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正祥, 周勇, 木合塔尔·艾买提, 等. 鄂西北山区耕层土壤pH值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2): 488-498.
|
[2] |
程晓月, 许宏刚, 朱亚灵, 等. 兰州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地土壤pH和养分特征[J]. 草业科学, 2021, 38(3): 468-479.
|
[3] |
张元培, 吴颖, 郑雄伟. 湖北省土壤酸碱度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 32(S1): 30-34.
|
[4] |
程济南, 金辉, 许忠祥, 等. 甘肃典型高寒草原退化植物瑞香狼毒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J]. 微生物学报, 2021, 61(11):19-43.
|
[5] |
陈清霞, 陆晓辉, 涂成龙. 安顺市土壤pH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 2021(9):1-10.
|
[6] |
谭智勇, 谌潇雄, 刘杰, 等. 贵州铜仁市植烟土壤pH特征及其酸化驱动因子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10): 52-57.
|
[7] |
闫志浩. 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8] |
KHAN M A, SHAMPA S A, HOSSAIN M B. Effects of irrigation, fertilizer and manure on pore-water nutrient availability, yield and change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rice-rice cropping[J].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21, 52(20): 2597-2608.
DOI
URL
|
[9] |
黄至颖, 刘鸿雁, 冉晓追, 等. 贵州省土壤pH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 39(4): 21-29.
|
[10] |
郑玉文, 陈友良, 何鹏, 等. 成都市土壤酸碱性及酸缓冲性能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 38(S2): 126-129.
|
[11] |
朱真令. 基于GIS的龙游县土壤pH值时空演变[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1): 183-185.
|
[12] |
曹胜, 欧阳梦云, 周卫军, 等. 湖南省柑橘园土壤pH和主要养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1): 31-38.
|
[13] |
金亚波, 屈冉, 李元科, 等. 富川植烟土壤主要养分与pH空间分布格局[J]. 耕作与栽培, 2012(6): 3-5, 9.
|
[14] |
董晓菲, 邵青娜, 贾佳, 等. 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现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25(9): 38-40.
|
[15] |
白致威, 冯德泰, 丁剑宏, 等. 红河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主控因子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 27(4): 63-70, 78.
|
[16] |
李海云, 姚拓, 张建贵, 等. 东祁连山不同干扰生境草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3): 249-257.
|
[17] |
陈奇乐, 谢梦姣, 李智, 等. 坝上高原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特征分析[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 42(5): 103-109.
|
[18] |
张维, 李启权, 王昌全, 等. 川中丘陵县域土壤pH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四川仁寿县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7): 1192-1199.
|
[19] |
刘畅, 周明华, 张博文, 等. 张家口坝上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 2021, 10(3): 333-343.
|
[20] |
向书江, 余泺, 熊子怡, 等. 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壤养分及磷赋存形态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21:1-15.
|
[21] |
党昆. 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稻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