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敏, 王洪涛, 王丽丽, 等. 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J]. 植物保护, 2020, 46(6): 198-204.
|
[2] |
靳永, 谢玉, 张波涛, 等. 茶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昆虫知识, 2007, 44(5): 734-736.
|
[3] |
兰建军, 秦建洋, 洪海清, 等. 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模型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38(9): 38-41, 49.
|
[4] |
蒋运志, 熊英明, 夏小曼, 等. 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病虫气象条件预报[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增刊1): 122-123, 252.
|
[5] |
贾克寒. 气象条件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分析[J]. 南方农业, 2019, 13(5): 169, 173.
|
[6] |
陈怀亮, 张弘, 李有.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及预报方法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28(2): 212-216.
|
[7] |
张蕾, 霍治国, 王丽,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6): 1499-1507.
|
[8] |
黄春娟, 赵尹强, 易小蓉, 等. 南涧县冬季茶园主要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防治[J]. 云南农业科技, 2019(6): 24-26.
|
[9] |
张惠, 黄铭绸. 浅析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及其防治方法[J]. 福建热作科技, 2015, 40(4): 15-19.
|
[10] |
敖芹, 韦美静, 刘霞, 等. 气象条件对遵义市茶树主要虫害的影响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5): 108-109, 112.
|
[11] |
石春华. 浙江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中国茶叶, 2017, 39(11): 36-37.
|
[12] |
王晓娟. 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67(7): 101-104.
|
[13] |
孙春霞, 邵元海, 徐德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 2019, 45(4): 193-196.
|
[14] |
常玲. 2010年全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概述[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10): 49-51.
|
[15] |
陈银方.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J]. 中国茶叶, 2012, 34(6): 13-16.
|
[16] |
强玉华, 智协飞, 姜燕敏. 丽水低温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2): 33-37.
|
[17] |
姜燕敏, 金志凤, 李松平, 等. 浙南春茶开采前后气象条件分析及开采期预报[J]. 中国农业气象, 2015, 36(2): 212-219.
|
[18] |
陈雪芬, 孙椒德, 吴光远, 等.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J]. 茶叶科学, 1997, 17(1): 15-26.
|
[19] |
陈炳旭, 黄汉杰, 刘景梅, 等. 柑橘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J].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26(4): 338-342.
|
[20] |
李大庆, 杨再学, 白智江, 等. 余庆县茶树黑剌粉虱发生规律初探[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 38(4): 54-58.
|
[21] |
李广香, 李旭林, 朱小宁. 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期预测模型及应用探讨[J]. 广西植保, 2021, 34(2): 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