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在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的生长情况
王雅娟1, 宋建喜2, 何浙华3, 姜武4, 蒋淑君5, 刘彩娟6, 陶正明4,*, 余琳6,*
1.淳安县千岛湖林场,浙江 杭州 311700
2.淳安县枫树岭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716
3.杭州千岛湖瑶记实业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4.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5
5.淳安县林业局,浙江 杭州 311700
6.淳安县大墅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716
通讯作者:余琳(1963—),男,浙江淳安人,教授级高工,学士,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和森林食品加工,E-mail: 154780502@qq.com; 陶正明(1970—),男,浙江温州人,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为中药材,E-mail: zmtao2002@aliyun.com

作者简介:王雅娟(1973—),女,浙江淳安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林学及经济林培育,E-mail: 113562608@qq.com

摘要

为全面掌握多花黄精林下经济栽培技术,加快黄精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选用多花黄精块茎,在山核桃、杉木、毛竹和香樟等4种不同类型树种林分进行套种。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等相同的情况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山核桃>毛竹>杉木>香樟。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分别为92.1%、0.61 cm、65.8 cm、1 356.8 kg·hm-2;毛竹林冠下分别为90.2%、0.58 cm、60.2 cm、1 286.2 kg·hm-2;杉木林冠下分别为88.9%、0.49 cm、56.3 cm、1 025.7 kg·hm-2;香樟林冠下分别为85.4%、0.44 cm、53.2 cm、956.9 kg·hm-2。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在山核桃、毛竹、杉木和香樟等4种林分林冠下,均可以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但以山核桃、毛竹等2种林冠下林分类型栽培模式平均地径、高度生长和块根质量最佳。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林分类型; 生长情况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9)10-1839-03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又名姜形黄精、野生姜、黄精姜等, 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国植物志》记载全世界约有黄精属植物40种, 中国有31种[1], 列入《中国药典》2015版黄精原植物有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多花黄精(P. cyrtonema Hua)[2]。其中多花黄精药用功效最好, 其根状茎肥厚, 通常连珠状或结节成块, 少有近圆柱形, 直径1~2 cm, 茎高100 cm, 叶互生, 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 通常具10~15枚叶, 伞形花序, 花被黄绿色, 浆果黑色, 具3~9颗种子, 5— 6月开花, 8— 10月结果[1, 2]。多花黄精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 药用食用价值高, 药食同源[3], 主要以根茎入药, 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降压、降糖降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抗菌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阴虚劳渴、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须发早白等病症[4]。多花黄精一般野生于海拔300~1 000 m地带的林荫下、山谷、溪涧、林缘、山边等地, 喜阴、湿润、土壤肥沃疏松的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选择淳安县许源林场十四坞林区横坑坞3~10、11小班。距离淳安县千岛湖镇25 km, 商乡政府10 km, 118° 54'58″E~118° 59'18″E, 29° 29'14″~29° 31'07″N。示范基地位于海拔110~300 m, 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性气候, 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7 ℃, 1月气温最低, 月平均气温5 ℃, 极端最低温度-7.6 ℃, 7月份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28.9 ℃, 极端最高温度41.8 ℃。年平均降水量1 430 mm, 全年无霜期263 d, 土壤主要为红壤类黄红泥土、黄泥土和油黄泥土, 母质多为风化岩, pH 5.5~6.0[5]

采用多花黄精块茎苗栽植, 选择大小均匀、健壮萌芽, 无病害、无伤口、无腐烂根状茎作为种苗。种植前将根茎切成段, 每段块茎带芽1~2个, 切口用草木灰涂抹后种植或浸入波尔多液(1:1:100)中1~2 s, 等药液晾干后种植[6]。每个种苗平均鲜质量40~80 g[7], 种苗用量750 kg· hm-2以上。

1.2 处理设计

选择在海拔110~250 m的山核桃、毛竹、杉木、香樟林下种植多花黄精, 4种林分郁闭度均调整为0.4~0.6林冠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在试验地相同立地因子的上、中、下坡随机重复设置10 m× 10 m的样地3个, 每个林分类型共设置样地9个。

2016年秋冬季节伐除林下部分杂灌杂草后, 依山势沿等高线带状整地, 带宽100~120 cm; 按行距30 cm× 20 cm, 依山形走势, 挖好种植穴, 深15 cm。施足基肥, 冬季或翌年种植。2017— 2018年, 每年人工除草2~3次, 分别是6月雨季前和8月立秋后, 并结合除草点状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 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冬季做好越冬管理。

1.3 数据测定

2018年9月下旬, 在每块样地内沿等高线中心线的上部、中部、下部各设置3个2 m× 2 m的小样方, 每个样地共设9个小样方, 调查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 并以小样方内多花黄精的平均地径、平均高为参照标准, 在样地内随机挖取标准株20株(误差± 5%), 测定根茎鲜质量, 并在80 ℃下烘干至恒重[8], 测定干质量。

采用dpsv7.55版统计软件对试验处理多花黄精生长、根茎总质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多花黄精保存的影响

不同林分类型种植的多花黄精平均保存率以山核桃最高, 达92.1%; 毛竹林次之, 为90.2%; 杉木林、香樟林均较低, 分别为88.9%、85.4%(表1)。结果表明, 山核桃林、毛竹林、杉木林之间的多花黄精保存率差异不显著, 均显著高于香樟林的多花黄精保存率。

表1 不同林分类型多花黄精生长量指标与多重比较
2.2 对多花黄精地径的影响

山核桃林的多花黄精植株平均地径最粗, 达0.61 cm; 毛竹林次之, 为0.58 cm; 杉木林、香樟林较低, 分别为0.49、0.44 cm(表1)。表明山核桃与毛竹林之间的多花黄精地径差异达显著水平, 山核桃林与毛竹林的多花黄精地径均极显著高于与杉木林、香樟林。

2.3 不同林分类型对多花黄精株高的影响

山核桃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植株最高, 达65.8 cm; 毛竹林次之, 为60.2 cm; 杉木林和香樟林的多花黄精平均株高较矮, 分别为56.3、53.2 cm(表1)。表明山核桃林与毛竹林的多花黄精植株株高差异达显著水平, 均极显著高于杉木林、香樟林, 杉木林与香樟林的多花黄精株高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

2.4 对多花黄精块茎的影响

不同林分类型多花黄精的植株平均块茎质量(干质量)以山核桃林最高, 平均干质量1 356.8 kg· hm-2; 毛竹林次之, 为1 286.2 kg· hm-2; 杉木林、香樟林较低, 分别为1 025.7、956.9 kg· hm-2。山核桃林与毛竹林的平均干质量差异不显著, 山核桃林的多花黄精平均根茎干质量极显著高于杉木林、香樟林。

3 小结与讨论

多花黄精套种山核桃、毛竹、杉木和香樟等4种林分类型, 平均保存率、地径、株高和块茎质量(干质量)均以山核桃林最高, 分别为92.1%、0.61 cm、65.8 cm、1 356.8 kg· hm-2; 毛竹林次之, 分别为90.2%、0.58 cm、60.2 cm、1 286.2 kg· hm-2; 杉木林、香樟林较低, 分别为88.9%、0.49 cm、56.3 cm、1 025.7 kg· hm-2; 85.4%、0.44 cm、53.2 cm、956.9 kg· hm-2。在立地条件、郁闭度、经营措施等相同或相近条件下, 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多花黄精保存率、生长量和块茎干质量的顺序依次为山核桃> 毛竹林> 杉木林> 香樟林。

野生多花黄精一般生长于林冠下, 山谷、溪涧、林缘、山边等地, 喜阴、湿润、土壤肥沃疏松的环境。林分类型是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主要因子[9], 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林分内散射光照、气温、湿度和土壤等4个方面[10]。不同林分类型构建不同性质的林分林冠下生态环境。山核桃为乔木落叶树种, 其叶片相对于毛竹、杉木和香樟等常绿树种叶面积较大, 入春后, 树叶萌发, 郁闭度0.4~0.6, 最高不超过0.8[11], 遮荫效果好, 散射光强, 林下湿润, 光合作用强, 有利于地上多花黄精植株生长; 入秋后, 随风落叶, 光照增强, 地温升高, 有利于地下块茎生长发育。毛竹叶面小而均匀, 散射光强, 光合作用相对逊色, 常绿树种, 每届换叶, 林下凉爽、湿润气温和空间优于杉木和香樟林。杉木和香樟为四季常绿树种, 散射光分布不均匀, 光合作用弱, 且林分改造、郁闭度调整涉及采伐审批, 修枝、间伐和每年枯枝、落叶清理, 给多花黄精培高效栽培带来不便, 增加生产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汪发缵, 唐进. 中国植物志: 第15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本文引用: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四部[M]. 2015年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EB/OL]. (2002-02-28)[2019-03-05]. http://law.foodmate.net/show-163572.html. [本文引用:1]
[4] 黄云鹏. 林木栽培技术[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7. [本文引用:1]
[5] 淳安县林业志编纂委员会. 淳安县林业志[M]. 1919. [本文引用:1]
[6] 刘跃钧, 蒋燕锋, 葛永金, .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4): 43-45. [本文引用:1]
[7] 芮龙燕, 黄亚玲. 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及杉木林下种植技术的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 2015, 41(6): 47-49. [本文引用:1]
[8] 樊艳荣. 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本文引用:1]
[9] 樊艳荣, 陈双林, 杨清平, . 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2): 199-205. [本文引用:1]
[10] 黄云鹏, 范繁荣, 王邦富, . 4种不同林分类型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 45(5): 132-135. [本文引用:1]
[11] 章文前. 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26): 12959-1296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