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君(1986—),浙江台州人,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与种子推广,E-mail:junchen@126.com。
通过不同用量与方法试验,研究6.25%精甲·咯菌腈(亮盾)悬浮种衣剂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采用先浸后拌、先拌后浸、干拌即播的3种方法处理或400~500倍浸种,对预防水稻恶苗病的相对防病效果均达94.9%以上,且对水稻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 是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出现的病变, 主要表现为植株疯长、结实率降低, 明显影响水稻产量, 严重者可降低50%以上。恶苗病在全球稻区均有可能发生, 田间发病率在50%以上[1]。引起恶苗病的主要原因有品种抗性、种子药剂处理和秧田肥水管理等因素[2]。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关键[3]。6.25%精甲· 咯菌腈(亮盾)悬浮种衣剂由精甲霜灵、咯菌腈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而成, 是种子处理杀菌剂, 现将该杀菌剂不同用量与方法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总结如下。
本试验选择在椒江区章安街道古桥村进行, 供试作物为早稻中早39品种。在3月14日浸种, 3月16日沥干催芽, 3月17日播种, 采用连栋大棚育秧盘育秧。供试药剂为6.25%精甲· 咯菌腈(亮盾)悬浮种衣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本试验共设9个处理。T1为6.25%亮盾300倍浸种; T2为6.25%亮盾400倍浸种; T3为6.25%亮盾500倍浸种; T4为6.25%亮盾600倍浸种; T5为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先浸后拌; T6为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先拌后浸; T7为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干拌后即播; T8为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400 mL先拌后浸; T9为25%氰烯菌酯2 000倍浸种; 以清水浸种(T10)为空白对照(CK)。
处理T1~T4、T9浸种48 h后捞起沥干催芽播种; T5浸种48 h后捞起沥干, 将制剂用水稀释4倍, 再与种子充分拌匀2 h后催芽播种; T6、T8先将制剂用水稀释6倍后拌在种子上, 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表面, 晾干后再浸种48 h, 捞起沥干催芽播种; T7先将制剂用水稀释6倍后拌在种子上, 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表面, 晾干后播种。
1.3.1 成秧率
在试验播种时, 每处理取100粒种子, 统一播种在同一基质、同一育秧盘上, 重复3次, 在播后32 d(4月18日)调查成秧率。
1.3.2 秧苗素质
在移栽前2 d(4月18日)调查。每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 调查幼苗生长状况。(1)苗高:由苗茎基部量至最长叶片顶端的高度(cm), 求单株平均值; (2)绿叶片数(叶龄):求单株平均值; (3)茎基宽:20株秧苗平放紧靠一起, 测量基部最宽处的宽度(cm); (4)地上部鲜重(g):将20株秧苗洗净, 剪去根系和附着谷壳, 用吸水纸除去表面水分后称重; (5)地下部鲜重(g):称20株秧苗地下部根系重量。
1.3.3 防效
在播种后32 d(4月18日)调查。每处理调查1个育苗盘(30 cm× 60 cm), 重复3次, 数清各盘水稻恶苗病病株数(按每盘播种量、千粒重、成秧率来计算调查总株数), 计算病株率, 以药剂处理区病株率与清水空白对照病株率比较, 计算相对防效。
表1显示, 在品种、种子粒数、育秧基质、播种时间、环境等均相同条件下, 各药剂处理的成秧率均高于空白对照, 其中成秧率最高为每100 kg干种子300 mL干拌后即播的处理, 平均成秧率达52.0%。
![]() | 表1 亮盾浸拌种处理对早稻秧苗素质及水稻恶苗病防效的影响 |
由表1可知, 各药剂处理均能促进秧苗生长, 主要表现为叶色青绿、生长快、苗增粗、根系发达。其中, T6苗高最高, 达24.0 cm, 比对照增3.4%; T4绿叶数最好, 平均为4.6叶; 茎基宽以T6为最粗, 20株茎基宽达9.3 cm, 比对照增16.3%; 带蘖株率以T3为最高, 平均带蘖株率10.7%, 比对照增5.6百分点; 地上部鲜重以T6为最重, 20株鲜重为9.03 g, 比对照增12.3%; 地下部鲜重也以T6为最重, 20株鲜重为10.62 g, 比对照增24.6%。
表1显示, T1~T4浸种处理的平均相对防效为94.9%~97.1%, T1与T2间无显著差异, T2显著好于T3、T4, 但未达极显著差异。T5~T7处理的相对防效在94.9%~98.1%, 其中以T7最好, T6最差, 3处理间防效有显著差异。T6、T8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T7、T9防治效果相近, 无显著差异。
通过6.25%亮盾不同用量、不同方法的试验比较表明, 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采用先浸后拌、先拌后浸、干拌即播的3种方法处理, 对预防水稻恶苗病的相对防效均达94.9%以上, 与25%氰烯菌酯2000倍浸种防病效果相近, 且对水稻秧苗安全, 可以扩大示范推广。采用浸种各处理对预防水稻恶苗病的相对防病效果均达94.9%以上。如采用浸种处理, 建议以6.25%亮盾400~500倍为宜。
(责任编辑:张瑞麟)
[1] |
|
[2] |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