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杨梅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瑜1, 胡豹2,*, 陈微微1
1.青田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青田 3239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通信作者:胡豹(1972—),江西九江人,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区划与园区规划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E-mail:jxhubao@sina.com

作者简介:王瑜(1983—),女,浙江青田人,硕士,从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E-mail:38523856@qq.com

摘要

立足于浙江省青田县杨梅农业机械应用现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全面剖析当前杨梅机械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出青田县发展杨梅生产机械化的优势,提出青田县杨梅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对策,为杨梅生产机械化进程提供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的科学参考,进而从产业化层面加速推进杨梅产业机械化发展。

关键词: 杨梅; 机械化; 青田
中图分类号:S6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9)08-1426-03

杨梅是浙江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 浙江的气候比较适宜杨梅种植, 按照浙江省杨梅种植综合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 丽水市是最适宜种植区[1]。丽水市青田县的杨梅栽培历史非常悠久, 据《青田县志》记载, 杨梅有红、紫、白三种, 红胜于白、紫胜于红, 产季窟(季窟寮)者佳[2]。青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把杨梅作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 通过出台扶持政策,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杨梅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8年底, 青田县杨梅种植面积达0.787万hm2, 产值超过5亿元, 形成了生产、流通、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带动了杨梅生产资料供应、杨梅采摘旅游、交通运输及农村农居的生态家园美化等各种业态的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近年来,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 杨梅种植中的劳动消耗量大, 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问题开始凸显。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推进杨梅种植果园中机械设备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有效促进杨梅种植机械发展水平的提升, 本文主要通过对青田县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在结合当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上,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青田县杨梅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 发展现状

青田素有“ 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称, 青田杨梅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 受果园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影响, 农业基础比较弱, 农业机械投入成本较高。针对产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 青田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 加大扶持力度, 有力地推进了杨梅农业机械化进程。

1.1 杨梅机械化生产初具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青田县把杨梅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中之重来抓, 1999年实施杨梅主导产业培育政策, 杨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全县32个乡镇(街道)都有种植杨梅, 主要集中在瓯江流域和滩坑库区附近等乡镇, 形成“ 三带一区” 的布局[3]。其中, 东魁杨梅约占总面积的85%, 其次为荸荠种和丁岙杨梅, 再次为本地下坑杨梅和魁市杨梅。青田杨梅发展布局较好, 通过大棚栽培和网室避雨栽培技术实现梯度开发, 错时成熟, 成熟期可达40 d。目前, 杨梅成熟期最早的是瓯南街道魁市村, 每年6月上旬就有东魁杨梅成熟, 而青田万阜乡杨梅成熟期要晚到7月中旬。

表1可以看出, 青田县在最近3年来, 在杨梅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 杨梅产量和产值双双不断攀升。其中, 2018年产量比2016年提高了9.1%, 产值增加4.2%。

表1 青田县2016— 2018年杨梅的种植情况

“ 十二五” 期间, 青田县政府编制了青田县杨梅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并根据青田杨梅产业的发展现状, 确定了“ 东梅西茶” (即东部发展杨梅、西部发展油茶)的总体布局。通过近20年的发展, 青田杨梅产业核心示范区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齐全。杨梅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中, 对杨梅机械化发展也做了规划, 支持和鼓励在鹤城、瓯南、仁宫等杨梅核心种植区大面积推广机动喷雾器、便携式割灌机、保鲜冷藏装置、杀虫灯等果园机械设备[4], 杨梅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杨梅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杨梅机械化扶持有力

2006年青田县开始进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特别是果树机械化种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诱虫灯、动力喷雾器等机械装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2017年青田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户数872户, 补贴机具908套, 补贴资金76.954万元(表2)。购机户数是2014年的2.5倍, 补贴机具是2014年的1.9倍, 补贴金额是2014年的1.7倍。2017年农机年报统计, 青田县农机总动力7.15万KW, 杨梅种植中的农业机械原值约4 122万元。其中, 杨梅种植中所需的植保机械1 500多台, 诱虫灯400多盏, 设施农业中大棚面积26.7 hm2, 冷库面积3 000 m3, 防虫网2 450顶, 割草机100台, 喷滴灌2 000 m, 大棚智能设备1套。由此可见, 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工作的开展, 推动了杨梅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表2 青田县2014— 2017年购置补贴的情况

表2~3可以看出, 杨梅作为青田县支柱产业, 每年青田县政府对杨梅产业的资金补助占到了全年产业化资金的40%左右。由于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的金额比较笼统, 所以统计数据加在了杨梅基地建设中。产业化资金分别对杨梅基地的基础建设(包括杨梅农业机械设备购置)、杨梅宣传、杨梅品牌建设、杨梅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补助。

表3 青田县2014— 2017年对杨梅产业的资金补助情况
1.3 杨梅机械化典型突出

在青田杨梅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之上, 杨梅的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形成了大户带头、典型示范的良好发展态势。如青田县春华家庭农场, 采用网式避雨栽培技术, 实现了杨梅提质增产增效, 一年收入增加了100万元。青田县东青杨梅专业合作社, 建成了智能化温控大棚、温控冷库、防虫网设备, 经济效益达150万元· hm-2。正是因为一批家庭农庄、农业合作社的崛起, 示范带动了杨梅机械化发展。

1.4 杨梅产业农业机械化氛围浓厚

政府加大宣传的力度, 在报纸、电视台开辟专栏, 每年多次举办杨梅机械化专题培训, 并邀请省市县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各专业合作社也在农机推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每年不定期组织业主之间的相互交流, 分享经验, 解决问题。形成了政府推动、宣传发动、上下联动的良好杨梅机械化发展态势, 目前, 杨梅产业核心示范区家家户户都配备机动喷雾器、便携式割灌机、保鲜冷藏装置、杀虫灯等果园机械设备, 杨梅大棚栽培、网室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得到了梅农的较高认可。

2 对策

尽管青田县在推进杨梅机械化生产上做了大量努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科技支撑和标准建设、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转型升级和服务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颈、短板和制约因素。通过研究分析, 结合对青田县发展杨梅机械化生产的背景、现状和问题, 提出了如下的基于提升青田县杨梅机械化生产的路径对策。

2.1 制定和完善配套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编制完善杨梅机械化的专项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要围绕青田杨梅产业转型发展这一重要任务, 保量提质、增产增效这一主要思路, 修编《青田县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机器换人、智能管理等专项规划, 推动杨梅产业全面农机、智慧农机、惠民农机建设[5], 加快杨梅农业机械领域的“ 机器换人” 步伐。

进一步优化杨梅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在《青田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持办法》《中共青田县委 青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青田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既要对购置农机给予奖励, 也要对使用创新农机、智能农机的项目给予倾斜, 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具体办法, 支持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认真抓好惠农政策实施落实。强化政策信息公开,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作业环节补贴、农机报废补偿和更新等系列惠农政策。

2.2 建立杨梅农机的地方专用标准和创新地方适应技术

创立杨梅农机标准, 实现标准化生产。坚持把标准拿在手中, 立足青田杨梅农业机械化现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积极联合相关科研院所, 以杨梅生产全过程为基础, 编制杨梅农业机械标准化程序, 并争取国家和省级认证推广, 力争在杨梅农机化建设中占领高点高位。

创新杨梅农机技术, 实现智能化生产。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机械、设施装备的示范推广, 立足青田现有的智能大棚栽培技术, 联合有关科研院所, 选择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基地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制定智慧农机实施方案, 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杨梅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 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提升种植效率和杨梅品质。

创新人才建设机制, 实现专业化生产。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政策, 建立专门对口的人才招引领导小组, 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大力引进杨梅农业机械化相关人才。进一步放活人才使用机制, 不求为我所有, 但求为我所用。积极对接相关高校院所科研项目, 争取更多的杨梅农业机械化项目落户青田, 让青田成为杨梅农业机械化的试验田。

2.3 建立一批杨梅农机示范基地、示范工程, 培训示范农户, 以示范推动全县农机覆盖

农业产业的发展, 农户是基础, 大户是示范, 要抓紧这些关键少数, 加强政策扶持, 形成产业梯队, 形成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大众参与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

龙头引领发展。研究制订示范基地建设计划, 大力扶持龙头基地杨梅机械化生产发展,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青田县春华家庭农场、东青杨梅专业合作社等杨梅产业龙头引进深加工机械, 开发杨梅深加工的品种, 填补全县杨梅深加工产业的空白。

典型带动发展。立足机器换人和农业机械智能化的目标, 实施杨梅产业农业机械智能化示范工程, 选择条件成熟的杨梅基地, 分步试点智能大棚、无人机防控等技术, 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慢慢推进[6], 稳步提高杨梅机械化生产水平, 努力打造一批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产业化效果突出的杨梅产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专业户, 从而进一步提高青田县杨梅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

梅农参与交流。通过到各杨梅种植大村集中培训指导、带梅农去外地参观培训等方式, 进一步普及杨梅机械化生产知识。并由年轻人带领年龄较大的梅农学习新的栽培技术、使用新型农机具。经验丰富的梅农指导年轻人, 让年轻人快速成长。

2.4 建立杨梅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化配套化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服务。建立杨梅机械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分析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探讨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 建立杨梅农业机械化发展绿色通道。

推进社会服务。加快研究制定青田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确保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服务有效。因地制宜发展杨梅农业机械合作社、作业公司及维修、租赁等服务组织, 探索发展农机合作社、股份制作业公司, 以及集作业、维修、培训、销售等多功能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 引导杨梅产业重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杨梅农机服务。引导服务组织加强制度建设, 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示范性服务组织。

加强自主服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 导致很多农用机械不能在当地使用, 特别是在杨梅果园当中的轨道运输机。普通平地上的运输功率和运输距离, 与山地的使用情况有出入, 而市面上又没有适合山地使用的轨道运输机, 所以希望各杨梅专业合作社能够联合政府部门, 主动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厂家讨论交流, 研究开发出适合当地地形的农业机械[7]

杨梅产业正经历一个从追求总量增加到提升鲜果品质、从吃鲜果到深加工的一个转型升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之中, 农业机械在杨梅种植、采摘、存贮、运输等过程之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对于进一步减少劳动用工, 提升工作效率, 提高杨梅品质, 延长销售时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梅产业的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 梅农所盼。当前, 不论从理论层面、规划布局、技术支撑还是从群众基础上来看, 推广杨梅机械化生产都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先进装备的投入使用, 杨梅机械化的发展, 也必将逐渐淘汰油电机械等以电控技术为基础自动化应用, 走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先进制造之路。

参考文献:
[1] 金志凤, 邓睿, 黄敬峰. 基于GIS的浙江杨梅种植区划[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8): 214-218. [本文引用:1]
[2] 吴伟萍. 青田杨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 丽水农业科技, 2015(2): 11-13, 27. [本文引用:1]
[3] 黄雯文. 青田杨梅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 丽水农业科技, 2013(3): 9-10. [本文引用:1]
[4] 邹秀琴. 青田杨梅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短板及对策建议[J]. 浙江柑橘, 2016(3): 36-39. [本文引用:1]
[5] 李庆宝. 温州市推进五大农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J]. 现代农机, 2015(3): 1-5. [本文引用:1]
[6] 蔡元杰. 浙江农业“机器换人”对策研究: 在全省农机管理站长培训班上的讲话[J]. 现代农机, 2016(5): 1-7. [本文引用:1]
[7] 陈海春. 山区农机化发展之我见[J]. 现代农机, 2011(1): 11-1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