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伟琦, 孙伟生, 习金根, 等. 我国菠萝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3): 181-186.
|
[2] |
徐迟默, 杨连珍. 菠萝科技研究进展[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3): 24-29.
|
[3] |
官青杉. 中国台湾的菠萝品种[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8(12): 27-28.
|
[4] |
丁明利, 樊纪欣, 李学善, 等. 南果北移栽培试验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04, 31(4): 20-22, 25.
|
[5] |
武爱龙. 观赏凤梨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3(14): 188-192.
|
[6] |
王新语, 王冬梅, 王建玲, 等. ‘台农16号’菠萝新品种在烟台地区设施栽培技术[J]. 烟台果树, 2021(3): 47-48.
|
[7] |
葛志刚. 上海市“台农16号”菠萝设施栽培关键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20(5): 86-87,89.
|
[8] |
张治安.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0.
|
[9] |
罗冬梅. 菠萝乙烯催花处理及AcTIFY 10c-like基因的功能鉴定[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10] |
刘胜辉, 李运合, 杨玉梅, 等. “台农17”菠萝夏季催花技术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48(3): 73-75, 79.
|
[11] |
张红娜, 刘胜辉, 孙伟生, 等. 菠萝对乙烯利诱花的敏感性差异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39(6): 1087-1094.
|
[12] |
吕润, 邹海平, 陈小敏, 等. 台农系列菠萝品种在海南地区的引种表现[J]. 热带农业科学, 2021, 41(2): 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