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铠源, 卞义宁, 蒋志荣. 花叶丁香对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的作用[J]. 甘肃农业, 2014(18): 63-64.
|
[2] |
何燕红, 董淼, 马爽, 等. 孔雀草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4(2): 9-15.
|
[3] |
吴佳豫. 黑果枸杞繁殖生物学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4] |
万友名. 滇丁香生殖生物学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
[5] |
CRUDEN R W. Pollen-ovule ratios: a conservative indicator of breeding systems in flowering plants[J]. Evolution, 1977, 31(1): 32-46.
|
[6] |
张波, 秦垦, 黄婷, 等. 宁夏枸杞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9): 83-86.
|
[7] |
杨琨. 植物繁育系统中传粉机制的多样性及交配系统研究评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5(3): 41-44, 48.
|
[8] |
何亚平, 刘建全. 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评述[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2): 151-163.
|
[9] |
凡辉. 樟树生殖生物学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10] |
纪文跃, 何淼, 尉文婕, 等. 4种丁香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8(12): 23-26.
|
[11] |
魏左平, 李青丰. 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繁育推广应用研究[J]. 草业科学, 2007, 24(2): 77-80.
|
[12] |
李建军, 叶承霖, 连笑雅, 等. 红白忍冬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53(4): 581-590.
|
[13] |
苏光瑞, 刘建斌. 丁香杂交育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 1099-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