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巍. 玉米自交系辐3018的选育及其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6):9-11.
|
[2] |
石海春, 李奇, 柯永培, 等. 60Co-γ射线对自交系R08和48-2的诱变效应[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5):1636-1641.
|
[3] |
韩金龙, 邢燕菊, 王同燕, 等. 玉米自交系幼苗与种子辐照效应的比较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9):10-12.
|
[4] |
黄强, 郑名敏, 苏鹏, 等. 电子束辐照玉米自交系M3的变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0):12-16.
|
[5] |
靳芳, 李云爽, 杨喜霞, 等. 电子束辐射对玉米及陆地棉花粉萌发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4):164-168.
|
[6] |
乔晓, 石海春, 柯永培, 等. 太空诱变对玉米诱变系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3):96-98.
|
[7] |
徐小炜, 徐丽, 董昕, 等. 卫星搭载高油与普通玉米自交系变异性观察[J]. 核农学报, 2011, 25(2):220-225.
|
[8] |
罗红兵, 孔福全, 倪嵋楠, 等. 重离子辐照玉米种子引起的基因组DNA变异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 2009, 18(6):755-759.
|
[9] |
陈学君, 李文建, 陈婧, 等. 不同剂量重离子辐照玉米自交系的生物学效应比较[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8, 25(2):176-181.
|
[10] |
新华社. “农业芯片”卡脖子,中国种业酝酿怎样的变局?[J]. 农业工程技术, 2021, 49(9):21-22.
|
[11] |
靖飞, 王玉玺, 宁明宇. 关于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6):58-67.
|
[12] |
陆艳婷, 陈金跃, 张小明, 等. 浙江省水稻辐射育种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 2017, 31(8):1500-1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