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清月, 许明祥, 李彬彬, 等.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发展过程解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4):330-337.
|
[2] |
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5):635-640.
|
[3] |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6630):253-260.
|
[4] |
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1243-1254.
|
[5] |
姜刘志, 杨道运, 梅岑岑, 等.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2(3):424-431.
|
[6] |
董欣, 刘鹏程. 基于GEE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4(4):670-678.
|
[7] |
朱治州, 钟业喜.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7):1520-1530.
|
[8] |
杨蕾. 基于InVEST模型的三江源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0.
|
[9] |
邹伏霞. 基于CASA模型的农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1(2):249-252.
|
[10] |
黄从红, 杨军, 张文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2): 3360-3367.
|
[11] |
璩路路, 刘彦随, 周扬, 等. 罗霄山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以井冈山为例[J]. 生态学报, 2019, 39(10):3468-3481.
|
[12] |
邓灵稚, 杨振华, 苏维词. 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4):208-216.
|
[13] |
李冬花, 张晓瑶, 王咏, 等. 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演化过程及权衡协同关系[J]. 生态学报, 2021, 41(17):6981-6993.
|
[14] |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1): 81-87.
|
[15] |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等.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911-919.
|
[16] |
潘丽丽, 吴楠.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2):52-59.
|
[17] |
高振斌, 王小莉, 苏婧, 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6):563-570.
|
[18] |
王劲峰, 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7, 72(1):116-134.
|
[19] |
雷军, 张雪艳, 吴世新, 等.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05, 25(2):161-166.
|
[20] |
韩蕊, 孙思琦, 郭泺, 等. 川东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9): 1136-1143.
|
[21] |
廖文婷, 邓红兵, 李若男, 等.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子流域尺度分析[J]. 生态学报, 2018, 38(2): 412-420.
|
[22] |
肖强, 胡聃, 肖洋, 等. 基于协整理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关系分析: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2, 32(11): 3577-3585.
|
[23] |
王波, 杨太保. 1980—2018年银川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21, 44(2):552-564.
|
[24] |
刘浩, 孙丽慧, 吕文魁, 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变化分析[J]. 生态经济, 2022, 38(1):147-152.
|
[25] |
邵全琴, 刘纪远, 黄麟, 等. 2005—2009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J]. 地理研究, 2013, 32(9): 1645-1656.
|
[26] |
陈凤娇. 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以富民县哨箐区块为例[D].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14.
|
[27] |
董丽君. 基于景观格局的山地平原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驱动力研究: 以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带为例[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