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成伟, 杨贵庆. 式微的山地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J]. 城市规划, 2020, 44(12):77-86,102.
|
[2] |
孙彦斐, 唐晓岚.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景观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 江苏社会科学, 2021(4):193-199.
|
[3] |
房艳刚, 刘继生. 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J]. 地理学报, 2012, 67(10):1399-1410.
|
[4] |
刘滨谊, 王云才.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 中国园林, 2002, 18(5):76-79.
|
[5] |
谢花林, 刘黎明.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J]. 生态学杂志, 2003, 22(6):97-101.
|
[6] |
庄晓敏. 刍议大众情趣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重构策略[J]. 规划师, 2019, 35(8):85-89.
|
[7] |
乔路, 李京生. 论乡村规划中的村民意愿[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2):72-76.
|
[8] |
谭乐霖. 历史文化街区居民旅游发展感知的共识地图构建:基于隐喻抽取技术(ZMET)[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12):93-101.
|
[9] |
苏丽, 董建文, 郑宇. 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园林, 2019, 35(12):101-105.
|
[10] |
刘滨谊, 陈鹏. 乡村人居环境风貌评价与优化[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 18(6):1-8.
|
[11] |
罗文斌, 雷洁琼. 基于IPA方法的乡村旅游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 湖南社会科学, 2020(4):91-98.
|
[12] |
林小如, 王安琳.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城边村更新模式探索:以厦门市西柯村为例[J]. 城市建筑, 2021, 18(13):72-75.
|
[13] |
李开猛, 王锋, 李晓军. 村庄规划中全方位村民参与方法研究:来自广州市美丽乡村规划实践[J]. 城市规划, 2014, 38(12):3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