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杭州市统计局. 杭州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
[2] |
潘明正, 周海清. 浙江大棚葡萄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措施[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9):1563-1566.
|
[3] |
吴文能, 吉宁, 雷霁卿, 等. 贵州水晶葡萄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抑菌活性测试[J]. 农药, 2020, 59(2):135-139.
|
[4] |
尚晶晶. 中国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种群分化的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5] |
刘丽, 刘长远, 王辉, 等. 葡萄炭疽病菌鉴定及同源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5):132-136.
|
[6] |
徐杰, 冀志蕊, 王娜, 等. 葡萄炭疽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J]. 果树学报, 2020, 37(6):882-890.
|
[7] |
WHITELAW-WECKERT M A, CURTIN S J, HUANG R, et a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pathogenicity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isolates from grape in subtropical Australia[J]. Plant Pathology, 2007, 56(3):448-463.
DOI
URL
|
[8] |
雷龑, 林雄杰, 陈婷, 等. 福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 果树学报, 2014, 31(6):1123-1127,1199.
|
[9] |
宗宇, 吴志娟, 朱友银, 等. 葡萄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效用杀菌剂筛选[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0(4):435-440.
|
[10] |
邓维萍, 杨敏, 杜飞, 等. 云南葡萄产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40(1):61-67.
|
[11] |
雷百战, 李国英. 新疆葡萄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2(4):298-300.
|
[12] |
李河, 朱丹雪, 徐建平, 等. 引起油茶炭疽病胶孢炭疽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44(6):62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