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燕华(1986—),女,浙江绍兴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E-mail:346035692@qq.com。
柯桥区平水镇是日铸茶的主要产地,各气象要素与茶叶生长、采摘的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分析平水镇自动气象观测站采集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研究日铸茶主要种植区域的气候特征、气象预报、天气预警,以及对茶农经济的影响。
绍兴市柯桥区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地区, 北部地处绍虞平原, 南部紧靠会稽山脉。地理位置为北纬29° 42'02″~30° 19'15″, 东经120° 46'39″。日铸茶原产地为绍兴市柯桥区平水日铸岭一带, 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且品质优良, 以明前茶更胜。明前茶开摘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 采摘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 如遇低温霜冻天气会对明前茶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一定影响。笔者根据历年柯桥区域站资料, 得出高、低温两种极端天气对茶叶的损伤, 并绘制了本地风险区划, 证明气象因子可以影响茶叶的品质及产量。叶建刚等[1]通过对2013年4月7日的一次霜冻天气研究证明, 低温是影响茶叶产量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本文利用主产地的气象站对气候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对2005— 2018年平水镇的气象要素分析, 得出柯桥区平水镇茶叶种植区有利的气候条件, 为今后柯桥区平水日铸茶的种植提供气象依据。
本研究气象数据均来自于2005— 2018年平水镇自动气象观测站采集的数据, 包括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利用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日铸茶主产地— — 平水镇的气候特征和茶叶生长因子, 得出产区的气候特征, 理清茶叶种植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关系, 得出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 有利于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
2005— 2018年平水镇年平均降水量为1 438.6 mm, 其中2015年最多; 1— 12月平均雨量在65.5~214.7 mm(图1)。柯桥区的汛期一般处于4— 10月, 贯穿春夏秋三季, 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期。其中, 6月受梅雨带影响降水量最大, 月平均降水量为214.7 mm; 冬季降水量较其他季节略偏少。
茶树生长对降水条件的需求为年降水量≥ 1 300 mm, 月降水量≥ 50 mm[2]。根据平水镇气象站连续14年的降水资料分析认为, 降水条件可满足日铸茶茶树生长对水分的高要求。
2005— 2018年平水镇年平均气温为17.6 ℃, 月平均气温在4.7~30.1 ℃。图2显示, 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月平均气温低于7 ℃; 3— 5月为春季, 月平均气温在11~23 ℃, 一般3月中旬起月平均气温≥ 10 ℃; 6— 8月为夏季, 月平均气温高于25 ℃, 一年中最热为7月, 日平均气温为31.4 ℃; 9— 11月为秋季, 天气渐冷气温逐渐下降, 月平均气温降幅在5 ℃左右。充分说明平水镇的温度条件可满足茶树生长要求, 年平均气温≥ 13 ℃[3]。
由图3可知, 2005— 2018年的有效积温为80 527 ℃, 历年有效积温在4 187.5~6 171.4 ℃· d, 符合茶树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年有效积温≥ 4 000 ℃)[4, 5]。图4显示, 春茶生长期历年1— 3月的有效积温在200.2~481.0 ℃, 平均有效积温373.2 ℃。这一时期的较高有效积温有利于春茶的生长, 直接影响着早春茶的开摘时间, 有效积温较高时, 开摘时间会提前。
2005— 2018年日最低温≤ 0 ℃, 共396 d, 出现在11月底至3月上旬, 其中1月出现最多, 占总量的40%。14年中无霜期在244~296 d, 霜期最早出现在11月下旬, 最晚结束于4月初。早春茶采摘期, 最常遇到的气象灾害是低温冻害, 未做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可采摘的茶叶嫩芽受霜冻影响, 使茶叶种植户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2005— 2018年平水镇气象区域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的分析表明, 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有效积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平水镇日铸茶的种植。目前平水日铸茶种植多为早春茶, 其经济效益高, 部分年份遇严重霜冻时, 茶农经济损失大。气象部门给予精准的气象专题服务, 能帮助茶叶种植户合理安排早春茶的采摘时间, 及时的天气预警可让茶农提前防范低温冻害, 提高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张瑞麟)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