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叶挺云(1975—),男,浙江瑞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E-mail: 715040949@qq.com。
2017—2018年在瑞安进行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量和持效期试验。2017年的134 d累计诱蛾量固体诱芯PVC1500最多,显著多于PVC800,PVC1000、PVC1200和毛细管诱芯无显著性差异。2018年的199 d累计诱蛾量固体PVC1500B、PVC1200B和对照毛细管诱芯无显著差异,其中PVC1500B略高于PVC1200B和毛细管诱芯。试验表明,PVC1500B和PVC1200B固体诱芯的持效期达到180 d以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替代毛细管诱芯,可在二化螟雄蛾全年发生期只用1枚诱芯。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 是瑞安市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为常发且重的水稻害虫, 周年发生4代, 其中1和3代为害分蘖期的早稻和连作晚稻造成枯鞘和枯心, 2和4代在早稻和连作晚稻穗期为害造成白穗和虫伤株, 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瑞安市的二化螟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 致二化螟对杀虫单(双)、三唑磷、氟虫腈及毒死蜱等杀虫剂产生了高水平抗性[1, 2]。近些年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等双酰类药剂也已产生高度抗药性[3], 防治效果急剧下降, 造成目前防治二化螟已无高效药剂可用的境地。为了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瑞安市从2016年开始, 应用性诱剂防治二化螟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工作。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技术是利用二化螟雌蛾在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二化螟雄蛾完成交配的习性, 通过将含有人工模拟合成的二化螟性信息素化合物诱芯, 放在特定诱捕装置(诱捕器)中, 将雄蛾诱入诱捕器并困死其中, 达到减少田间雌雄蛾的交配概率, 降低田间有效卵量和幼虫数量, 控制和减轻二化螟的危害,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4, 5, 6]。瑞安市近2年大面积应用了此技术, 证明可有效减少二化螟为害, 减轻防治压力、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
在生产实践中, 发现要保证性诱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除使用时间要早, 连片使用面积要大外, 连续使用时间要长也非常重要, 即要求在二化螟雄蛾整个的发生期要不间断的诱杀, 持续控制田间二化螟雄蛾的数量。根据瑞安市的监测结果, 二化螟雄蛾从越冬代3月下旬始见到10月底至11月上旬终见, 发生时间长达6~7个月, 因此对二化螟雄蛾性诱剂诱杀要持续6~7个月。然而,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二化螟性诱剂诱芯持效期最长也只有90 d, 要在使用中更换诱芯, 这不但费工费时, 如果因更换时间与农事操作发生冲突, 造成未及时更换诱芯, 而影响诱捕效果, 会给性诱技术的大面积使用带来许多不便, 影响了二化螟性诱防治技术的推广。因此, 生产上需要一种持效期长, 最好能达到6个月及以上的诱芯来替代目前的诱芯, 以满足生产实际之需。2017年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二化螟PVC固体诱芯, 为了验证这种固体诱芯在田间的诱捕效果和持效期, 在瑞安市塘下镇二化螟重发的双季稻种植区开展二化螟固体诱芯诱蛾量和持效期试验。
试验共进行2年。2017年在瑞安市塘下镇东洲村(27° 48'24.68″N, 120° 43'47.22″E)的双季水稻田进行, 试验时间为6月22日至11月2日, 计134 d。2018年在塘下镇鲍五村(27° 47'51.33″N, 120° 44'56.50″E)的双季稻田进行, 试验时间从4月21日开始至11月6 日止共计199 d。
2017 年供试的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为 PVC800、PVC1000、PVC1200和PVC1500等4种。2018年固体诱芯为PVC1200B和PVC1500B 2种。固体诱芯长(90± 5)mm, 外径(3.0± 0.3)mm, 内径(2.5± 0.2)mm。PVC细管内芯为高分子胶体缓释材料, 诱芯净重(650± 20)mg, 每枚诱芯二化螟性信息素含量PVC800为800 μ g、PVC1000为1 000 μ g、PVC1200为1 200 μ g和PVC1500为1 500 μ g。对照二化螟性诱剂诱芯为PVC毛细管诱芯。2017年生产编号CS20164B3, 持效期2个月, 长80 mm, 外径1.1 mm, 内径0.6 mm; 2018年生产编号CS20175B4, 持效期3个月, 长度(80± 1)mm, 外径(1.8± 0.1)mm, 内径(0.8± 0.1)mm。二化螟性信息素的活性成分为顺-9-十六碳烯醛0.05%、顺-11-十六碳烯醛0.5%、顺-13-十八碳烯醛0.06%。诱捕器为钟罩倒置漏斗形(倒置开放式)飞蛾诱捕器。外壳尺寸总高度(32.0± 0.2)cm、外径(16.4± 0.2)cm、内径(14.8± 0.2)cm; 漏斗高度(19.8± 0.2)cm、下口内径(14.5± 0.2)cm、进虫口内径(2± 0.2)cm; 诱芯柄长(12.8± 0.2)cm; PVC材料塑料制品, 白色。以上材料均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每年均以不同的诱芯材料为处理。2017年设 PVC800、PVC1000、PVC 1200、PVC1500, 以及对照毛细管诱芯, 共计5个处理, 重复5次。2018年设PVC1200B、PVC1500B, 以及对照毛细管诱芯, 共3个处理, 重复6次。固体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不更换诱芯, 对照毛细管根据诱芯持效期更换1次。2017年在 8月19日更换; 2018 年在8月9日更换。
将供试诱芯安装到飞蛾诱捕器中, 每个诱捕器装1枚诱芯, 将诱捕器固定在杆子上。每一组处理的诱捕器顺序交替排列在同一条田埂上, 每诱捕器相距25~30 m。诱捕器插在田埂边上的稻田中。诱捕器底边高度离地面0.5~0.8 m。
每隔15 d调查1次, 记录各诱捕器中的二化螟诱蛾量。每次调查后清空诱捕器中的蛾子。
从表1可知, 2017年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各处理74 d(6月22日至9月3日)的单个诱捕器平均诱蛾量无显著性差异。从89 d开始至试验结束的134 d, PVC1500诱芯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PVC800处理, 但与其他几个处理的诱蛾量无显著性差异。134 d各处理单个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分别为PVC1500诱芯507.0头> PVC1000诱芯461.0头> PVC1200诱芯459.8头> 毛细诱芯419.0头> PVC800诱芯360.6头, 即固体诱芯中二化螟性诱剂含量越高, 诱蛾量越大。
![]() | 表1 2017年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各时段田间累计诱蛾量表现 |
表2所示, 2018年二化螟性诱剂处理从4月21 日开始至11月6 日止共计199 d的累计单个诱捕器诱蛾量, PVC1500B诱芯321.0头> 毛细管诱芯315.3头> PVC1200B诱芯308.7头, 三者无显著性差异。在整个试验时间固体诱芯PVC1500B和PVC1200B与毛细管诱芯的诱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 | 表2 2018年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各时段田间累计诱蛾量表现 |
综合2年田间诱蛾量试验结果, 与对照毛细管诱芯同期诱蛾量相比, 除PVC800固体诱芯低于毛细管诱芯的诱蛾量外, 其余的PVC1000、PVC1200、PVC1500和PVC1200B、PVC1500B固体的诱蛾量均高于毛细管诱芯或相近, PVC1500固体诱芯的诱蛾量高于其他处理的固体诱芯诱蛾量。
2017年以60 d持效期毛细管诱芯, 2018年以90 d持效期毛细管诱芯同期诱蛾量为评判标准, 供试固体诱芯的诱蛾量显著低于同期毛细管诱蛾量时判定为持效期的截止期。除PVC800固体诱芯58 d后的诱蛾量低于毛细管诱芯同期诱蛾量外, 其余固体诱芯处理的诱蛾量均比毛细管诱芯要多或相近, 2017年的结果表明固体诱芯PVC1000至PVC1500的持效期达120 d以上, 2018年的试验固体PVC1200B和PVC1500B诱芯的持效期在180 d以上。
试验结果表明,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含二化螟性信息素化合物 1200~1500 μ g PVC固体诱芯的持效期达到180 d及以上。在生产上可以替代毛细管诱芯用于田间二化螟雄蛾的诱杀。在瑞安市二化螟雄蛾整个发生期每667 m2只需放置1个诱捕器, 且其中的固体诱芯无须更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