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季焜, 靳少泽. 未来谁来种地:基于我国农户劳动力就业代际差异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 2015(1):4-10.
|
[2] |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14,13(3):1147-1170.
|
[3] |
郜亮亮, 杜志雄, 谭洪业. 什么样的农场主在经营中国的家庭农场[J].农业经济问题, 2020(4):98-110.
|
[4] |
袁梦, 易小燕, 陈印军, 等.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培育建议:基于农业部专项调查34.3万个样本数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38(6):184-188.
|
[5] |
郭熙保. “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 2013(3):14-19.
|
[6] |
付飞翔. 创新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未来选择:家庭农场[J].农村经济, 2013(7):56-60.
|
[7] |
耿献辉, 薛洲, 潘超, 等. 品牌资产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41(3):435-442.
|
[8] |
彭慧, 闫保荣, 毕宇珠, 等.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家庭农场土地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 2015(7):167-171.
|
[9] |
吕惠明, 朱宇轩. 基于量表问卷分析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36(4):19-26.
|
[10] |
夏雯雯, 杜志雄, 郜亮亮. 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省452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J].经济纵横, 2019(6):101-108.
|
[11] |
高杨, 张笑, 陆姣, 等. 家庭农场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39(5):934-944.
|
[12] |
蔡颖萍, 杜志雄. 家庭农场生产行为的生态自觉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农村经济, 2016(12):33-45.
|
[13] |
万燕. 社会资本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的影响研究[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