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剑秋, 王艳秋, 柯福来. 高粱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0(3): 2-8.
|
[2] |
俞燎霓, 胡波, 曹美兰, 等. 浙江梅雨气候特征及其梅汛期暴雨的形势分析[J]. 科技通报, 2010, 26(5): 782-786, 794.
|
[3] |
郭梁, ANDREAS WILKES, 于海英, 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 35(4): 513-521.
|
[4] |
辜胜前. 谈谈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与利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6): 101-102.
|
[5] |
高士杰, 李继洪, 陈冰嬬. 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粒用高粱杂交种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农业与技术, 2015, 35(2): 12, 28.
|
[6] |
张一为, 王鸿英, 王显国, 等. 天津地区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生长适应性比较[J]. 草原与草坪, 2021, 41(2): 136-142.
|
[7] |
方盛田, 蔡金兰, 高敬伟, 等. 豫西南半湿润区酿造高粱品种适应性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21, 37(11): 34-37.
|
[8] |
高士杰, 王方. 气候因素与高粱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1991, 12(2): 19-22.
|
[9] |
SAEED M, 傅景昌. 粒用高粱的产量因素分析[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7, 7(3): 33-37.
|
[10] |
石晓瑛. 7个粒用高粱品种在陇东地区适应性评价[J]. 种子, 2020, 39(6): 135-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