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望海茶1号生态适应性及其制茶品质
姜燕华1, 王丽鸳2, 成浩2, 韩震3
1.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宁海 3156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3.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作者简介:姜燕华(1984—),女,浙江江山人,农艺师,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277584820@qq.com

摘要

望海茶1号是宁海当地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经对其种植成活率、叶片、花朵、芽叶等形态性状、春梢物候期、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等方面的调查,得出该品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发芽早、芽叶肥壮、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适宜制作高档名优绿茶。

关键词: 望海茶1号; ; 新品种; 性状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9)10-1791-02

宁海位于浙东中部沿海, 产茶历史已有千年, 县域内茶树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 是优异的中小叶种茶树资源宝库[1, 2]。望海茶1号是由宁海县农业农村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当地群体种茶园中, 经单株选育获得的茶树新品种, 2017年3月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告品种权申请。该品种具有发芽早, 生长势强, 抗逆性好的特点。品种芽头肥壮、制绿茶品质优良, 滋味鲜爽带花香。张成才等[3]经研究认为, 该品种为非浙江现有茶树品种, 遗传聚类图显示与嘉茗1号亲缘关系比较近。近年来, 该品种所制茶样已连续多次获中绿杯、中茶杯金奖。作者对宁海当地望海茶1号植株进行调查研究, 观察其植物学特性及制茶品质, 明确望海茶1号性状特征, 为优良茶树品种登记和推广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宁海县境内种植的望海茶1号作为研究材料, 并以当地种植面较广、发芽期同为早生种的嘉茗1号作为对照。这2个茶树品种均处于同一种植区块及采用相同的栽培条件。

1.2 评价方法

农艺性状观测。调查项目及标准方法参照《望海茶生产技术规程》执行。芽叶性状和春梢物候期的调查地点为定植3周年的桥头胡兰茗基地、深甽裕竺基地和茶院道士桥基地。

按照望海茶加工工艺[4]制作成茶样后, 进行生化成分测定和制茶品质评价, 委托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生化成分测定, 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总量分别按照GB 8314— 2013、GB 8312— 2013和GB 8313— 2008方法。制茶品质评价, 按照国标GB T 23776— 2009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成活率

表1表明, 望海茶1号定植1周年, 在不同海拔高度均表现出较高的成活率, 平均率达到96.6%, 而对照嘉茗1号仅为93.8%。在低海拔区域, 望海茶1号与嘉茗1号的成活率差异较小, 均达98%以上; 而当海拔高度600 m时, 望海茶1号为93.4%, 嘉茗1号为88.9%, 前者比后者高4.5个百分点。说明随着海拔的升高, 望海茶1号表现出更高的成活率, 显示出望海茶1号在幼苗期具有较高的生长适应能力, 适宜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在温度相对较低的高海拔地带, 更具种植推广优势。

表1 定植1周年2个茶树品种不同海拔种植的成活率
2.2 成熟叶片和花朵特征

望海茶1号属灌木型植株, 中叶类, 早生种, 植株大小中等, 树姿半开张, 分枝适度。叶片向上着生, 叶长约9.2 cm, 宽约3.8 cm, 长宽比约2.4, 呈椭圆形或窄椭圆形, 叶色浅绿或绿, 叶面隆起, 叶身平, 叶脉数约9.5对; 叶缘波浪形, 叶尖急尖, 叶齿中, 叶齿对数约31对; 叶质柔软, 芽叶浅绿色, 茸毛中等。花梗长度约0.84 cm, 花冠直径约4.6 cm, 子房茸毛中等, 花柱3裂, 长度约1.6 cm, 雌蕊与雄蕊等高。

2.3 芽叶性状

表2显示, 望海茶1号1 109 cm2发芽个数达154.2个, 单芽百芽重9.2 g, 一芽三叶百芽重62.6 g, 均高于对照嘉茗1号, 说明望海茶1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发芽密度, 且芽叶肥壮, 产量高, 尤其适合单芽类名优茶的生产。此外, 望海茶1号一芽三叶平均长8.9 cm, 比嘉茗1号长1.8 cm, 显示出望海茶1号具有较长的节间。

表2 定植3周年2个茶树品种芽叶的性状表现
2.4 春梢物候期

表3显示, 望海茶1号单芽采摘期在3月10日前后, 比特早生品种嘉茗1号晚5~10 d, 一芽一叶期在3月20日前后, 一芽二叶期基本在3月底, 一芽三叶期为4月初。望海茶1号的芽叶伸展期(单芽至一芽三叶)比嘉茗1号长近1周, 表明望海茶1号具有较长的名优茶采摘时间, 持嫩性较好, 能够避免芽叶生长过快而导致来不及采收, 缓冲高峰生产, 利于实际生产中名优茶的采摘和生产。

表3 定植3周年2个茶树品种春梢的物候期表现
2.5 生化成分含量

表4显示, 望海茶1号内含物丰富, 水浸出物含量基本达到50%, 表明茶汤具有一定的浓度。茶多酚含量20%~24.4%, 儿茶素总量占茶多酚比值均在 75% 以上, 游离氨基酸含量4.0%~5.3%。氨基酸是茶汤鲜度的主要呈味物质, 望海茶 1 号氨基酸含量测定值最高为5.3%。陆锦时等[5]研究指出, 茶多酚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 0.91, 氨基酸与绿茶品质相关系数0.95; 程启坤[6]在酚氨比评价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研究中发现, 适制绿茶的酚氨比大都在5以下, 而适制红茶的均在8以上, 望海茶1号酚氨比3.8~6.1, 显示望海茶1号适制绿茶。

表4 望海茶1号水浸出物生化成分的检测结果
2.6 制茶品质

望海茶1号鲜叶带有淡淡的清香, 经望海茶加工工艺制作, 内含物质发生转化, 呈现出高档名优茶难得的兰花香。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 认为该品种所制茶样外形嫩绿挺直, 汤色嫩绿明亮, 香气清高, 易出兰花香, 滋味甘醇鲜爽, 叶底嫩绿明亮。从表5可知, 望海茶1号采摘各档鲜叶所制茶样, 其品质均表现突出, 是制备绿茶的优良品种, 尤其是中后期鲜叶, 兰花香更易凸显, 推测与中后期鲜叶内含物成分有关。

表5 望海茶1号烘青样感官的审评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望海茶 1 号是从宁海当地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 2017年3月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告品种权申请。该品种具有种植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投产快、芽叶肥壮、发芽早、节间长、持嫩性好等特点, 生化成分检测显示所制绿茶易出兰花香, 且氨基酸含量较高, 最高为 5.3%, 具有高档绿茶的品质特征, 较低的酚氨比显示该品种更适宜制绿茶。望海茶1号叶片呈向上着生状态, 且节间较长, 推测为机采适宜品种, 符合今后茶叶机械化采制发展方向。种植过程中发现, 苗木期在缺肥情况下, 叶片易表现出黄绿色, 因而苗期应注意培肥管理。对于该品种的抗逆性及其他性状, 在今后将开展进一步调查。

参考文献:
[1] 李剑锋. 宁海“十三五”茶产业提升路径思考[J]. 中国茶叶, 2015(10): 6-7, 12. [本文引用:1]
[2] 姜燕华, 冯家浩. 宁海县茶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J]. 中国茶叶, 2018(11): 60-63. [本文引用:1]
[3] 张成才, 刘园, 姜燕华, . SSR标记鉴定浙江省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15(5): 926-931. [本文引用:1]
[4] 陈亮, 虞富莲, 姚明哲, .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茶树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的制订[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8): 2400-2406. [本文引用:1]
[5] 陆锦时, 魏芳华, 李春华. 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7(1): 1-5. [本文引用:1]
[6] 陈启坤. 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 酚氨比[J]. 中国茶叶, 1983(1): 3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