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再强, 黄海静, 金志凤, 等. 基于光温效应的杨梅生育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园艺学报, 2011,38(7):1259-1266.
|
[2] |
陈国海, 柴春燕, 华建荣, 等. 克服杨梅大小年结果的关键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2,28(6):175-176.
|
[3] |
梁森苗, 任海英, 郑锡良, 等. 杨梅采前落果及其安全防控对策[J]. 中国南方果树, 2014,43(6):126-127.
|
[4] |
陈方永, 倪海枝, 叶春勇, 等. 杨梅冻害预防和冻后处理办法[J]. 中国南方果树, 2009,38(6):50-51.
|
[5] |
金志凤, 王立宏, 冯涛, 等. 浙江省杨梅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6):638-641.
|
[6] |
丁烨毅, 杨栋, 陈鑫磊, 等. 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 以慈溪市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29(12):2032-2037.
|
[7] |
李松平, 金志凤, 冯涛. 浙江杨梅主产地气候资源和气候变化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08,20(3):199-202.
|
[8] |
金志凤, 求盈盈, 王立宏. 杨梅优质高产栽培与气象[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0: 7-9,21.
|
[9] |
周福, 姚日升, 丁烨毅, 等. 宁波市精细化气候资源分布特征[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6: 4.
|
[10] |
李俊, 郑健雄, 黄鹤楼, 等. 宁波市杨梅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气象指数保险研究[G]//浙江省保险学会.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 杭州: 浙江省保险学会, 2016: 418-431.
|
[11] |
王连喜, 陈怀亮, 李琪, 等. 植物物候与气候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0,30(2):447-454.
|
[12] |
柴春燕, 徐绍清, 周和锋. 杨梅高效生态栽培技术[M].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2: 99-100.
|
[13] |
张泽煌. 杨梅优良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