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雅婷, 李宾, 吕亚荣.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超越对数形式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测度[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6):13-21,36.
|
[2] |
王兵, 曾志奇, 杜敏哲.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要素贡献及产区差异:基于Meta-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J]. 产经评论, 2020, 11(6):69-87.
|
[3] |
李学林, 李隆伟, 董晓波, 等. 云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9(10):102-113.
|
[4] |
李明文, 王振华, 张广胜. 东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高质量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5):745-754.
|
[5] |
赵亮, 余康. 要素投入结构与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1978—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0(5):8-13.
|
[6] |
井莉. 环境规制下我国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52(8):2311-2318.
|
[7] |
王淑红, 杨志海.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 41(3):396-406.
|
[8] |
李自强, 李晓云, 孙倩, 等. 财政支农补贴能有效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吗:兼顾农业技术环境的调节作用探讨[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26(8):236-252.
|
[9] |
唐亮, 曾庆双, 郎润华.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8—2017年四川省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 15(4):67-75.
|
[10] |
汪来喜, 杨洋. 推动河南粮食生产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转变的SWOT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7(2):24-31,46.
|
[11] |
张丽, 李容. 农机作业服务是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农业分工的调节效应[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9):50-67.
|
[12] |
程长明, 陈学云. 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9):163-171.
|
[13] |
范东君. 分税制改革、 土地财政与粮食生产[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5, 31(5):49-57.
|
[14] |
魏晓莎, 张佳睿. 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评析[J]. 云南社会科学, 2015(3):53-57.
|
[15] |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 70 (1): 65-94.
|
[16] |
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6):429-444.
|
[17] |
VLONTZOS G, NIAVIS S, MANOS B. A DEA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agricultur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EU countries[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4 (40): 91-96.
|
[18] |
FARE R, PRIMONT D. Multi-output Production and Dualit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Berli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994.
|
[19] |
李强, 庞钰凡, 汪玥.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技术经济, 2020, 39(9):135-143.
|
[20] |
鲁庆尧, 王树进, 孟祥海. 基于SBM模型的我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度与PS收敛检验[J]. 农村经济, 2020(12):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