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傅琳琳(1988—),女,浙江诸暨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E-mail:FULL19881129@126.com。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及运营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创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交易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本文以浙江江山蜜蜂产业为切入点,构建出江山蜂业全产链实践模型,系统总结江山蜂业全产业链高质量运用模式及发展经验,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促进浙江蜜蜂全产业链建设及经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农业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以“ 质” 为特征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取代了以“ 量” 为特征的物质文化需要, 由此可见,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乡村振兴战略将“ 产业兴旺” 作为五大目标之一。农业农村部把2018年列为“ 农业质量年” , 启动了八大行动, 部署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由此可见, 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各省致力于扩大农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并抓, 注重品牌建设及运营,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
蜂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等优点, 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 多年来在蜜蜂饲养量、蜂产品产量和外贸出口量等方面稳居全国前列, 2017年, 浙江省年末蜂箱数102.34万箱, 蜂蜜产量9.13万t, 蜂王浆产量220.18 t, 蜂蜜出口量1 770 t。浙江省江山市是中国最大的养蜂县和蜂产品原料集散地, 有着“ 中国蜜蜂之乡” 的美名, 2017年江山市累计实现蜂业总产值15.36亿元, 同比增长3.89%, 全市蜂群保持在24.13万箱左右, 蜂业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县(市)第一。但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商品信任度不断提高, 蜂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大, 国产蜂蜜价格也远低于进口蜂蜜,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 浙江蜂业开始面临蜂产品同质化严重、蜜蜂养殖规模小、蜂农老龄化、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而江山的蜜蜂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浙江乃至全国蜂业发展的缩影, 江山蜂业全产业链战略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 本研究以江山市蜂业为切入点, 对蜂业全产业链进行概念界定和系统解析, 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江山蜜蜂全产业链战略模式进行探析, 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蜂业产业链建设的对策建议。
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中看出, 农业产业链最早出现于美国, 随后快速发展, 逐渐进入其他发达国家, 学术界一致肯定了农业产业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正向作用,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组织纵向协作[1, 2, 3, 4]、信息管理[5, 6]、价值链[7, 8]和农产品质量控制[9, 10]方面。目前,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进行实践, 我国相关专家、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并将其定义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基于各自利益而形成的相互紧密联系的网络结构[11, 12, 13]。
学界对农业产业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产业链内涵、农产品质量控制、价值链、运行绩效、产业链构建及整合等方面。崔春晓等[14]对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和整合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杜龙政等[15]从食品安全的视角, 分析在原始生产、农庄生产和大规模生产3种不同生产方式基础上链条、群落、环境的不同, 指出农业产业链应建立在人类食物链、生物链之上, 应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污染。在农业产业链整合方面, 张利庠[16]针对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方面的特征, 建立了基于环境与企业能力优化完善的一体化产业价值体系。产业链的提升和整合产业链的目的在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有效利用稀缺的农业资源, 加强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各部门的相互连接,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效率。建设及运营全产业链, 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 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有效联结, 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界对蜜蜂全产业链的研究包括蜜蜂全产业链的形成、蜜蜂全产业链战略、蜜蜂全产业链结构模式、蜜蜂全产业链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毛小报等[17]在剖析蜜蜂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分析, 从生产经营、产业功能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蜂业从分散式生产和经营逐步转向产业化、组织化发展的趋势。惠兴辉等[18, 19]应用产业链经营理念, 提出蜂产品全产业链结构模式, 即蜂产品全产业链包含从蜜源到最终消费者的多个结构, 而每一个结构都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找到出口链条。朱麟等[20]在分析蜜蜂全产业链中加工链条的基础上, 提出有效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资源管理与追溯系统建立方案, 包括从原料到成品出厂的生产链各环节信息的管理。
养蜂业是江山市的传统特色产业, 至今已有1 700多年的发展历史。江山市是中国最大的养蜂县和蜂产品原料集散地, 有着“ 中国蜜蜂之乡” 的美名, 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蜂业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养蜂规模与经济效益已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县(市)第一。2017年, 江山市累计实现蜂业总产值15.36亿元, 比2016年增长3.89%, 蜂产品直接出口额约为2 400万美元, 与2016年基本持平。江山市现有养蜂互助合作社118家,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省级龙头企业1家, 江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 规模蜂场(80箱以上)2 470个, 养蜂户4 715户, 全市蜂群保持在24.13万箱左右。蜂产品注册商标115件, 国际商标25件。近年来, 江山市充分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和蜜蜂养殖传统, 深入挖掘蜜蜂文化, 推进蜜蜂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集养殖、加工、文化、旅游、养生为一体的蜜蜂新业态大平台, 将江山蜂业建设成为“ 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
江山市围绕“ 政府扶持、协会领军、行业标准、机制创新、信息平台” 的关键词, 加快产业链外部环境的系统整合, 大力实施蜜蜂产业振兴行动计划, 高水平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电商化销售、社会化服务, 促进江山蜂业产品生产、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和三产融合等产业链内部要素的高质量发展, 其具体实践模型如图1所示。
2.2.1 高质量推进蜂产品标准化生产
养蜂、采蜜等产品生产行为是蜜蜂全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 蜂蜜原料生产环节是否标准是直接影响蜜蜂全产业链运营效果的因素。江山市将蜜蜂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 将标准化生产作为蜜蜂全产业链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已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蜂农传统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第一, 在蜜蜂良种繁育方面, 江山市不断巩固和提升“ 浙江浆蜂” 的高产王浆生产性能优势, 加大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 不断提高浙江浆蜂和中蜂的年供种能力。第二, 在中蜂新法饲养方面, 从2015年起, 江山市充分利用四都、碗窑、上余、碗窑、塘源口、峡口等山区资源发展中蜂养殖, 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中蜂养殖场, 建设中蜂标准化活框饲养示范场。第三, 在蜜蜂授粉增产方面, 为充分发挥蜜蜂授粉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江山市全面启动“ 十万亩农作物蜜蜂授粉工程” 建设项目, 既解决蜜源问题, 又可实现农作物提质增效, 促进养蜂业从单纯的养蜂生产向农牧结合的生态高效农业转变。第四, 在互助订单养殖方面, 一方面, 通过成立养蜂互助合作社, 实行由合作社统一配发种蜂群、饲料及蜂药, 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等“ 八统一” 的运作方式, 以保障养蜂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 江山市累计成立养蜂互助合作社118家, 参加合作的规模养蜂户达2 100户, 占全市养蜂户总数的85.02%。另一方面, 采用“ 企业+合作社” 的订单生产模式, 对合作社社员的蜂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机制, 合作社在年终按社员投售产品金额的12%~15%返利补贴给社员, 全市已有恒亮、健康、福赐德等龙头企业推行二次返利模式。第五, 在养蜂机械应用方面, 江山市开发了国内第一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 蜜蜂专用放蜂车” , 转变了传统的养蜂生产方式, 这在江山乃至全国的蜂种改良、提升蜂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此外, 积极推动电动摇蜜机、电动取浆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加快实现养蜂业的机械化、设施化、规模化。
2.2.2 高质量推进蜂产品精深化加工
在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 江山市大力支持蜂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不断推进蜂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从而延伸蜜蜂产业链条。一方面, 着力促进粗加工产品品质提升。从2007年起, 江山市以蜂产品加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 筹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开展形式多样的“ 质量帮扶” 活动, 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 帮助企业分析解决在新产品研发中原料检测、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问题, 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实验室, 共享检测资源, 免费为企业培训检验人员, 从而提高蜂蜜加工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 大力推动精深加工产品科技研发。江山不断提升壮大蜂产品精深加工业, 实现由原料生产加工为主向蜂产品高科技开发及功能保健食品加工方向转变, 除实现蜂蜜、蜂王浆、花粉等粗加工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外, 加大蜂蜡、蜂蛹、蜂毒、蜂巢等保健产品开发力度, 成功开发出水溶性蜂胶软胶囊、蜂巢素、蜂蜜泡腾片、蜂蜜复合饮料、金色蜂胶软胶囊、保肝护肝的邦体片、可有效防治前列腺炎的蜂花粉多糖胶囊、蜂蜜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 提高蜂产品加工业附加值。
2.2.3 高质量推进蜂产品多元化销售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蜂产品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 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 江山市在保证产品优质安全的前提下, 不断提升产品形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首先, 实现新型流通业态拓展。在巩固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等传统现货贸易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网络, 鼓励各经营主体入驻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 探索建立蜂产品上市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体验式营销等新型多元流通业态,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其中, 浙江健康蜂业公司为蜂产品行业全省唯一省级农村电商龙头企业, 为全省首批入驻“ 阿里健康” 码上追溯平台的蜂产品企业, 年线上销售额逾2 500万元。其次, 促进蜂蜜品牌打造提升。江山市以品牌建设及运营为重要抓手, 提高蜂产品知名度。目前, 江山市有2家企业3个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已注册蜂产品商标115件, 国际商标25件, 其中, 中国驰名商标2件, 浙江省著名商标3件, 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 先后被评为“ 浙江省蜂产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 浙江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十大示范基地” 。此外, 深化蜜蜂产品宣传推介。着力举办“ 江山蜂产品北京推介会” “ 首届中国(江山)蜜蜂文化节暨国际蜂产品经贸洽谈会” “ 全国蜂业大会暨蜂产品营销电商化高峰论坛” 等形式多样的全国性宣传推介活动, 使江山蜂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2.2.4 高质量推进蜂产业融合化发展
全产业链的本质是建立从产品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环节间彼此关系, 实现从“ 田头” 到“ 餐桌” 有效衔接、互通互补、良性循环, 在蜜蜂全产业链的建设及运行中, 实现蜜蜂产业与其他业态的有效融合是至关重要的。江山市着力推动蜂业“ +文化” “ +旅游” “ +养生” “ +教育/科普” 的产业融合, 厚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厚积薄发的产业优势, 深入挖掘江山蜜蜂文化, 重点打造碗窑中蜂特色小镇, 建设长台蜂业强镇, 打造蜂主题旅游项目, 借助蜜蜂观光园、中华蜜蜂博物馆、中华蜜蜂疗养所, 举办“ 蜜蜂文化节” , 开展观光休闲、果品采摘、蜂味餐饮、蜂疗保健、蜜蜂文化科普、蜜蜂认养等活动, 打造蜂业三产融合新增长点。
2.2.5 高质量推进蜂产业规范化管理
改善外部环境是保障全产链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江山市以“ 政府扶持、协会领军、行业标准、机制创新、信息平台” 为抓手, 夯实了蜂业健康发展的根基。第一, 加大政府扶持。从2004年起, 江山市政府就拨专款举办形式多样的全国性蜂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从2012年起, 江山市市政府每年给协会拨款30万元支持“ 国家级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 提升养殖装备水平和养殖模式。从2016年起, 江山开始实施蜜蜂产业振兴行动计划, 将蜂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大力栽培。第二, 坚持协会领军。江山市充分利用1981年成立的养蜂产业化协会, 创新建立了“ 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 的蜂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源头质量可追溯体系, 将散布各地的蜂农、蜂箱与蜂群连接为一体, 与江山全市17家蜂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蜂产品行业质量安全自律公约》, 与64家养蜂合作社签订了《江山市养蜂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自律公约》, 强化了养蜂行业的自律。第三, 树立行业标准。江山市先后主持制订国家、省、市级蜂产品标准19个, 成功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班200多场, 累计培训蜂农26 000多人次, 使市域内98%的蜂农接受了标准技术培训, 并创建“ 蜂药统一配送与监管体系” 。第四, 深化机制创新。为让蜂农们更多地分享到产业链的增值红利和降低蜂业养殖风险, 江山市推行了“ 二次返利” 机制和养蜂风险救助机制。第五, 打造信息平台。2005年, 江山市创办“ 中国蜜蜂之都” 网, 该网站立足于江山蜂业, 及时提供有关市场、技术、蜜源、出口预警等信息, 并且将一些重要的信息以手机短信群发的形式发送给在外放蜂的蜂农, 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共享。
江山蜂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遵循农业全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并结合蜂业的产业特性和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 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构建出具有产业、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打造出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产业融合的完整链条, 对于其他地区蜂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 江山蜂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 主要包括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不稳, 本地蜜源植物较少, 影响到定地养蜂业的发展; 部分养殖户中蜂饲养方式落后, 发展力度不够; 大部分蜂业加工企业规模小, 深加工力度不足; 蜂旅融合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精品、精致型休闲项目还不多等问题。
随着蜂群数量的不断增长, 对蜜源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持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充分利用江山市得天独厚的固有资源, 重视蜜源植物基地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在保护好现有蜜源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调研认证, 编制出具有市场前景、适宜江山种植的蜜源植物名录, 因地制宜地扩大蜜源种植面积, 使蜜源植物基地建设与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结合, 推进定地养蜂的发展, 减少蜂农转地养蜂的不确定性。
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 推广成熟蜜生产技术。从蜂农经营实际出发, 研发出更加省本高效的养蜂专用车、电动摇蜜机、电动取浆机等机械化生产设备。在大型生产机械购置上, 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帮助蜂农走上智能化、机械化道路。
通过不断强化蜂产品企业技术创新意识, 加强蜂农与加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实现“ 产学研” 结合, 进一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精品产品, 做差异化、多元化的特色产品, 从而彻底转变蜂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原料加工的传统形态, 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
立足江山现有的蜂旅融合基础, 推动蜂农成为旅游体验引导者, 养蜂基地成为旅游景区, 使正宗蜂产品在原产地直接被选购, 促进江山蜜蜂文化传播。此外, 还需做深、做精产业融合文章, 着力打造特色、精品蜂旅融合基地。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