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飞, 杨共强, 王俊美, 等.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致病力分化[J].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46(3): 294-303.
|
[2] |
黄冲, 姜玉英, 吴佳文, 等.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 2019, 45(2): 160-163.
|
[3] |
彭红, 吕国强, 程家合, 等. 2018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38(8): 67-70.
|
[4] |
于思勤, 马忠华, 张猛, 等.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39(2): 53-60.
|
[5] |
齐晓红, 陈琦, 侯艳红, 等. 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44(12): 1834-1837, 1847.
|
[6] |
袁谦, 甄士聪, 赵永涛, 等. 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及远缘杂交技术研究进展[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 33(4): 1-5.
|
[7] |
苏双飞, 许峰, 张从宇, 等. 145份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 29(2): 13-19.
|
[8] |
吴佳文, 杨荣明, 杨红福, 等.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展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39(12): 51-54, 78.
|
[9] |
伏进, 朱洁琦, 蒋晴, 等. 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及其替代杀菌剂的防病效果[J]. 植物保护, 2017, 43(6): 196-201.
|
[10] |
宋益民, 丛国林, 陈怀谷. 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应用效果[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45(2): 352-358.
|
[11] |
钱恒伟, 迟梦宇, 黄金光.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36(4): 19-25.
|
[12] |
黄彰欣.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56-58.
|
[13] |
范志业, 曹永周, 沈海龙, 等.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J]. 农药, 2020, 59(2): 14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