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04.
|
[2] |
刘玉红, 陈淑淑, 孙彩霞, 等. 浙贝母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3):448-450.
|
[3] |
何伯伟, 姜娟萍, 徐丹彬. 道地药材浙贝母和延胡索生产技术[J]. 新农村, 2020(9):21.
|
[4] |
何琛晔, 张春椿, 李石清, 等. 浙贝母品质现状及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2):220-225.
|
[5] |
温作星. 浙贝母套种甜玉米增收技术[J]. 新农村, 2014(10):18-19.
|
[6] |
江建铭, 俞信光, 王文静, 等. 浙贝母新品种“浙贝3 号”的选育与品种特性[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44(3):448-453.
|
[7] |
毛土有, 杨明华. 江山市竹荪—浙贝母高效栽培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 2018, 34(9):44-45.
|
[8] |
吴剑锋, 齐川, 陈军华. 丽水市浙贝母—甘薯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 2018, 34(8):47-48.
|
[9] |
范卢生, 赵永刚, 顾光银, 等. 桑园套种中药材浙贝母技术[J]. 江苏蚕业, 2016(4):37-38.
|
[10] |
王声淼, 杨刚, 黎东兴, 等. 浙贝母水稻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3, 30(11):1157,1159.
|
[11] |
沈华, 宋永飞, 施晓晖, 等. “葡萄+浙贝母-青毛豆”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5(6):161-162.
|
[12] |
张琴, 赵会娟, 刘洁琪, 等. 浙贝母-鲜食毛豆轮作高效栽培模式[J]. 上海蔬菜, 2017(5):31-32.
|
[13] |
罗静, 母茂君, 王骞, 等. 4不同氮素形态和浓度水平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16):168-172.
|
[14] |
邬小红, 周浓, 侯瑶, 等. 不同钾肥品种及配施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 39(8):6-11.
|
[15] |
郎晓平, 孙健, 沈晓霞, 等. 黄腐酸钾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72-77.
|
[16] |
石子建, 李建辉, 邵晓伟, 等. 硼肥施用量对浙贝母产量及其利用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657-658.
|
[17] |
邓曹仁, 胡启松, 陈林杰, 等. 5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11):2303-2305.
|
[18] |
朱丽燕, 陈淑淑, 余志秋, 等. 5种药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7):1165-1166.
|
[19] |
郑明子, 叶海军, 俞仪阳, 等. 生防菌剂“宁盾”对浙贝母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11):1871-1874.
|
[20] |
甘我挺, 李文昌, 郭宝林, 等. 地黄黄连等5种根及根茎类药材商品电子交易规格等级标准[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 18(11):1402-1409.
|
[21] |
廖海兵, 李云霞, 邵晶晶, 等. 连作对浙贝母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10):2203-2208.
|
[22] |
杨蒋舜, 宋腾蛟, 黄幸鸽, 等. 套种对浙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影响[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4(1):28-35.
|
[23] |
马蕾, 何伯伟, 徐丹彬. 浙江省中药材 2017 年产销形势及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11):1959-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