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促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园林应用
金晨莺, 张海珍, 沈笑, 徐冰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浙江 杭州 310002

作者简介:金晨莺(1984—),女,浙江杭州人,园林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E-mail:25136150@qq.com

摘要

调整朱顶红的花期,促进其提前开花和多次开花对园林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朱顶红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与促成栽培技术进行概述,重点探讨了促使朱顶红在春节开花的调控技术,并对朱顶红在花展中应用做了探究和展望。

关键词: 朱顶红; 促成栽培技术; 花展应用; 花期
中图分类号:S6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20)01-0072-04

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是石蒜科孤挺花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朱顶红是园艺杂交种的总称, 原产于智利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 1828年由一个青年医生在智利的一次植物采集探险活动中发现的。朱顶红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 现分布于南北各省[1]。朱顶红在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地大受欢迎。流行的园艺杂交种100多个品种, 我国栽培约60多个品种[2]。朱顶红花朵硕大, 花色多而美丽, 既可在室内盆栽观赏, 又可以种植于庭院、风景区, 以增加景观效果。朱顶红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花色、叶片和花茎等指标上, 其花有红色、深红色、橙色、白色和复色等。观赏性测量指标为花直径、花茎粗、单朵花期、花茎数、叶长、叶宽、叶片数、花色、花型和始花期[3, 4]。目前中国对朱顶红的栽培和繁殖日益增多, 多用于花展展出和家庭观赏。

近年来,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举办了多届“ 西湖迎春花展” , 由于花展举办在春节期间, 气候寒冷, 花卉展出种类相对匮乏, 许多花卉品种需要提前催花培育, 才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展出供游人欣赏。朱顶红作为春季开花的植物, 其品种、亚种、变种十分多样, 花朵明显, 色彩多变, 观赏价值极高; 然而, 对于调整其花期, 促进提前开花和多次开花的研究尚且处于初始阶段, 没有广泛开展。深入探究朱顶红促成技术, 使其提前开花和多次开花, 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春节花展期间花卉供应匮乏的问题。本文就朱顶红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栽培技术及其园林应用进行综述, 为进一步满足朱顶红元旦、春节等年宵花市场供应提供技术保障。

1 生物学特性

朱顶红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巴西, 别名孤挺花, 是石蒜科孤挺花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朱顶红为多年生草本, 具膨大的卵状球形鳞茎, 是变态的枝叶, 直径5.0~7.5 cm, 有匍匐枝; 叶6~8枚, 互生, 短缩茎突出的叶片呈两侧排列[5]。叶修长, 叶片横切面呈“ V” 字形。花茎中空, 端着生伞状花序, 花生2到多朵, 两两对角生长, 花巨大且呈漏斗状, 花为水平或者略向下垂开放, 裂片6个, 花色有白、粉、橙、大红、绿、紫多重颜色条纹相间; 雄蕊6枚, 雌蕊1枚, 花柱细长, 常温下花期为7~10 d[6, 7]。种子黑色扁平, 果实为蒴果球形。染色体基数n=11。

朱顶红作为热带花卉, 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不耐寒、不喜酷热, 生长适温为18~25 ℃, 夏季酷热时生长缓慢, 30 ℃以上半休眠, 冬季休眠期以8~12 ℃为宜[8]。要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pH 6.5为适宜[9]

2 繁殖方法和技术

朱顶红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也叫种子繁殖, 成本低, 速度快, 可一次获得大量初生小苗, 但种子繁殖后代往往会发生变异, 且生长时间较慢, 难以大面积生产, 因此, 主要用于新品种选育, 而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则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扩繁。

朱顶红无性繁殖技术包括种球分球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3种方式。其中种球自然分球繁殖系数低, 为了满足朱顶红的产业应用, 多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

朱顶红的无性繁殖多采用鳞茎切割扦插繁殖, 通过鳞茎中心, 将种球垂直切割成带有根盘组织的8~12等份, 底部向下进行扦插[9, 10]。吴永朋等[3]对朱顶红红狮子和外1X红狮子杂交种进行切割扦插繁殖, 发现鳞茎中内层较容易产生仔球。于翠香等[11]对朱顶红单/双鳞片进行扦插繁殖, 结果发现, 单鳞片扦插只生长不长仔球, 根系长度比双鳞片所得的要长, 双鳞片扦插能在内外鳞片连续处开成小仔球, 其中以外部位置、外鳞片厚、内鳞片薄类型生成的小仔球多, 且生根数多, 6月份扦插比4月份有利于小仔球的发育, 湿度60%~80%基质比湿度为20%~40%的基质有利于小仔球的发育。朱顶红只适合双鳞片扦插[12]。包永霞等[10]研究了不同基质和药剂处理对朱顶红鳞茎扦插成活率和仔球数量的影响, 最终推荐了5种进口草炭混配基质和消毒药剂的搭配(“ 进口草炭100%” +百菌清; “ 进口草炭:珍珠岩3:2” +高锰酸钾, “ 进口草炭:珍珠岩3:2” +多菌灵; “ 进口草炭:蛭石:河沙3:1:1” +高锰酸钾; “ 进口草炭:蛭石:河沙3:1:1” +百菌清)、2种国产草炭混配基质与消毒药剂的搭配(“ 国产草炭:珍珠岩3:2” +高锰酸钾和“ 国产草炭:珍珠岩3:2” +多菌灵), 推荐多菌灵为适宜双鳞片插穗成活的消毒药剂。另外, 自然繁殖率高的朱顶红, 鳞茎切割繁殖率也高[13]

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快繁的有效方法之一, 具有繁殖系数高、成功时间短和全球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的优势, 是朱顶红新品种扩繁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 叶片、花葶、花梗、鳞片、子房、双鳞片、幼嫩的花葶和花药等均可作为朱顶红组织培养外植体, 诱导出不定芽[9, 14, 15, 16, 17, 18, 19, 20]。龚雪琴等[21]通过诱导朱顶红小鳞茎形成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间接的体胚发生途径和植株再生的无性繁殖体系。王宇等[22]建立了以花梗和子房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花梗和子房的最适诱导培养基配方分别为1/2 MS+2.0 mg· L-1 6-BA+0.5 mg· L-1 NAA+0.5 g· L-1 AC、1/2 MS+4.0 mg· L-1 6-BA+0.5 mg· L-1 NAA+0.5 g· L-1 AC。鲁娇娇等[23]研究发现, 朱顶红Red Lion鳞片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 mg· L-1 6-BA+1 mg· L-1 NAA+2 mg· L-1 TDZ+30 g· L-1蔗糖, 诱导率达90.63%, 可观察到球形胚、心形胚和棒状胚3个发育时期, 体细胞胚在MS培养基上可进一步发育成完整小植株。此外, 还建立了朱顶红杂交品种红孔雀鳞茎基盘[15, 24]、荷兰进口大花朱顶红品种美丽参半幼嫩花器官子房和小花梗[25]的离体再生体系, 成功诱导朱顶红小鳞茎。

3 促成栽培技术

朱顶红属于休眠期不明显的球根花卉, 在原产地周年生长, 表现为常绿, 无休眠。在我国南方地区, 正常花期是在5月份左右, 冬季休眠。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花展中, 朱顶红主要用于元旦、春节等花展陈列和环境布置。为满足朱顶红对于国庆、春节等节日市场需要, 朱顶红的促成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26]。朱顶红的温控促成技术在我国已经日趋成熟, 蔡曾煜[27]研究表明, 生产朱顶红年宵花的种球周长必须达到20 cm以上, 种球需经过8~12 ℃低温处理50~60 d, 再给予22~25 ℃的环境, 50 d左右即可含苞待放。原雅玲等[28]通过对种球采收时间、处理温度、储藏方式与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和温度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处理试验, 使朱顶红能够在春节、五一和国庆等节日开花。沈健等[5]对盆栽朱顶红进行矮化栽培处理, 发现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比久、矮壮素和多效唑处理, 均可使盆栽朱顶红株型矮化, 花朵紧凑, 叶片长宽比降低; 其中, 比久300 mg· L-1、800 mg· L-1、矮壮素300 mg· L-1 的综合效果较好, 并且盆土施入法要好于花茎注射法。田松青等[26]研究认为, 种球低温处理40 d、带盆留叶等促成栽培技术均有利于杂种朱顶红根系生长和花叶同放, 从低温处理到促成开花所需时间约100 d。

研究表明, 种球的采收期和对种球预处理对朱顶红年宵花促成栽培有一定的影响。曹荣祥等[29]研究发现, 10月采收朱顶红种球的花芽萌发率高于9月采收种球, 但其春节前开花率低于9月采收种球; 低温贮存的朱顶红种球花芽萌发率、花茎高度、开花率均高于常温贮存和直接上盆的种球; 9 ℃贮存30~60 d可有效打破朱顶红种球休眠。吕文涛等[30]研究表明, 朱顶红促成栽培时种球需要4~7 ℃低温冷藏45~60 d; 22 ℃叶芽萌动10~14 d, 25 ℃以上花芽萌动; 促成栽培可以选择早、中花品种, 抑制栽培适宜选择晚花品种, 用于促花的种球直径在8 cm以上可100%开花。

4 春节开花技术

朱顶红花期在5月左右, 通过催花技术可以促使其春节期间开花。

4.1 栽培前处理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停止对植株施肥和浇水, 待叶片萎蔫后全部剪去, 将盆放置在0~10 ℃存放, 进入休眠状态。根球直径在5 cm一般都可以开花, 小于5 cm的根球要清除或另盆栽植。在这期间, 需注意控制好温度, 保持在10 ℃以下, 温度过高, 易过早萌动, 使球茎不能得到充分休眠, 影响开花, 温度过低, 易遭受冻害。严格控制浇水, 每10 d左右浇1次水, 让盆土保持微湿即可, 若过湿易使球茎腐烂。2个月后, 温度增至22 ℃左右, 开始浇透水保持盆土湿润, 逐渐将其从休眠中唤醒, 待长出2~3片叶子后, 充分给予阳光照射, 并每10 d浇1次经发酵的麻酱渣水, 促使其抽薹, 一般在春节之前就能开花。如果花葶长得过慢或过快, 可采用升降温度、增减光照的办法加以控制。

4.2 栽后花期管理

春节朱顶红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0 ℃左右, 从萌芽到叶片花葶长成需要30 d左右。花葶长到花蕾露出需要2 d, 花蕾生长需要3 d, 由直立生长到花与花呈反方向向外平长, 花瓣开裂到花完全展开需要2 d, 每朵花从展开到花谢约7 d。6 cm以上的根球可抽叶片, 花葶2~3支, 每支花葶开花2~4朵。但是, 花蕾之间生长很不整齐, 花开时间相差8 d左右。花葶长出时间也不一致, 如果每盆栽根球3个以上, 花期可达月余。朱顶红花开后应及时将盆移到背光处, 尽量少浇水, 可延长开花期。

4.3 花后管理

朱顶红花谢后, 及时剪掉花葶, 防止结实而消耗营养。将花盆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 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营养, 补充因开花、生长而消耗掉的大量储藏营养。4月中下旬, 室外气温逐渐升高, 将盆移到阳台可以通风的地方, 但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 让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春季空气干燥, 盆土耗水量大, 需要每天浇水1次, 10 d追1次液肥, 促其旺盛生长, 及时防治病虫害, 如朱顶红紫斑病、病毒病和葱兰夜蛾等。

5 园林应用

朱顶红花大色艳, 姿态挺拔, 观赏性强, 可用于盆栽、切花插花、花境和环境布置及园林绿地应用。

5.1 盆栽展示

朱顶红花色鲜艳, 喇叭形, 壮丽悦目, 加上叶片洁净鲜绿, 特别适合盆栽[31]。该植物谐音“ 注定红” 寓意富贵吉祥。在节日的花展中, 单株花卉可以陈列于展棚展台内观赏, 也可与其他花卉组合, 同色或不同色的混搭, 进行盆栽展示, 也可布置会议室、迎客厅以烘托气氛。如布置于室外时, 注意低于5 ℃时应搬入室内越冬[32]

5.2 切花插花展示

朱顶红属植物花形大方, 花色多样, 朝阳开放。其花葶粗壮挺拔, 每葶平均着花2~6朵, 具有水养时间长、管理方便等优点, 且花形、花色易于搭配, 故为切花、插花的好材料。一般来说, 20~22 ℃水培养条件下花期最长可维持14 d。应用时可采用同一花色或近似色作花束, 配以绿色叶后亦可组合艺术插花。

5.3 花境和环境布置

朱顶红属植物为多年生球根花卉, 适合花展中的造园布景, 在植物配植中, 可成丛栽植于建筑角隅或配植于灌木丛之前以形成良好的观花效果, 从而达到软化建筑硬线、丰富构图色彩的目的。用朱顶红属植物的不同花色和花型品种, 搭配其他科属的不同花卉组成花境, 不仅可以表现朱顶红属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 而且还能展现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不过这些园林景观的持久性还要取决于对该属植物的越冬管理。一般来说, 秋季自然气温降至6 ℃时就应将鳞茎带根掘起, 先晾至微蔫, 用干砂囤起, 放在低温室, 保持2~3 ℃, 以不结冰为宜[8]。此外, 朱顶红还可单独布置花坛、岩石园, 也可与其他植物配置栽植, 共同营造热烈气氛。

参考文献:
[1] 张少艾, 唐品芳. 朱顶红的栽培试验[J].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5, 13(2): 139-143. [本文引用:1]
[2] 原雅玲, 张延龙. 我国朱顶红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C]//中国园艺学会球根分会. 中国球根花卉年报.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本文引用:1]
[3] 吴永朋, 原雅玲, 赵锦丽, . 朱顶红的观赏性评价[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4): 56-58. [本文引用:2]
[4] 褚云霞, 邓姗, 黄志城, . 朱顶红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筛选与分级[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17(3): 466-474. [本文引用:1]
[5] 沈健, 陆信娟, 王春彦. 生长延缓剂对盆栽朱顶红的矮化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36(2): 149-151. [本文引用:2]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1985. [本文引用:1]
[7] 张林, 成海钟, 周玉珍, . 朱顶红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5): 225-228. [本文引用:1]
[8] 宋晓君, 万向东, 沈子良, . 朱顶红的特征特性及促成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7): 197. [本文引用:2]
[9] 王贤, 熊敏, 卫尊征, . 朱顶红研究综述[J]. 现代园林, 2014, 11(8): 49-54. [本文引用:3]
[10] 包永霞, 司瑞新. 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13): 18-21. [本文引用:2]
[11] 于翠香, 程英魁, 刘井莉, . 东北室内朱顶红鳞片扦插繁殖研究[J]. 吉林蔬菜, 2014(10): 39-40. [本文引用:1]
[12] 张克中, 赵祥云, 贾月慧. 杂种朱顶红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 16(4): 37-41. [本文引用:1]
[13] 原雅玲, 张延龙, 赵锦丽, . 朱顶红鳞茎切块的繁殖方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9): 108-112. [本文引用:1]
[14] 高年春, 杨怡, 曹荣祥, . 几个杂交朱顶红品种不定芽诱导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31(6): 80-82. [本文引用:1]
[15] 刘群龙, 段国锋, 周兰. 朱顶红鳞茎芽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12): 2551-2554. [本文引用:2]
[16] 张亚玲, 张延龙, 原雅玲. 6BA和NAA对朱顶红组织培养的影响[J]. 陕西林业科技, 2006(1): 7-9. [本文引用:1]
[17] 娄晓鸣, 周玉珍, 孔贤, . 杂交朱顶红鳞茎不定芽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4): 16769-16770. [本文引用:1]
[18] 朱旭东, 田松青. 朱顶红的组织培养[J].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30(6): 56-57. [本文引用:1]
[19] 王培军. 不同培养基对朱顶红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的研究[J]. 太原科技, 2005 (增刊2): 45-47. [本文引用:1]
[20] DE BRUYN M H, FERREIRA D I, SLABBERT M M, et al.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Amaryllis belladonna[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92, 31(3): 179-184. [本文引用:1]
[21] 龚雪琴, 由翠荣, 曲复宁, . 朱顶红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J]. 园艺学报, 2012, 39(2): 381-386. [本文引用:1]
[22] 王宇, 江黎. 朱顶红花梗与子房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17(2): 79-81. [本文引用:1]
[23] 鲁娇娇, 严瑞, 何香杉, . 朱顶红‘Red Lion’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生[J]. 园艺学报, 2016, 43(12): 2451-2460. [本文引用:1]
[24] 邹水平, 郭翔, 袁嘉铭, . 朱顶红组培苗小鳞茎切割诱导新植株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8(4): 5-7. [本文引用:1]
[25] 于波, 黄丽丽, 孙映波, . 朱顶红幼嫩花器官离体诱导试管小鳞茎的研究[C]//中国球宿根花卉2015年会论文集. 大丰, 2015: 67-68. [本文引用:1]
[26] 田松青, 朱旭东, 成海钟, . 杂种朱顶红引进品种的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36(4): 151-153. [本文引用:2]
[27] 蔡曾煜. 朱顶红开花性状及年宵花生产[J]. 中国花卉园艺, 2007(22): 28-29. [本文引用:1]
[28] 原雅玲, 李淑娟, 赵锦丽. 朱顶红节日供花种球处理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4(6): 80-82. [本文引用:1]
[29] 曹荣祥, 张宁宁, 王勇, . 种球采收期和预处理对朱顶红促成栽培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7): 165-166. [本文引用:1]
[30] 吕文涛, 周玉珍, 成海钟, . 朱顶红盆花花期调控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20): 110-112. [本文引用:1]
[31] 刘燕. 园林花卉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6. [本文引用:1]
[32] 庞长民, 张莹, 杨玉秀, . 四季流行花卉[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