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肖群(1982—),男,湖北随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稻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xiao_q88@163.com。
农麦 88 是以镇麦 168 作母本、扬麦 10 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该品种白壳,纺锤形,籽粒红皮,半硬质-硬质;株型适中,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高,穗大粒多,饱满度好;穗粒结构协调,中抗赤霉病,籽粒品质达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农麦 88 表现高产稳产,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较对照品种扬麦 20 增产显著。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统计, 小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3%左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麦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 有预测表明, 我国小麦需求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1]。20世纪90年代, 小麦育种的重点是高产, 近些年来, 人们越来越注重小麦品质的改善, 因此高产优质的小麦的品种才符合市场需求[2]。在江苏省,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其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居全国第三至第四位[3], 但是优质小麦的供给能力还不到20%, 因此随着人们对优质小麦需求的增加, 优质小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中, 强筋小麦占90%以上[4], 所以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是未来小麦育种的重点。农麦88是由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镇麦168和扬麦10号经杂交选育出的优质强筋小麦, 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60001, 并且通过湖北、安徽引种备案, 引种备案号为鄂引种2018166、皖引麦2018040; 品种权编号为CNA20141446.0。该品种属春性中熟小麦, 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农麦88产量高, 品质优, 是值得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 以镇麦168作母本、扬麦10号作父本进行杂交, 成熟期共收获杂交种子24粒, 同年10月份将种子全部点播。2006年将F1代混收。2007年对F2代进行单株选择, 入选矮秆、株型好、综合抗性好的单株122株。2008— 2010年连续进行单株选择, 决选株型好、矮秆、穗粒结构协调的优良株系15个。2011年将这15个株系进行鉴定试验, 其中代号SN1109株系产量及综合性状最优。2012年将SN1109株系进行品比试验。2013年多点品比试验中, SN1109株系表现产量较对照增产显著, 农艺性状及广适性好。2013— 2015年度推荐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 定名为农麦88。2015— 2016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农麦88幼苗直立, 叶色较深, 分蘖力中等; 株型较松散, 茎秆粗壮, 抗倒性较好; 穗层整齐, 成穗率高, 后期熟相好; 穗纺锤形, 长芒、白壳、红粒, 籽粒半硬质-硬质。区试结果, 全生育期208.0 d, 较对照长1.2 d; 株高83.1 cm, 有效穗480万· hm-2, 每穗39.0粒, 千粒重40.9 g。
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3年接种鉴定, 中抗赤霉病, 感纹枯病、白粉病、黄花叶病毒病, 高抗穗发芽。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2年区试测定结果, 容重781 g· L-1, 粗蛋白含量16.1%, 湿面筋含量33.6%, 稳定时间17.2 min, 硬度指数68.4。籽粒品质达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
农麦88在2013— 2015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7 254 kg· hm-2, 比对照扬麦11增产6.25%, 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5— 201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6 894 kg· hm-2, 比对照扬麦20增产3.91%。
适宜的播期是小麦能够正常生长的基础[5], 农麦88在淮南区适宜播种期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过早会由于温度较高导致小麦苗徒长, 造成冬前群体过大; 播种过晚会由于积温不够导致小麦苗生长不良, 不能形成壮苗。
朱翠林等[6]研究表明, 当小麦的基本苗在105万~525万· hm-2时, 小麦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小麦群体结构, 有利于穗粒协调, 增加产量。农麦88适宜种植密度为270万· hm-2, 中低产田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有研究表明, 小麦产量超过6 750 kg· hm-2时, 大约需要纯氮225 kg· hm-2、五氧化二磷120~135 kg· hm-2和氧化钾90 kg· hm-2[7]。农麦88一般施纯氮270 kg· hm-2左右, 其中基肥占60%, 拔节孕穗肥占40%, 适当施用磷钾肥。田间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严重影响小麦根系的生长, 为了确保农麦88高产稳产, 田间开好水沟, 保障排水畅通, 必须做到雨停田无水, 天晴地面干。
农麦88不宜在有黄花叶病毒病田块种植。冬前及早春应及时防治田间杂草, 中期做好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扬花期做好赤霉病的防治。
成熟后(蜡熟末期)抓紧收获, 以确保丰产丰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