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
王启现1, 潘燕荣1, 邱国梁1, 毛立宝2, 位运粮3
1.中国农业科学院 成果转化局,北京 1000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东海综合试验站,江苏 东海 2223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0

作者简介:王启现(1976—),男,山东费县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和农业发展等,E-mail:wangqixian@caas.cn

摘要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近年来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发展特点,阐述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的作用,提出进入新时代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的4点建议,即加强试验基地的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提高试验基地的用地规模和条件标准,推进试验基地的开放共享和网络支撑,加强试验基地的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

关键词: 农业; 试验基地;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4.3;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9)02-0180-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1]。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 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总体安排, 并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为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对今后5年的战略实施又做出了阶段性安排, 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3]。为落实贯彻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规划署要求, 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 提出了全国农业科教系统支撑、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思路、实施原则、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4]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的复杂产业[5]。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区域性特点。与其他科研领域相比, 农业科研更加离不开试验基地的支持[6]。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始终牢记农业科研国家队的职责使命,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面向” “ 两个一流” “ 一个整体跃升” 指示要求[7], 立足自身科研创新需求, 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与重要产区布局变化, 布局发展了一大批田间试验场所(科研试验基地), 与实验室一起共同有力支撑了农业科研工作。这批位于全国各地、分布在不同农业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的科研试验基地, 具有依托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面向农业生产一线、贴近农村农民身边的天然优势, 必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 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科研试验基地建设, 从建院建所伊始, 就开始了科研试验基地的布局和建设工作, 规模稳步增长, 分布日趋合理。

1.1 规模稳步增长

近5年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所属科研单位拥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租赁期限20年及以上、投资建设、主要用于科研用途的试验基地(科研试验基地)数量稳步增长, 从2013年的98个增长到2017年的115个, 5年增长17.3%; 基地占地总面积从5 942.3 hm2增长到7 003.5 hm2(图1), 其中拥有使用权证的土地面积从2 897.2 hm2增长到3 158.4 hm2, 分别增长17.9%和9.0%。

图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的发展情况

1.2 分布日趋合理

近5年来, 位于主产区的科研试验基地增多, 区域布局日趋合理(表1)。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农业主产区的试验基地布局明显加快。其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新增2个试验基地, 即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位于哈尔滨的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和水稻研究所位于宝清的北方水稻研究中心, 全部位于粮食生产大省和农业现代化强省黑龙江; 在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7省、直辖市)新增6个试验基地, 其中安徽、湖南各新增2个试验基地; 在西北(甘肃、新疆)新增4个基地, 即棉花研究所位于阿拉尔、库尔勒、胡杨河的3个棉花试验基地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位于阿瓦提的生物育种基地, 全部位于棉花、特色瓜果生产大省新疆。

表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的区域分布情况

同期,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研试验基地增多, 学科布局逐步优化。如,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近5年新增2个试验基地, 即位于安徽合肥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创新研究院和黑龙江哈尔滨的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在位于北京南口和河北廊坊综合基地内各新增1个试验基地。农业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在河北廊坊综合基地内新增1个试验基地。

2 科研试验基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科研试验基地具有科学试验和技术示范两项主要功能, 人才培养和产业带动两项派生功能[8]。在科研试验基地开展的科研活动及所产生的科技成果, 开展的科技服务活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以及培养锻炼的科技人才和示范培植的新兴产业, 在乡村振兴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为产业兴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研试验基地在农业科技创新链条中处于上接原始创新、下连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8], 具有源源不断产生新成果、新技术, 且产生的新成果、新技术易在当地推广应用的特点, 基地产生的新成果、引进的技术等工作, 有力支撑了农业发展, 也必将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乡村产业, 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先进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因地制宜的试验、示范, 才能为农民所接受, 然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9]。科研试验基地担负着引领和带动驻地农业发展的重任[10]。据不完全统计, 201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国各地的试验基地, 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1 439项重要科研项目的田间试验实施任务, 以试验数据为支撑, 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49项, 发表高水平论文2 253篇, 审定新品种153个, 授权专利567项; 推广新品种279个, 面积384万hm2, 新技术96项, 面积386万hm2, 新产品36个, 面积307万hm2。其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位于黄淮海中部的新乡综合试验基地, 2017年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近10项, 省级及以上审(认)定新品种近40个, 在基地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及群众代表1万多人次[11]。而且近年来以基地为依托, 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申请、合作建设了新乡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山东临清试验基地每年安排新品种展示田2.0 hm2以上, 承担国家和省品种区域试验2.7 hm2, 接待上级主管部门的现场考察和国内外同行的访问、观摩、技术交流600人次, 已成为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的窗口[12]

2.2 对生态宜居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分重视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研究, 仅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就在全国建立了11个试验基地, 牵头建立的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监测站网, 包括7家单位, 对黑土、潮土、褐土、黄土、红壤土等全国8个主要土壤类型建立长期定位试验, 开展联网观测研究、持续积累科学数据, 为农田土地肥力演变和指导肥料资源科学使用提供基础支撑; 以草原研究所为主,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袤的草原区建立了10个试验基地, 涵盖了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高寒草原等主要草原类型, 为草地生态保护和牧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也十分重视农业清洁生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方面的研究, 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重要支持。如,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近年来在云南大理建立的农业生态环境试验基地, 聚焦高原湖泊水质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并积极协助当地政府申报和实施了全国重点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试点项目“ 洱海海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 海西北入湖口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等, 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宜居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几年在湖南湘潭建立的产地环境质量试验基地, 正为湘江流域等南方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治理研发综合解决技术方案。

2.3 对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也有明显支撑作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多个试验基地开展了党组织结对帮扶、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提升本单位党组织战斗力和开展党员党性锻炼教育的同时, 也提升了结对单位的党组织建设水平, 对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作用明显。如,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行政与后勤党支部、农业昆虫党支部依托基地, 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村党总支、任庄村党支部签订了所村支部“ 同创共建” 结对协议, 深入开展“ 所村支部结对共建, 产研对接共促发展” 主题党日活动等[13]。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中国农业科学院位于全国各地的试验基地结合科研工作和自身特点, 通过组织举办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现场观摩会, 开展成果展示、技术培训, 开展科普教育等形式, 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利用其高安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 采用了专家课堂讲授与试验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受到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的一致好评与欢迎[14]。据不完全统计,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试验基地举办现场会、观摩会274次, 参加人员2.1万人次; 举办技术培训班189次, 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2.2万人次, 明显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增强了致富本领, 促进了农民增收。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以本校涉农学科的先进技术成果为支撑, 扶持地方花卉产业发展, 仅泗安镇已开发花卉70 hm2, 花农获得了7.5万元· hm-2的收益[15]

3 新时代加快科研试验基地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挥农业科教单位的作用, 要依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打造1 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近年来, 试验基地不断迁往农村, 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6]。为此, 着力加强农业科教单位的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和发展,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3.1 加强试验基地的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

要着眼于全国一个整体, 按照全国“ 一盘棋” 的思路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和选址布局, 避免碎片化。要将更多的试验基地布局建设在农业主产区, 布局建设在对科研创新有重大贡献的独特地理区位。要根据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求, 在突出科研创新功能的前提下, 以更广视野、更宽思路, 因地制宜地丰富试验基地的成果展示、检测服务、科技培训、产业示范等功能, 做好基地规划设计工作。

3.2 提高试验基地的用地规模和条件标准

根据基地规划设计, 合理划分科研区、生活区、示范区等功能区, 以及科学试验、观测监测、中间试验、集成展示等工作内容的用地规模, 采取取得土地使用权证、长期租赁使用、与其他单位合作共用等多种形式, 稳步扩大占地规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科研教学单位要合理确定自用土地规模。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重点改善试验土地质量和建设环境可控的温室等田间科研设施, 满足科研试验基地研究工作和运行管理的条件需求。同时, 要积极争取产业化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 做好基地示范区条件建设。

3.3 推进试验基地的开放共享和网络支撑

逐步改变现有试验基地多封闭运行、各基地之间联系少的状况, 建立开放共享机制, 促进基地试验田、设施设备、科研数据、科技成果等资源开放使用。借鉴发达国家和相关领域的做法, 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系统监测试验研究网络[17], 将位于主要农田和典型草地的数量多、分布广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纳入其中, 建立统一的数据指标体系、采集规范和数据库, 配备统一、标准的数据采集设备, 制定统一的运行机制和开放共享管理制度, 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一手数据支持。

3.4 加强试验基地的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

采取政策支持、系统培训、岗位流动、跨级聘用, 以及深入实施考评机制措施[18], 以建立总农艺师(总畜牧师、首席兽医师)制度、大中学生实训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为抓手, 逐步建立起一支年富力强、懂业务、会管理、负责任的试验基地管理人才队伍, 提升基地运行管理水平。加大投入, 统筹更多科研资源在试验基地实施, 着力加强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应用等, 用好入驻试验基地高水平科研人员和高素质研究生优势,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等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5-16. [本文引用: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EB/OL]. (2018-02-04)[2018-10-25].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2/04/c_1122366449.htm. [本文引用: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2018-09-26)[2018-11-0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6/c_1123487123.htm. [本文引用:1]
[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8-09-30)[2018-11-02].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1809/t20180930_6159733.htm. [本文引用:1]
[5] 朱解放.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0): 6251-6253. [本文引用:1]
[6] 邱国梁, 王启现.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工作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 2015, 34(5): 51-53. [本文引用:1]
[7] 习近平 . 习近平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N]. 人民日报, 2017-05-27(1). [本文引用:1]
[8] 王启现, 任德芹, 邱国梁.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分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5): 215-217, 222. [本文引用:2]
[9] 金胜荣. 农业科研单位要在农技推广中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7(4): 365-368. [本文引用:1]
[10] 杨力钢, 巩文红, 李国锋. 论农业科研基地对驻地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功能的剖析[J]. 农业科技管理, 2016, 35(3): 49-50, 60. [本文引用:1]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 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科研服务管理三丰收[EB/OL]. (2017-12-19)[2018-10-24]. http://datt.caas.cn/yqjd/122067.htm. [本文引用:1]
[12] 赵逢涛, 王宗文, 辛淑荣, . 抓好科研基地建设支撑科研创新工作持续发展: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运行管理工作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 2011, 30(1): 37-39. [本文引用:1]
[1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所村支部结对共建产研对接共促发展[EB/OL]. (2017-07-20)[2018-08-05]. http://www.ippcaas.cn/yw/74488.htm. [本文引用:1]
[14] 张结刚, 王晓萍, 徐宏, . 新形势下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考: 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37(2): 71-73, 82. [本文引用:1]
[15] 吴正辉, 孔德栋. 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通报, 2015, 31(7): 262-266. [本文引用:1]
[16] 丁旭欢. 科学管理农业试验基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J]. 北京农业, 2013(12): 275. [本文引用:1]
[17] 王启现, 位运粮, 吴晓磊, . 典型发达国家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的几点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37(1): 52-55. [本文引用:1]
[18] 巩文红, 郑梅玉, 王爱全, . 农业科研基地管理队伍的建设与激励措施研究: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37(4): 76-7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