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村阳桃及几个红肉桃品种的品质性状比较
王莉2, 殷益明2, 黄伟婷1, 庞钰洁1, 沈玉丽3, 贾惠娟1,*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2.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湖州 313000
3.湖州市吴兴区农林发展局,浙江 湖州 313001
通讯作者:贾惠娟(1964—),E-mail:huijuanjia@zju.edu.cn

作者简介:王莉(1990—),女,浙江湖州人,农艺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果树栽培与生理,E-mall: 1107479509@qq.com

摘要

为了改善江浙地区缺乏早熟、优质桃品种的现状,同时为红肉桃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试验通过测定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青苷含量等外观和风味品质指标,对庚村阳桃、大红桃(义乌)、大红袍(郑州)、紫血桃(丽水)和桃王(余杭)5个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桃王(余杭)除果皮花青苷含量外,其他品质性状指标均在中等或以上水平,在所选品种中具有较优的综合果实品质水平。庚村阳桃(早熟)外观品质性状指标一般,风味品质性状较优,综合果实品质水平良好。大红桃(义乌)具有较优的外在品质,大红袍(郑州)有部分风味品质指标较优。

关键词: 庚村阳桃; 红肉品种; 品质性状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9)01-0109-03

桃(Prunus persica)按照果肉颜色分类有红、黄、白、绿4种[1], 其中白肉和黄肉由于种质资源数量相对较多为常见的类型, 绿肉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红肉桃果肉呈红色或紫红色, 又被称为血桃, 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1578年)中出现过乌桃的记载, 另外在《洛阳花木记》《梦梁录》《临安志》《镇江志》等古书中都有关于红穰的记载[2]。《中国果树志· 桃卷》及《果树种质资源目录》中记录了血布袋、天津水蜜、大红袍、关爷脸、朱砂红等资源。近年新选育出的红肉桃品种还有天仙红、早仙红、博山大红、血桃1号、中桃紫玉[3, 4, 5, 6, 7]等。截至2014年, 红肉桃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在国内已有约77个, 杂交群体约有2 000株, 合计已有30余株被筛选出的优良红肉桃后代单株。国外的红肉桃资源有Harrow Blood、Indian Blood、Ceylon Blood、Black Boy[8]等。其中原产于新西兰的Black Boy风味酸多甜少, 果肉紫红色。来自加拿大的Harrow Blood是桃抗寒砧木资源, 树势较弱。

桃果肉颜色作为外观品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育种过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由于白肉和黄肉桃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针对白肉和黄肉桃颜色性状已经有大量研究, 对红肉性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表明, 红肉桃的抗氧化组分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 极显著高于白肉、黄肉桃[9, 10], 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 果实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也不同:同一品种果皮的相对抗氧化能力值平均是果肉的1.7倍。但由于大多红肉桃品种存在果型偏小、果顶圆凸等缺陷, 品质性状总体不如白肉、黄肉桃, 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后白肉水蜜桃的冲击, 使得人民的消费习惯受到影响, 红肉桃的栽培面积大幅萎缩。目前国内的红肉桃生产面积仅占很小的比重, 集中在湖北、江苏等省[11], 这也使得国内红肉桃目前仍然以地方品种为主。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国内红肉桃的种质资源数量与白肉桃和黄肉桃相比存在相当大的数量差距, 并且造成部分红肉桃品种资源的丢失。由此可见, 红肉桃的种质资源还有很大的发掘利用空间。

庚村阳桃是湖州特色地方品种, 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果形圆, 具有糖度高、成熟时间早、红肉硬质等特点, 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畅销于上海等周边地区[12]。本研究对庚村阳桃以及来自义乌、郑州、丽水、余杭4个地区5个不同品种的红肉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一方面评价庚村阳桃的发展潜质, 为江浙地区红肉桃生产筛选优质丰产的品种, 改善江浙地区早熟、糖度高的桃品种缺乏现状; 另一方面也为红肉桃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为桃品种更新换代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总计5个红肉桃品种, 6份试验材料, 其中1个品种中的2个品系选自浙江省湖州市某经济果园, 分别为庚村阳桃(早熟)、庚村阳桃(晚熟), 其余4个品种大红桃(义乌)、大红袍(郑州)、紫血桃(丽水)、桃王(余杭)分别采自义乌、郑州、丽水、余杭的当地果园。所选品种露天栽培, 田间栽培管理水平中等, 树龄均为5~6 a, 树型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型。

以果实八成熟为基准进行采收。其中, 庚村阳桃(早熟)于6月19日采收, 庚村阳桃(晚熟)于6月23日采收, 大红桃(义乌)于6月23日采收, 其余3个品种于7月5日采收。每个品种选择3株树, 每株采树体外围1~1.5 m高的树冠中部果实, 采后立即运至实验室。每个品种随机选取色泽均匀、无机械损伤且大小一致的果实40个, 分为2组, 当日进行单果重、硬度、总花青苷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可滴定酸等基本品质指标测定。

1.2 方法

1.2.1 果实外观性状指标测定

单果重的测量使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Sartorius BSA4202S-CW); 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的纵径和横径, 纵径和横径的比值表示果形指数; 使用TA.XTplus质构仪(Stable Micro System, England)测定去皮果实缝合线两侧的硬度; 果实色泽使用MiniScan EZ便携式分光光度计(Hunter Associates Laboratory, Inc., USA)测定, 以CIE 1 976 L* a* b* 颜色空间规范为标准, 测定果实赤道部位的L* a* b* 值, 计算CIRG(红色葡萄颜色指数)。果实色泽常用L* a* b* 指标表示。L* 表示颜色亮度, 值越大, 表示果面亮度越高; a* 表示红绿色差, 值越高, 表示红色越深, 反之绿色越深; b* 表示黄蓝色差, 值越高, 表示黄色成分越多。CIRG值越小, 果实颜色越偏向于黄色; 值越大, 果实颜色越偏向于深紫色。

1.2.2 果实风味品质性状指标测定

用PAL-1数显折射仪(Atago, Japan)测定每个果实缝合线两侧、果皮下方5~10 mm处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 果肉可滴定酸(TA)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 由T890自动滴定仪(海能仪器)完成, 滴定结果转化为苹果酸等价物后再进行计算。之后, 计算TSS与TA的比值。pH示差检测法分别测定果皮、果肉花青苷含量。

1.3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16对所有数据进行平均值和标准误差计算(± SE),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测定指标采用单因素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外观性状比较

2.1.1 单果重、果形指数和硬度

不同品种间单果重差异较大, 果形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桃王(余杭)最大, 其次是大红桃(义乌), 最小的是庚村阳桃(晚熟), 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在1左右, 果实近圆形。其中果形指数最小的是庚村阳桃(早熟), 最大的是紫血桃(丽水)。除庚村阳桃(早熟)外, 其他品种红肉桃的果形指数均在1.00及以上。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 由于其果实变软快, 不耐贮藏和运输, 因此硬度高、耐贮运是近年来桃育种的1个重要目标[13]。5个品种的果实硬度在20.08~30.11 N, 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表1)。因此, 外观方面, 桃王(余杭)表现最好, 其次是大红桃(义乌)。

表1 不同品种红肉桃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

2.1.2 果实色泽

表2可知, L* 值最大的是大红袍(郑州), 其次是庚村阳桃(晚熟), 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 值最大的是大红袍(郑州), 但与庚村阳桃(早熟)、大红桃(义乌)无显著性差异, 这3个品种显著高于庚村阳桃(晚熟)、紫血桃(丽水)和桃王(余杭), 而庚村阳桃(晚熟)、紫血桃(丽水)和桃王(余杭)之间无显著差异。b* 值最大的是大红桃(义乌), 但与紫血桃(丽水)和桃王(余杭)无显著差异, 最小的是大红袍(郑州)。CIRG值最大的是紫血桃(丽水)和桃王(余杭), 其次是庚村阳桃(早熟)和大红桃(义乌)。

表2 不同品种红肉桃果实色差数据
2.2 果实风味品质性状比较

桃的糖、酸含量决定了风味。由表3可知, 各品种间的TSS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含量最高的是桃王(余杭), 其次是庚村阳桃(早熟), 最低的是大红桃(义乌); 除大红桃(义乌)外, 其余4个品种的TSS含量均在10.0以上。各品种间的T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桃王(余杭)含量最高, 其次是紫血桃(丽水), 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但与其他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最低的是庚村阳桃(晚熟), 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各品种间的糖酸比存在显著差异, 庚村阳桃(晚熟)最高, 庚村阳桃(早熟)次之, 大红袍(郑州)最低。因此, 综合糖、酸来看, 庚村阳桃的两个品种表现较好。

表3 几个红肉桃品种果实内在品质

各品种间果皮花青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大红袍(郑州)最高, 极显著高于其他红肉桃品种; 其次是紫血桃(丽水), 桃王(余杭)最低; 庚村阳桃(早熟)和庚村阳桃(晚熟)之间无显著差异。果肉花青苷表现规律与果皮不尽相同, 含量最高的是大红袍(郑州), 其次是庚村阳桃(早熟); 大红桃(义乌)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因此, 综合果皮和果肉花青苷含量, 大红袍(郑州)、庚村阳桃(早熟)表现较好。

3 讨论与展望

红肉桃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果肉在果实成熟时会呈现出紫红色或鲜红色, 其风味浓郁甜香, 质地脆嫩爽口, 大部分品种果肉可与桃核顺利分离, 对桃果肉颜色的选择育种具有重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栽培在环境基本一致的不同地区、田间栽培管理水平均为常规、树龄相近、树型相同的红肉桃品种, 差异除了体现在单果重和色泽等外观品质上, 也体现在风味品质指标上。

桃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硬度、色差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地反映桃果品耐贮性和商品性优劣, 对其销售价格以及对桃果实品质评价和分级都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果实外观性状可以调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本研究结果表明, 大红桃(义乌)和桃王(余杭)在单果质量、色差、硬度方面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具有较优的外在品质; 庚村阳桃(早熟)、庚村阳桃(晚熟)表现中庸。

评价桃果实风味品质指标除了TSS、TA含量外, 还包含果实(果皮和果肉)的总花青苷含量等内在指标。由试验数据来看, 桃王(余杭)在所选品种中具有最高的TSS、TA, 但其果皮花青苷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大红袍(郑州)具有最高的果皮和果肉花青苷含量; 具有较好外在品质的大红桃(义乌), 其TSS、TA含量和果皮花青苷含量在所选品种中均处于较低水平, 果肉花青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综合内在品质不高; 庚村阳桃(早熟)在所选品种中TSS、TA含量及果皮果肉的花青苷含量均中等及以上水平, 具有较优的内在品质; 庚村阳桃(晚熟)的TSS、TA含量处于中下水平, 花青苷含量处于中上水平, 风味品质一般。

庚村阳桃属于早熟高糖品种, 与这5个品种中综合品质中最好的桃王(余杭)相比, 熟期要早15 d左右。由此可见, 在所选的品种中, 庚村阳桃早熟综合果实品质水平良好, 但存在果实偏小、产量低等问题, 使其商品性与白肉水蜜桃等栽培技术成熟的品种相比仍有欠缺。故通过现代栽培手段, 如避雨栽培、套袋、喷施生长调节剂、配置授粉树等方式, 改善红肉桃的栽培环境, 增加果实的单位面积产量, 也是提高庚村阳桃品质的关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力荣, 朱更瑞, 方伟超, . 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本文引用:1]
[2] 汪祖华, 庄恩及. 中国果树志: 桃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本文引用:1]
[3] 何华平, 龚林忠, 王富荣, . 红肉桃新品种天仙红的选育[J]. 果树学报, 2010, 27(1): 150-151. [本文引用:1]
[4] 王富荣, 龚林忠, 王会良, . 特早熟红肉桃新品种早仙红[J]. 园艺学报, 2018, 45(1): 193-194. [本文引用:1]
[5] 王开芳, 张建福, 孙蕾, . 红肉桃新品种博山大红[J]. 园艺学报, 2014, 41(12): 2541-2542. [本文引用:1]
[6] 姚凤君, 李国怀, 许红霞, . 桃新品种血桃1号的选育[J]. 中国果树, 2017(1): 71-72, 101. [本文引用:1]
[7] 王力荣, 朱更瑞, 方伟超, . 桃新品种中桃紫玉的选育[J]. 果树学报, 2016, 33(9): 1177-1179. [本文引用:1]
[8] OKIE W R. Hand book of peach and nectarine varieties: performance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index of names[M]. Washington D C: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1998. [本文引用:1]
[9] CEVALLOS-CASALS B A, CISNEROS-ZEVALLOS L. Stoichiometric and kinetic studies of phenolic antioxidants from Andean purple corn and red-fleshed sweet potato[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51: 3313-3319. [本文引用:1]
[10] 沈志军, 马瑞娟, 俞明亮, . 桃三种肉色类型果实抗氧化因子的比较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1): 2232-2241. [本文引用:1]
[11] 王富荣, 何华平, 龚林忠, . 湖北地方红肉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15): 3562-3565. [本文引用:1]
[12] 殷益明, 王莉, 庞钰洁, . 庚村阳桃生物学特性及品质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 22-23. [本文引用:1]
[13] 张冉冉, 段艳欣, 李培环, . 硬肉桃果实成熟前后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果实硬度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51(12): 2109-211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