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大地景观设计手法
刘雷1, 牛任远2, 郑嫣然2, 赖齐贤1,*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农科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
通信作者:赖齐贤(1965—),男,四川成都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观赏植物研究及利用,E-mail: laiqixian@zafu.edu.com

作者简介:刘雷(1989—),男,回族,河北唐山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E-mail:liuleideyouxiang@126.com

摘要

介绍农业大地景观设计的概况,分析大地景观设计要素、设计美学、设计手法等,并通过参与设计的实际案例,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设计及种植流程,进一步探讨出以农业为本底、农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及道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规划; 大地景观; 浙江
中图分类号:F323;TU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9)09-1623-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 利用旅游的思维来拓展农业的功能和价值, 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能, 各地展开了传统乡村结构化调整转型的工作, 农业大地景观的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大地景观设计手法, 以期对农业大地景观的发展及乡村振兴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农业大地景观的概况

提到农业大地景观, 最早形成规模、形成景观的可追溯到1647年在英国发现的“ 麦田怪圈” , 这是一种人为对大片农作物进行图案设计并用于游历观光的图案景观。早期的农业大地景观主要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成熟后进行“ 作画” 的一种方式, 而后在美国出现玉米迷宫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在玉米成熟阶段, 根据设计迷宫线路形成错综复杂的路线及迷幻的视觉感受可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处所[2]。在英国克莱斯彻奇, 拥有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迷宫, 其造型丰富, 取材广泛, 人们经常在迷宫内走得晕头转向, 而这样的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其他地区的竞相模仿。这种既能亲近田园土地, 又能享受农作物独特视觉魅力及迷宫乐趣的游览方式, 也受到游客的追捧。

直到日本青森县田舍馆村利用紫稻、白稻等不同色彩的水稻在田间“ 作画” , 以水稻为种植作物的稻田画才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水稻不断的生长, 色彩随之变化, 形成大面积彩色稻田的震撼场景, 稻田画的创作素材十分广泛, 取材与时俱进, 内容丰富多样, 并且具有浓浓的乡土风情, 自诞生以来, 作为一种艺术农田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赏。

在沈阳锡伯龙地有一个称作“ 稻梦空间” 的创意农业产业园, 不管从设计还是到运营, 都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案例。“ 稻梦空间” 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 占地66.7 hm2, 被评为AAA级景区。园区以自然生态的观念打造了一个农业耕作和鸭稻共生的生态绿色稻田; 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 向游客展现悠久的农耕文化史; 以水稻文化为创新点, 绘制了宏大的稻田画; 以农耕科普为媒介, 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中小学生教育科普基地。在此案例中, 游客可以走进大自然, 亲身体验自家田园式农场, 并加以各类生态共养技术、共享项目等, 极大增加了可玩性和持续性。

农业大地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兼顾农田3个层次的功能, 第一是农产品生产的生产性功能, 第二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 第三是作为休闲旅游资源的景观性功能。农业大地景观想要成为一个可持续、具有生命力的景观项目, 需要将其细节化、完善化、多元化, 除了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做设计, 还要从宏观上来规划整个农业区块。国内将农业上升为景观层次的时间不长, 随着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的发展, 并借鉴西方大地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稻田画也迅速发展,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地艺术。如“ 稻梦空间” 的西游记题材,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观赏热潮。

2 农业大地景观的设计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农业大地景观构成需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和协调, 由此有必要研究农业大地景观的构成要素。大地景观美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等[3]

2.1 点

点是最简单的形, 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也是构成图案的最小单元, 在设计中我们把相对较小的构成元素称为点, 点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所以其概念是相对的。严格地来说, 点只有位置, 没有大小和形状, 通常是在比较的环境中确认自己位置和特征。而生活和设计中的情况却往往复杂和有趣的多, 不同的点, 大小不同, 形态也不同, 就点和形的关系来说, 圆点无论大小, 都给人以点的感受。在农业大地景观设计中, 点大多都比较大, 因为设计主体一般是面积较大的土地, 通常会以点的形式来表现其所代表的图形和意义。

2.2 线

线主要是指点的运动轨迹, 一般只有长度和方向的概念。而在平面构成和景观设计中, 线不仅有长度和方向, 还有宽度和厚度的不同以及远近关系。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垂直的线有庄严、上升的感受, 水平的线有静止、静谧的感觉, 斜的线条有不稳定和速度之感, 而曲线则是自由柔美之感。尤其在农业大地景观设计中, 线的形态尤为重要, 运用广泛, 在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是组成稻田画最有张力的部分[4]

2.3 面

上文提到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那么面既是线移动的轨迹或连续线组成的面, 而一连串不连续的线也能给人以面的感觉。面可分为实面和虚面2种, 实面指有明确形状能实际看到的面, 而虚面指我们可以感受到, 但不真实存在的, 不同的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几何形形状明显、统一, 会给人以明快、条理、秩序和理性的感觉, 也会给人以刻板、生硬和冷漠的感受; 有机形、偶然形和不规则形形状特殊多样, 会给人以自然、生动、活泼的感觉, 也会给人以繁杂、混乱、不一样的感受。显然, 对于农业大地景观的打造, 在面的利用上, 只有用其长去其短, 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美的平面。

2.4 体

如果说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那么体就是面移动的轨迹, 或者说连续的面便成了体, 或者一连串不连续的面会给人以体的感受。体有很多存在形式, 体有大小、轻重之分, 又大又重的体给人以厚实、庄重、结实、坚固、可靠的感觉; 又小又轻的体则给人以薄弱、轻盈、松舒、优雅、灵巧的感受。在农业大地景观设计中, 大多为植物、作物类, 从生长初期到中期再到收获期, 作物的成长也是作物高度逐渐增大的形态, 在平面上有其存在形式, 而其高度正是组成体的重要因素, 若搭配不同作物则会产生不同高度的场景, 合理的运用体, 会创造出富有创造性的场景。

2.5 色彩

色彩是光波长作用的结果, 能让我们产生审美愉悦, 也是我们最能直接感知的形式要素, 是人类感官里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 可以很直接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色彩的不同因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颜色组合也会有很多的方法, 产生更多的色彩和效果。但在农业大地景观设计方面会有很大的限制性, 单说稻田画, 往往只有绿色、紫色、黄色、白色几种选择。

2.6 肌理

肌理即纹理和质感, 主要是指表面的纹理构造及视觉和触觉的不同体验, 对于其形式因素来说, 主要是作为材料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 对于农田的肌理, 像薰衣草庄园及石林不同的材料表面所转化的信号传送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又像“ 麦田怪圈” 某种富有含义的符号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作物颜色和高低产生的视觉效果, 肌理的存在为大地景观的“ 体” 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不同肌理材料的运用, 可形成不同美感的美。

2.7 图案

图案设计的流程分2个部分, 图纸上的图案是需要先使用电脑软件的3D透视技术表现出来, 科学测绘出风格各异的稻田画。种植主要分2种方式, 一种是全部机械化种植杂交绿色水稻后再进行人工补种其他彩色, 另一种是将彩色部分留出来, 机械插秧后再进行人工插秧, 尤其在2种或多种颜色交界处, 更需要人工插秧来区分图案颜色。稻田画发展至今, 各类型图案都有涉及, 大多根据名人名事、著名画作、卡通动漫、标语等, 但画作一般主题鲜明, 内容积极向上, 可实施性强。

3 农业大地景观的设计美学分析
3.1 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 指的是以大自然、生态田园为载体, 通过自然生长或者人工种植的植物、作物等, 表现出来的一种植物、作物和田园固有的美, 并通过合理的保护, 使开发与保护得以协调和统一, 使自然生态得以平衡, 实现绿化、美化、净化, 自然美会同时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视觉享受。在农业大地景观中, 自然美就是作物和大自然共同组成的美丽景观[5]

3.2 高产美

农业田园美和一般艺术美的根本性不同在于农业田园美会产生果实, 不论是农作物、果树还是其他类旱粮等, 是农业美通过农业动植物的果实来表现的特性。农业美与作物的果实关系十分密切, 与作物的茎、枝、杈、叶、花、果及其造型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最终必须通过果实来表现。农业美的果实高产性与其他形式美不同的特征, 与具有生命性的其他形式美也有很大差别, 普通的园林类艺术, 也通过有生命的植物来表现美, 但其追求的是植物的艺术造型, 其造型的艺术性越强, 越能唤起人们的美感, 往往并不在乎植物果实的有无和多少, 有时仅讲究果实的点缀作用, 而农业的高产被认为是促进生物成长、发育, 使其生命力旺盛的结果, 人们从这种力或具有这种力的事物上获得了美感[6]

3.3 形式美

农业田园的形式美指农业、农作物本身的外观、组合形式、结构规律等方面的美, 包括组成的线、形、色、光等要素。形式美与内容美不能独立地存在, 在农业大地景观的形式美则是通过不同的图案来表达其中的含义, 巧妙利用农业、农作物的天性, 加以平面设计、平面构成等专业性的设计, 这样可以形成更加展示农业天性并结合构成要素的形式美。

3.4 时段美

农业田园的美与一般的或者纯粹的艺术美还有一个不同, 就是后者一旦创造出来, 其艺术美便伴随物品的存在而存在, 只要其所依附的物品不被破坏, 其所表现的艺术美便仍然存在, 而农业美则随着生产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尤其是人类常消耗的如水稻、油菜、蔬菜等, 其生产期不同, 产生效应的时段也是分段的。因此, 在创造农业美中, 必须注意生产季节与非生产季节的结合, 巧妙利用作物的生长季节, 可实现四季均有作物产出且保障农业美的存在, 也是作物轮作的一种科学方法。

4 农业大地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

通过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参与实际规划编制的经验, 其中有很多方案已投入到实际施工并获得成功, 包括浙大五彩水稻试验田项目、柯城万田乡稻田画景观设计方案等。农业大地景观的规划需要充分结合园区资源现状条件, 因地制宜, 挖掘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 创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艺术农田景观, 然后开发建设项目景观活动, 将农业体验、农业生产、配套旅游产业与主体农田景观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善的观光体系, 达到休闲观光与参与体验的完美结合,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基本的规划设计流程及科学的种植流程模式(图1~2)。运用农业大地景观基本的规划设计流程及科学的种植流程模式对柯城万田乡稻田画项目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 使生产性的稻田摇身一变变成了同时具备经济性及休闲旅游价值的美丽画卷, 也为柯城的农田种植和乡村亲子旅游做出了一定得贡献[7]

图1 农业大地景观基本的规划设计流程

图2 农业大地景观科学的种植流程

4.1 设计构思

项目定位为儿童科普及农事体验教育区块, 稻田画设计图案以卡通形象为主, 一个是南孔爷爷(图3), 一个是小猪佩奇。南孔爷爷图案的设计来源于衢州本土化符号— — 南孔爷爷, 是以孔子为人物原型并通过动漫化的理念变形设计而来的。在这样一个集卡通性、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卡通形象中, 其发髻的造型意寓书画卷轴, 代表儒学思想博大精深; 眉毛遮住双眼, 代表知识的渊博及积极入世的精神; 心形的胡子造型, 则展示了博爱的心胸, 只要有心向学, 都可以入学受教的思想, 这样的造型寓意和孔子本身的文化意义都为稻田画增添光彩。

图3 南孔爷爷的卡通形象

备选方案中, 选取本年度大红大紫的卡通形象小猪佩奇, 也是众多儿童跟随家长来游玩的重要吸引点, 其吹风机一样的卡通造型加以稻田画的演绎, 游赏效果极佳, 这也为青少年农耕文化体验提供了场所。

4.2 设计方案

在该基地中, 分为翁塘垄畈地块和上下蒋畈地块, 农田地块平整且连片, 并且在水坝上有良好的视野条件, 稻田画的种植条件良好。该地块设计和种植过程应考虑到人流量的问题, 为避免拥挤, 可于水坝朝田块方向修建观景平台。水坝上需加装护栏, 做好安全措施; 少部分地块上种有果林, 需进行场地平整。上下蒋畈地块呈纺锤形, 南北方向横置, 两边地势高, 中间地势较平坦, 有一条2 m排水渠自南向北贯穿其中。

从现场、测绘图纸的情况来看, 地块内用地现状情况较为复杂, 区块有林地、草地等, 土地并未得到完全利用。该地块设计和种植过程注意稻田画画面主体应处在平整地块区域; 对场地内竹林、果树的地块需进行场地平整, 避免遮挡视线; 地块周围仅有的车行道观景视线一般, 考虑人流量、交通安全、观景视线, 建议搭设观景平台; 地块内有架空电缆, 如需搭建观景平台需进行规避。

在翁塘垄畈地块, 综合考虑地块、观赏角度等因素, 以沿河为观赏正面将南孔爷爷设计在地块中心点, 图案外轮廓采用紫色的线和外围大面积绿色水稻进行区分, 图案内部的眉毛、胡子、头发, 衣服、脸庞、耳朵, 以及“ 衣褶阴影” 等分为3个面来区分人物, 其余细节部分也用紫色加重色来区分。色彩主要为绿色、紫色、黄色、白色, 并利用田埂进行分块, 加以耕地原有西高东低的地形差, 为图案的构成增加了更多的起伏和纹理(图4)。种植后的实景图也惟妙惟肖, 引起众多游客的竞相观赏(图5、6)。

图4 翁塘垄畈地块的方案设计

图5 南孔爷爷稻田画的种植实景

图6 小猪佩奇稻田画的种植实景

4.2.1 土壤

种植水稻土壤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 其质地介于砂土与黏土之间, pH值在6~7为佳, 这样的土壤耕性和肥力较好, 孔隙度适中且含有较多空气、附着大量水分和营养, 耐旱耐涝, 抗逆性强, 适种性广, 适耕期长, 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作者参与设计的新登农业公园概念规划中, 经过土壤检测得出, pH值为3.96~8.20, 平均值5.27, 有机质为8.4~65.5 g· kg-1, 平均值26.1 g· kg-1, 有效磷为0~50 mg· kg-1, 平均值11.1 mg· kg-1, 速效钾为38~221 mg· kg-1, 平均值102 mg· kg-1, 全氮为0.5~3.6 g· kg-1, 平均值1.3 g· kg-1, 这样的土壤作物类、水果类、经济作物类均适宜种植。

4.2.2 品种

品种选择方面, 应选择株叶形态好、产量高、抗倒伏、耐肥性强、抗病害、生长期适中的水稻品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培育的多种彩色水稻, 基本满足了现代稻田画设计的颜色需求, 紫色水稻可选用浙彩4号, 黄色水稻选用浙彩7号, 白色水稻选用浙大白彩, 绿色水稻选用常规稻、杂交稻。此类品种均有抗病力强、抗逆性强、抽穗整齐、产量高、稻米质量好的优势, 使用此类水稻, 可保证产量优势, 同时, 也保证了观赏效果。例如翁塘垄畈地块中的南孔爷爷, 将稻田画虚拟在5 m× 5 m的方格网中, 得出各种颜色水稻面积, 再根据各稻种的经验用种量, 计算得出需种量(表1)。

表1 南孔爷爷稻田画各类水稻品种的需种量及费用情况

4.2.3 生态共养技术

生态共养技术是近年来热门的生态养殖模式, 是把传统水稻种植和水产、鸭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 水产一般会选择鱼类、蟹类、小龙虾等与水稻共生种植。将水稻自然的生长环境和人工营造的生态系统相融合, 这样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就可以同时进行。在养殖水产类生物的过程中可以为稻田实现松土活水、通气增肥的目的, 同时, 稻田内的水资源、水草、水生浮游物、昆虫, 以及其他微生物也是鱼类、鸭类的“ 食物” , 两个物种互利共生, 具有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提高综合效益等特点, 在人工管理条件下, 水稻和水产可以达到共赢的理想效果[8]

投放量方面, 鱼虾投放2 250尾· hm-2, 可保证天然饵料满足鱼虾的吃食, 小龙虾投放1 650 kg· hm-2。产量方面, 可保证优质稻谷2 250 kg· hm-2, 鱼虾1 500 kg· hm-2, 产值6万元· hm-2; 成本2.25万元· hm-2, 纯效益3.75万元· hm-2。稻蟹共作模式下蟹的产量可达375~450 kg· hm-2, 水稻9 000 kg· hm-2, 每年可增加收入4.2万元· hm-2

5 农业大地景观的观赏及农旅活动的策划

由于农业大地景观是以大地为画布形成的大尺度景观, 从人视的角度很难观赏到景观的全貌, 不能体验到农业大地景观雄浑壮丽的美, 所以农业大地景观的观赏需要视觉的抬高。无人机可以从任意角度拍摄大地景观多彩的美, 而人要身临其境必须要有观景塔或者观景台的辅助, 选取景观效果好的角度, 如田地的中央或可俯瞰整个图案的制高点。观景点的选取也要考虑安全性、美观性、便捷性, 观景塔的设计也要遵循美观、乡土的原则。“ 远近法” 观赏可改变以往平面作画方式, 通过引入平面透视, 达到平面3D的效果, 通过矢量法定点插秧增加颜色, 使稻田画看起来更生动、更立体, 更便于游客们观赏。

而农业大地景观是时段性的游赏活动, 其观赏期主要集中在每年4— 10月。为了维持稻田在其他时段、收种时段保持一年四季均有活动, 可策划众多在稻田开展的活动, 如4— 5月可举办趣味插秧节, 10月或其他时段可举办丰收节、稻田婚礼、稻田音乐节、稻草人文化艺术节、草垛迷宫、稻草人弓箭娱乐、空滑索、七海秋千、水上漂“ 留” 、篝火宿营、龙骨水车体验、VR技术体验等, 使全年无空当期, 保证四季有景看, 全年有景玩。

6 小结

农业大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带来诸多收益和产生长远意义:作为旅游资源, 能够增加当地的吸引力, 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可以通过可看、可赏、可玩的模式满足游客对乡村生活的体验需求; 在开发与保护、农业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发展相关的农旅产业, 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 有利于农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总结出的农业大地景观基本的规划设计流程及科学的种植流程, 农业大地景观的规划实施有了更具操作性的方法, 农业大地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同样对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3). [本文引用:1]
[2] 丁丁. 基于大地艺术的创意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本文引用:1]
[3] 罗凯. 农业美学初探[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1]
[4] 吴雪霏. 浅谈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8, 5(46): 32-33. [本文引用:1]
[5] 张潇. 基于农业美学视域下的山东高密市东双庙村景观规划[D].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本文引用:1]
[6] 姚晔. 试论农业的美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 商场现代化, 2008(24): 225. [本文引用:1]
[7] 吴强. 水稻稻田画的简易制作技法[J]. 新疆农业科技, 2018(1): 6-7. [本文引用:1]
[8] 赵诚辉, 张亚, 曾晓楠, . 稻鸭共养生态系统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 2009, 30(6): 146-15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