪鳖业(钟管)基地等“ 两区一基地” 美丽农业精品示范区行动, 挖掘防风文化、桑基鱼塘、珍珠文化等历史农耕文化, 推进和渔文化相关的美丽鱼塘、尾水治理主题活动, 提升渔业文化, 建设具有渔乡风情的渔业餐饮民宿, 深入挖掘鱼汤饭、鱼头面、青虾面、烘豆茶等特色美食。建设下渚湖淡水鱼类诚信展示销售厅, 进行包括青虾、乌鳖、花鳖等各类诚信淡水鱼类产品为主的展示和销售。建设淡水鱼虾文化展示与体验项目, 将各类展示厅实物与文化展示相结合, 配套多媒体设备。建设青少年实践体验区, 包括学生实践基地,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活动区。启动一些知名品牌博物馆和文化展示馆项目, 全面展示德清渔业的历史和取得的现代科技成果, 构建和谐的渔业文化。

4.6 健全智慧化渔业绿色发展的监管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是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是补齐短板、破解难题的有效手段, 是共享富渔的有利抓手。渔业绿色发展要加强领导, 结合治水工作, 健全组织机构, 落实管理人员, 强化监督检查。以“ 全域生态美丽” 的决心, 坚持高起点谋划, 实施高质量管理, 实现智慧化监管。以创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县为抓手, 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渔业建设, 建立美丽渔业信息管理平台, 加强美丽田园、养殖尾水信息、渔业水域常规数据和养殖尾水自动监测数据采集。实现渔业水域环境动态监测、养殖尾水监控、饲料安全监督信息平台、水产品质量监管、渔业生产信息实时采集等的渔业大数据平台, 加快物联网、自动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示范, 构建德清美丽渔业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黄志斌, 姚灿, 王新. 绿色发展理论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8): 108-113. [本文引用:1]
[2] 黄太寿, 白俊杰, 李胜杰, . 我国加州鲈养殖现状和绿色发展问题探讨[J]. 中国水产, 2017(12): 44-47. [本文引用:1]
[3] 于康震. 念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八字诀”加快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及模式创新[J]. 中国水产, 2017(8): 4-9. [本文引用:1]
[4] 赵聪蛟, 赵斌, 周燕. 基于海洋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测[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 34(5): 91-9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